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文殊山石窟 的原始碼
←
文殊山石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文殊山石窟.jpeg|有框|右|<big>文殊山石窟</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19/7f7c044f82ea413bbd52d84360809d7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34655513_120207621?spm=smpc.content.share.1.1568160000023oXoZw5N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肃|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祈丰藏族乡,始建于北凉时期(401年-433年),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 ==结构== 洞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窟龛100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ref>[https://www.sohu.com/a/246323114_100119082 重磅消息:文殊山石窟将保护性对外开放 ],搜狐,2018-08-10</ref>。现存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为[[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 千佛洞高3.60米,宽3.94米,深3.80米,中心柱式建筑,仅于中心柱四周开龛,窟顶及四围[[壁画]]色彩鲜艳,风格古朴,保存完好的西壁、南壁均绘有千佛之像。中心柱上下分三层,下层为方形台基,上面两层每面凿圆拱龛,龛内塑一佛像,龛外塑二胁侍菩萨,造像躯体健壮古朴。洞窟四壁及顶部彩绘壁画,题材有千佛、说法图、七佛、伎乐天、供养人等。窟顶绘伎乐飞天,窟壁上层大面积绘千佛,中部绘一佛二菩萨说法图,下部绘供养人像。壁画采用西域晕染画法,强调[[色彩]]的明暗对比和人物形象的立体效果。 万佛洞高3.70米,宽3.55米,深3.80米,有中心柱,四周开龛造像,壁画内容丰富,有[[西夏]]时绘制的大型《弥勒经变》画及“镇窟四天王”像。 ==意义== 文殊山石窟是中国早期佛教遗存,位于[[凉州]]模式石窟的范围内,是研究十六国时期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河西地区与西域的佛教建筑、艺术关系有重要价值。其壁画具有河西地区早期洞窟壁画的布局特点,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则是[[敦煌]]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现存的西夏时期的壁画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2001年06月25日,文殊山石窟作为[[北朝]]至西夏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f>[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wwbhdw/txt/2006-11/08/content_7334603.htm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第五批)],中国网,2006-11-8</ref>。 ==视频== ===<center> 文殊山石窟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文殊山石窟群遗迹</center> <center>{{#ev:youku|XNDUyMTM2Nzk3Ng|560|center}}</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文殊山石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