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徐文耀 的原始碼
←
徐文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徐文耀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徐文耀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BE%90%E6%96%87%E8%80%80&src=tab_www&correct=%E5%BE%90%E6%96%87%E8%80%80&ancestor=list&cmsid=c07c1ce3f797d13faf20faf9f6fff34e&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550fb60f9e839c2d894d0359033910a0&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46181729_802946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 出生日期 = 1944年1月6日 | 出生地点 = 陕西省绥德县徐家坪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徐文耀''' (1944-)男,[[陕西省]][[绥德]]县徐家坪人,1944年1月6日生于于陕西省[[榆林]]县。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ref>[http://www.cas.cn/zt/kjzt/sz/ztjs/200506/t20050617_1709189.shtml 徐文耀 ],中国科学院, 2005-06-17</ref>。 ==个人履历== 1955年-1961年在陕西省绥德县城郊第一中学读书。 1961年-196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数理系应用力学专业学习。 1967年-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地磁、地震预报、震源物理研究。 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攻读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 1979年-1982年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高山天文台作访问学者。 198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83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是我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ref>[http://d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11051824 徐文耀 ],青云翻译网 </ref>。 198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3年-1998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学术贡献== 徐文耀在中、美、英、法、日、瑞等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1980年首次发现"行星际磁场反向扇形效应",并提出解释这种现象的"共轭电场"机制,得到了产生扇形效应的磁层-电离层三维电流体系,大大提高了世界数据中心A(WDC-A,美国,波德尔)由地球磁场推断行星际磁场扇形结构的准确率。 1981年,首次计算出包括极区在内的全球L(地磁太阴日变化)电流体系,用三维发电机理论研究了L电流体系的产生机制,理论与观测很好吻合。 1983年最先提出"中国地磁场嵌套模型",推导出既包括地球主磁场的内源场部分,又包括外源场部分的矩谐级数表达式,结合使用球谐分析和矩谐分析,建立了包括全球、中国、华北三个层次的地磁场嵌套模型。 1985年提出中低纬地磁子午台链思想,研究出一整套用中低纬地面观测手段诊断和监测地球电磁环境的方法,为研究日地能量耦合和磁暴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且用磁流体冻结场理论,(这里删除"首次")得到地核表面无通量线运动的全速度。 1992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地磁指数--"Sq指数",用于描述地磁太阳日变化的结构和强度特征,对中低纬大尺度电流体系的时空特点和物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1996年提出普遍适用的"半开磁层模型",用地面和卫星观测资料,求得太阳风-磁层能 量耦合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和参数。同时实现了磁层亚暴电流体系主要成分(驱动过程和卸载过程)的定量分离,推动了磁层-电离层耦合的定量研究。 1998年根据地磁场形成的物理过程,对组成主磁场的成分进行了定量分离,并研究了各种成分的空间结构及其长期变化。 2002年建立了地球磁场的"自然正交分量"模型,并将只有100年长度的国际地磁参考场序列向前外推到十六世纪,得到长达450年的国际地磁参考场序列,推动了地磁场长期变化的研究。 2003年用本征模方法对地磁场日变化进行了分解,得到了有物理意义的日变化成分,对空间天气预报有一定意义。 ==所获荣誉== 1991年获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奖<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27/08/1427567_213969383.shtml 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文耀 ],个人图书馆, 2012-05-27</ref>; 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磁层和电离层的电流体系》; 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地球磁场的时空结构与地球内部物理过程》(第3名)<ref>[http://www.cas.cn/zt/kjzt/sz/ztjs/200506/t20050617_1709189.shtml 徐文耀 ],中国科学院,2005-06-17</ref>; 1997年获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中国南极考察科学研究》<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6/9t5psk8k39er69d.html 徐文耀 ],名人简历网</ref>。 ==社会兼职== 在学术界任职有: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联合会(IAGA)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第1-4届,第9-13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球物理学报》编委,《空间科学学报》编委,中国科学院极地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第六届全国青联委员。 ==视频== ===博罗科普纪录片—对话徐文耀 2019-12-04=== {{#iDisplay:g3030jrqt30|寬度|高度|qq}} ===科普纪录片《对话科学家——徐文耀》 2019-10-31=== {{#iDisplay:f3015g3ve7l|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物理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徐文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