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插科打诨 的原始碼
←
插科打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916/32a4111d1d6a41a9a75edfc1de69a75e.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490136613_121124711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插科打诨''',汉语成语,拼音chā kē dǎ hùn。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现泛指开玩笑逗乐。出自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ref>[https://www.zdic.net/hans/%E6%8F%92%E7%A7%91%E6%89%93%E8%AF%A8 插科打诨(插科打諢)]汉典</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插科打诨 *外文名:make impromptu comic gestures and ramarks *拼 音:chā kē dǎ hùn *出 处:《琵琶记·报告戏情》 *注 音:ㄔㄚ ㄎㄜ ㄉㄚˇ ㄏㄨㄣˋ ==成语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示例:他习惯在舞台上插科打诨,引得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戏曲里的插科打诨==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106/c1da1926c86a4a2895562dae35fc56ac.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yule.sohu.com/a/603041915_121124711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插科打诨”并非贬义词,据“辞典”上解释,系“指戏曲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引人发笑可谓是插科打诨的最终效果。舞台上专事发噱逗笑的一般都是丑角。过去西方宫廷里都养有侏儒小丑,专司此职,以调剂活跃气氛使紧张严肃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ref>[https://www.luojiadayuan.com/137749.html 戏曲里的插科打诨指的是什么(戏曲里的插科打诨指的是什么意思)]散文精选网</ref> ===几种特殊手法=== '''一、语言逻辑矛盾''' (一)违反自然逻辑 此类情况虽没有语法错误,但违反了自然逻辑,明显是虚假的,按常规是语病,但在戏曲中却是一种插科打诨手法。如在元杂剧《降桑椹》中,员外夫人吩咐兴儿街市上买酒肴,夫人给他十两 银子,兴儿私自囤了七两九钱八分半,他是这样向员外交账的: 别的不打紧,我七钱银子买了一只肥鹅,您孩儿是孝顺的心肠,着我自家宰了,退的干干净净的,煮在锅里,煮了两三个时辰。不想家里跟马的小褚儿走将来,把那锅盖一揭揭开,那鹅忒楞楞就飞的去了。(外呈答云)诌弟子孩儿! (兴儿云)我不敢说慌。我要说慌,就是老鼠养的。 兴儿的话不合逻辑,明显说谎,还信誓旦旦地说:“我要说慌,就是老鼠养的。”骂了自己,观众自然开怀大笑。 (二)自相矛盾 [[关汉卿]]善于通过自相矛盾的手法刻画人物,让人看得发笑。在《鲁斋郎》中,李四的妻子被鲁 斋郎抢走,他向干姐夫张珪诉冤,张珪信誓旦旦要为李四报仇,但听说抢人妻者是鲁斋郎时,顿时 吓得急忙掩口,反倒劝说李四忍气吞声。张珪自相矛盾,很好地体现了其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个性: (李四云)你便是我亲姐姐、姐夫,有人欺负我来,你与我做主。(正末云)谁欺负你来,我便着人拿去,谁不知我张珪的名儿! (李四云)不是别人,是鲁斋郎强夺了我浑家去了。姐姐、姐夫,与我做主! (末做掩口科,云)哎哟,唬杀我也! 早是在我这里,若在别处,性命也送了你的。我与你些盘缠,你回许州去罢,这言语你再也休提! 京剧《法门寺》中,刘瑾、贾桂陪太后法门寺降香,民女宋巧姣告状喊冤: 刘瑾(白)怎么着,有一民女喊冤吗? 贾桂(白)是。 刘瑾(白)这儿没她的父母官吗? 贾桂(白)可说得是哪! 刘瑾(白)把她杀了吧! 太后(白)且慢! 刘瑾(白)嘿,听信儿! 太后(白)大佛宝殿,哪有杀人的道理? 看那女子身旁有状无状? 刘瑾(白)遵旨! 桂儿呀,这大佛宝殿可怎么能杀人哪? 贾桂(白)是呀! 可说得是哪! 刘瑾(白)这是谁的主意 ? 贾桂(白)奴才不知道哇! 刘瑾得知民女喊冤后主张杀掉,不巧被太后听见,太后怪罪下来,刘瑾立马换了一副嘴脸,寥 寥数语就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刘瑾的奴才相。 (三) 时空逻辑错误 清代[[梆子戏]]《打面缸》是一出生动的[[喜剧]],让糊涂县爷、皂隶和书吏出尽了洋相: (皂)启上老爷,皂隶告假。(净)为什么事情? (皂)小的家失了一条牛。(净)几时失的? (皂)明日失的。 皂隶为讨妓女周腊梅的便宜,向县太爷告假,居然说他家的牛是明日失的。《打面缸》深受观众的欢迎,后成为常演剧目。 (四)归纳演绎逻辑错误 在关汉卿《鲁斋郎》一剧的“楔子”中,花花公子鲁斋郎的上场诗云: 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但见人家好的玩器,怎么他倒有我倒无,我则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坏了他的;人家有那骏马雕鞍,我使人牵来则骑三日,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坏了他的:我是个本分的人。 鲁斋郎是一个泼皮无赖,可他却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个本分的人,观众听后哄堂大笑。此句画 龙点睛,进一步刻画出鲁斋郎的无耻。 (五)问答逻辑错误 《借妻·堂断》写张古董告状,向县令诉说自己把妻子借给李成龙,李成龙带其到岳丈家过了 一夜,张古董找上门来,反被暴打一顿。张古董诉说时,县令心不在焉,向皂隶吩咐琐事。按常理 本应县令问、张古董答,但此处二人自说自话,毫不相干,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丑)……张古董说上来。(以下净说,丑向皂隶夹说介) (净)小的有个朋友。(丑) 过来,今日这桩事情噜苏。(净)叫李成龙。(丑)把点心。(净)向年曾有一拜。(丑)拿到堂上。(净)又是同窗。(丑)来吃了罢……(净)吓! 老爷,小的有个朋友叫李成龙,向年曾有一拜,又是同窗。(丑)过来,西门的王老爷要上京去候选,我老爷明日,(净)他娶王允的女儿,(丑)要与他送行…… 最妙的是结尾,县令说“打这王巴入的”,他和张古董都点头,本不相干的话又相交了,但县 令指的是裁缝,张古董却以为是打王允父子替他出气。 (六)故意曲解 所谓曲解,即“表达中利用同音异字、一词多义对上文或交谈者话语中的某词语作背离原义的 解释。”“由于表达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对词语的常规语义规约进行了出人意表的突破,原语义与 新语义的反差造就了接受者心理的落差,注意力为之骤然集中,细一思量,不禁哑然失笑,从而在文本解读接受中获取了一种幽默风趣或讽嘲快感的审美享受。”京剧《连升店》是一出讽刺势利小人的喜剧,店家对王明芳前倨后恭,态度上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其中一个段落是店家在王明芳面前卖弄学问: 店家(白) 这七十二贤人里呀,它是三十个成了家的,四十二个没娶媳妇的。 王明芳(白) 何以见得? 店 家(白) 你可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何谓冠者? 王明芳(白) 何谓冠者? 店家(白) 成了家的就谓冠者。 王明芳(白) 何谓童子呢? 店家(白) 没娶媳妇的就是童子,童男子儿么。 王明芳(白) 哦哦,是是。 店家(白) 冠者五六人,这五六是三十不是? 王明芳(白)不错,三十。 店家(白) 童子六七人,这六七是四十二个不是? 王明芳(白) 不错,四十二。 店家 (白) 啊,故此它是三十个成了家的,四十二个没娶媳妇的,共凑一块儿,这就是七十二 大贤人吗! 店主曲解了《论语》还在卖弄,实在可笑。 '''二、与语境不协调''' 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从小到大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局部的上下句、上下文环境;二是语 言的微观环境,包括语言的主题、表达方式、地点、对话双方的关系等;三是语言的宏观环境,包 括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此类打诨使语言和语境形成矛盾,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三、说破戏曲的“虚假”''' 中国戏曲不追求幻觉的真实,而是大方承认在做戏。最妙的是,戏曲还善于利用自身的“虚假”来插科打诨,颇有自嘲的风度。<ref>[https://www.sohu.com/a/490136613_121124711 王建浩:戏曲插科打诨的几种特殊手法]搜狐网</ref> ==视频== <center>'''京剧《[[西施]]》之“东施”——严庆谷插科打诨幽默合集'''</center> <center>{{#iDisplay://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689367084&bvid=BV1em4y1w7G3&cid=869184290&page=1 |480|360|tt}}</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02 漢語]]
返回「
插科打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