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張伯毅 的原始碼
←
張伯毅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張伯毅.jpg|200px|缩略图|右|張伯毅[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r=academician-n%2Fshow&id=71 照片網址]]] '''張伯毅'''(英語:Jeffrey P. Chang,1917年11月25日-2013年7月9日),男,[[湖南省]]常德縣(今漢壽縣)人,國際著名病理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醫學家。早年就讀於[[長沙明德中學]],1937年畢業。1941年[[重慶國立中央大學]]畢業,1944年留學美國,就讀於[[伊利諾斯大學]],1949年穫[[伊利諾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曆任[[德州大學]][[蓋爾凡斯頓醫院]]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科大學]]名譽教授,[[上海第一醫學院]]教授,[[重慶腫瘤研究所]]顧問。他是癌學宗師、美國癌學界領袖,曾三度代表美國出席[[世界癌學會議]]。長期從事病理診斷方法、癌學、組織化學、電子顯微鏡及細胞生物學等方面研究,是冰凍切片機、切片凍替法、微孔過濾榭落細胞法的發明人。曾代表美國出席1962年在[[蘇聯]][[莫斯科]]、1966年在[[日本]][[京都]]、1970年在[[美國]][[休斯頓]]、1978年在[[阿根廷]]召開的數屆“[[世界癌病學會議]]”;1961年在[[法國]][[巴黎]]、1969年在美國[[紐約]]、1972年在日本京都、1980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數屆“[[世界組織化學會議]]”,任特約討論員或主席。曾多次應邀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及台灣各大學作學術講演。 <ref>[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216196.aspx 中文百科在線_張伯毅]</ref> ==醫學成果== 張伯毅曾任美國政府及實業機構顧問和多種高科技學會、協會的理事,並任多種著名科學期刊編輯。 1955年至1987年,美國衛生部、教育部及美國癌病學協會給他提供了幾百萬美元科研經費。經過刻苦鑽研和潛心研究,他在醫學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 發明了冰凍切片病理診斷技術,其創制的冰凍切片機能在7分鍾内完成病理診斷切片,而舊式切片需24小時以上。此項發明有救生、省時、省費等特點,現爲世界各大醫院所采用。發明了冰凍切片代潛法(SectionFreezeSubstitutionTehnic),能在組織細胞中保存各種氧化及水解酶和其他化學成分,爲組織化學新近之重要進展。 發明了特種平坦包埋法(FlatEmbedding),成爲電子顯微鏡技術中包埋單層細胞的重要方法。建立起鼠肝癌細胞株,能隨意移植於大白鼠體内或作細胞培養,爲研究肝癌細胞的生理、生化、遺傳、抗癌藥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源細胞,被科學界命名爲Chang'sHeparoma廣泛應用於歐、美、日等很多國家實驗室。將此種細胞叫做單克隆抗體。 首先發現了高爾基氏體(GolgiApparatus)叫存在於細胞分裂之各期。對化學致癌(ChemicalCarcinogenisis)研究有多種貢獻。在創造發明新研究方法和肝細胞之發乳現象及人黑色素癌的研究等方面均有突出貢獻。在世界著名科學刊物上發表上百篇論文。 ==醫學地位== 他以“病理診斷方法”、“癌病學研究”、“組織化學”、“電子顯微鏡”及“細胞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而聞名世界。曾代表美國出席1962年在蘇聯莫斯科、1966年在日本京都、1970年在美國休斯頓、1978年在阿根廷召開的數屆“世界癌病學會議”;1961年在法國巴黎、1969年在美國紐約、1972年在日本京都、1980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數屆“世界組織化學會議”,任特約討論員或主席。曾多次應邀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及台灣各大學作學術講演。 他以卓越的科學貢獻,被世界10多種名人錄所記載。 ==思鄉之情== 張伯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80年代,接受中國10多名專家、學者到其實驗室進修或參觀訪問。應中國醫學科學院的邀請,兩次回國,先後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沙、西安等8省市講學3個月。被聘爲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教授、上海科學院客座教授、重慶腫癌研究所顧問。1985年以來,先後向家鄉捐款5萬元,爲家鄉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獻出了一片愛心。 == 引用文獻 ==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張伯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