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懿旨 的原始碼
←
懿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懿旨</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757d6ca4a7c91d3b.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288542394757415426/ 来自 今日头条网 的图片]</small> |} '''<big>懿旨</big>''' 汉语词汇。拼音:yì zhǐ 释义:旧称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懿旨 [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c987e40c6289cf22ceee34d5eb66eabb/ 懿旨的意思|懿旨是什么意思] 外文名称 无 拼音 yì zhǐ 解释 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 ==释义== 古用以称皇后、皇太后或皇妃、公主等的命令。亦用为贵显人家长辈妇人命令的敬称。 ==出处==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例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奉夫人懿旨,送先生归馆。"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亲承懿旨到西宫,生死存亡掌握中。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仙女近前道:'我等奉 王母 懿旨,到此摘桃设宴。'"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清史稿·德宗纪一》:"传懿旨,以上继 文宗 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相关历史==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公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秦代上行文为奏,下行文为制、诏。汉代上行文区分为四品:章、奏、表、议;下行文分为四类:策书、制书、诏书、戒书。魏晋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隋代公文大都是梁代定制。唐代下行公文有六:制、敕、册、令、教、符;上行公文也有六:表、状、笺、启、辞、牒;平行公文有三:关、移、刺。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体制,种类更趋繁杂。元代公文略有变化,如诏令称圣旨,命令称令旨,指令称懿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体,如行移、申状之文。 所以对于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对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懿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