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文昌阁塔 的原始碼
←
文昌阁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960x.jpg|thumb|right|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12/df949e1b9ada46c2939bd7450512f043.jpeg 原图链接]]] [[文昌阁塔]]位[[广东省]][[揭阳市]],座落于[[惠来县]]之南,[[梁化河]]上游的[[甘竹河]]甘竹桥左侧300米处。 文昌塔阁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时毁于火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县张秉政修阁,移北向南。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杨宗秉于阁前祠原地建文昌阁塔三层,额曰“圭光阁”。此塔为风水塔,属古代砖石结构,贝灰夯筑,状为三层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层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栏杆,内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绘有八卦图。第三层北门上刻有清知府周硕勋“巢凤凌云”楷书。 1988年,县政府于塔周划地百亩,营建综合型娱乐场所,命名为“葵阳公园”,古老的文昌阁塔修葺一新,阁塔前仿建了昔年的文明书院,展出文物、古董,两侧为革命历史展览馆。<ref>[https://www.sohu.com/a/231366231_100059597 梦真阁文昌塔可助大家事业有成,功成名就 ] </ref> 中文名: 文昌塔阁 地 点: 广东省揭阳市 初 建: 明嘉靖年间 其 他: 旅游景点 ==简介== 文昌阁塔位于梁化河上游的甘竹河甘竹桥左侧300米处,塔门正对着甘竹河。塔身呈六角形,高11米,共三层,塔底面积14平方米。在惠来县城之南。文昌阁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时毁于火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县张秉政修阁,移北向南。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杨宗秉于阁前祠原地建文昌阁塔三层,额曰“圭光阁”。此塔为风水塔,属古代砖石结构,贝灰夯筑,状为三层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层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栏杆,内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绘有八卦图。第三层北门上刻有清知府周硕勋“巢凤凌云”楷书。登塔远眺,海光山色,尽收眼底。 ==镇河之塔== 据乾隆《普宁县志》载:“分司公馆在城隍庙东即文昌阁,康熙六十年知县罗秉琦倡捐建盖。前为厂堂,门廊峻整,后为高阁,上祀文昌神象,其下为燕寝室。计三进共九间。凡使节经临,皆驻于此”。又据同治、光绪年间普宁知县张璇《重修文昌阁宫碑记》,康熙六十年,知县罗秉琦“以文昌上应斗宿,为文章司位,非其地未足以昌文教而崇祀典也”。于是,倡捐建“于城隍庙之东偏,僻除榛芜,爰兴土木,后为高阁,上祀文昌。其下建寝室,计三进九间,是为分司公馆。盖普邑,省潮之通衢也,行李往来,多取经于此,而停骖有所,不致就居民舍,频扰阖闾”。由此可见,文昌阁自康熙年间建成至同治年间重修,一直两用:既是祀文昌神象之处,又兼作经临使节停驻的分司公馆。因为清代后期有郝有金等四位武勇“老爷”驻此,文昌阁又有“四老爷衙”之称。 据早年参与编纂《惠东县梁化镇志》的梁化镇政府工作人员李德明介绍,文昌阁塔据传为镇河之塔。在清代康熙年间,梁化遭遇了一次特大洪灾,当地群众损失惨重,人们便建了这座塔,祈求将“洪魔”镇住。“从古塔的地理位置分析,这个传说有一定依据,因为它处在梁化鸡笼山河的大河水与梁化林场的小河水交汇处。”李德明说,每次大雨过后,两河交汇在一起,河水异常湍急。 走近古塔,只见塔顶长着许多小树、野草,第一层的部分飘檐已被毁掉,露出沙石。李德明介绍说,沿着梁化河,原来共有3座塔,另两座分别位于齐眉塘村的万福庵和黎光村的中心埔。上世纪五十年代,黎光村中心埔的古塔由于附近建机场,妨碍了机场跑道而被拆除。而齐眉塘村万福庵的古塔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毁掉。“同一时期,潮汕美景文昌阁也遭到人为破坏,但由于墙体坚实,只毁掉了一些飘檐和塔内的木架。” ==修葺一新== 1988年,县政府于塔周划地百亩,营建综合型娱乐场所,命名为“葵阳公园”,古老的文昌阁塔修葺一新,阁塔前仿建了昔年的文明书院,展出文物、古董,两侧为革命历史展览馆。公园内游亭小阁分设而立,盆景、假山、喷泉、兰圃、古榕等选景而设,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活力的崭新面貌,增添了古迹的风采。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文昌阁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