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張麗俊 的原始碼
←
張麗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colspan="2" align="center"| [[File:S087 l.jpg|缩略图|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出版的《水竹居主人日記(一)》,封面照片為記主張麗俊的家族照。1914年1月29日,張麗俊(中排右4)的母親81歲大壽,其三男世藩亦於該日娶妻,故稱「壽婚式」。 [http://herhistory.ith.sinica.edu.tw/Story20.html 原圖來源]]]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姓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張麗俊'''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字'''升三''';號'''南村''';晚號'''水竹居主人'''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68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941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參與團體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櫟社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升三詩草》、<br>《赤山下灣樹德堂張氏家譜》、<br>《水竹居主人日記》 |} </div> '''張麗俊'''(1868~1941),字'''升三''',號'''南村''',晚號'''水竹居主人''',臺中葫蘆墩(今豐原市)人。 ==生平== 少受學於[[廖華浸]]、[[張經賡]]、[[鄭國琛]]、[[魏文華]]諸先生,二十三歲於田心子(今豐原)養閒軒拜謝頌臣為師。割臺之際,[[丘逢甲]]募誠信十營義軍,[[謝道隆]]北上協助,張麗俊留置於養閒軒代謝氏處理文書並課其子姪。日治後擔任庄長、保正、保甲聯合會會長、土地整理及林野調查委員、豐原街協議會員、水利會評議員、農會理事及葫蘆墩興產信用組合理事、豐原慈濟宮修繕會總理等職。生平樂善好施,舉凡修廟、造橋、鋪路,無不捐貲參與。 ==著作== [[明治]]卅九年(1907)入盟[[櫟社]]為社員,著有《升三詩草》,未梓,部份選入《櫟社第一集》。遺有《赤山下灣樹德堂張氏家譜》(1908年寫本)、《水竹居主人日記》,共廿八冊,始於1906年止於1937年,今已全部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出版。<ref> 參考施懿琳等《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 </ref>今張氏詩歌取自《水竹居主人日記》所收錄張麗俊之作,並參考《鳥松閣唱和集》、《[[臺灣文藝叢誌]]》、《櫟社第一集.升三詩草》、《[[臺灣詩薈]]》、《櫟社課卷》、《櫟社十週年大會擊缽吟》、《南瀛佛教》、《林氏家傳》、《[[詩報]]》等報刊詩集增補編校。<ref>施懿琳撰</ref> ==[[七言律詩]]== 八仙山即景<br> 臺中名勝八仙山,萬仞黎明在此間。 百丈鉛橋高百米,千町<ref>千町:町,音ㄊㄧㄥ ˇ。指田界、田間小路,亦用作地名,或作為地積單位,此形容鐵路行經範圍很廣。</ref>鐵路曲千彎。 危崖絕頂神工出,箐密林深古木刪。 政府經營真周到,運輸全部是機關。<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南村詩草》。本詩描寫八仙山危崖密林之景觀,並特別提出山中鉛橋、鐵路運輸設施之周全與進步。八仙山位於今中部橫貫公路,標高2366 公尺,為谷關山群之最高峰,被稱為谷關七雄(八仙山、馬崙山、屋我尾山、波津加山、東卯山、白毛山、唐麻丹山)老大。<br><br> 【延伸閱讀】<br> 1. [[張達修]]〈戊申重九前偕內人遊谷關〉,《醉草園詩集》。 <br><br> ==[[五言律詩]]== 祝葫蘆墩街電火開通<br> 世界神工<ref>神工:鬼斧神工,形容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ref>出,葫蘆電火<ref>電火:電燈泡。 </ref>通。流星垂<ref>垂:由上往下掉落。意謂一盞盞路燈往下照著道路。</ref>路曲,皓月<ref>皓月:明月。形容每盞路燈都像是一輪明月。 </ref>滿街同。不怕風吹黑,何須燭吐紅<ref>燭吐紅:點火燃燒的燭火。 </ref>。黃昏光達旦<ref>達旦:直到次日凌晨。意謂電燈的工作效能極高,可從傍晚時分開到隔天清晨時分。 </ref>,長是水晶宮<ref>水晶宮:傳說中的月宮。</ref>。<br><br> 【題解】<br>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捌冊。電力作為一項新能源,18世紀孕育於實驗室,19世紀接受市場檢驗,20世紀帶動生產結構改變,21世紀遍布每個生活單元,電力資源之多寡,成為衡量物質文明的指標。臺灣的電力建設雖始於[[劉銘傳]]推行洋務新政之時,但落實電力建設則是從[[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開始。葫蘆墩為今臺中市豐原區的舊地名,1920年,日本人以此地產豐富,乃將中國古代賜給日本的古印璽「豐葦之原瑞穗之國」加以截字組合,即為今「豐原」地名的由來。葫蘆墩巿街是中部平原生產事業勃興地區之一,極具電氣事業發展的價值。1910年總督府預計建設后里發電所,位於豐原郡內埔庄七塊厝,利用從大安溪左岸取水之灌溉用水利之官設埤圳來發電,1911年7月底完工,8月1日臺中開始送電營業。於是臺灣常用的油燈、蠟燭,便漸漸走入歷史。本詩描寫豐原市街路燈初設、繁星點點的景象,儘管長夜漫漫,也被照亮光明,讓人有種置身於仙境之感。<br><br> 【延伸閱讀】<br> 1.張麗俊〈電火〉,《全臺詩》第拾捌冊。<br> 2.[[陳瑚]]〈電燈〉,吳耀林《南瀛詩選》。<br> 3.[[莊長命]]〈電燈〉,《全臺詩》第貳拾冊。<br><br>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355 愛詩網] *[https://ndaip.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id=2841&index_info_id=5824 水竹居主人日記—保正日記中的眾女子] *[http://herhistory.ith.sinica.edu.tw/Story20.html 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 *[http://xdcm.nmtl.gov.tw/twp/TWPAPP/ShowAuthorInfo.aspx?AID=982 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6_002_0000294739&lang=chn 台灣記憶] [[Category:台灣人]] [[Category:詩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張麗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