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 的原始碼
←
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2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2/f5a7f8a0cc5348d6b63961aedb2acba4.jpeg width="23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23435756_50583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仍将继续提高,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将更为突出,需要重点关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电力系统[[安全]]、新能源发电项目规模管控、新能源消纳等问题,从机理研究、标准强化、政策落实、规模管控、管理优化等各个方面着手,推动新能源科学发展。 ==项目背景== 随着新能源发电机组大量替代常规机组,电网安全运行面临挑战。同时,[[电力系统]]<ref>[https://www.sohu.com/a/237573114_196867 电力系统图解说明],搜狐,2018-06-25</ref>中,电力电子化特征日益显著,给电网运行机理也带来深刻变化。近年来,国外发生的一些大停电事故与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有关。 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包含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其[[频率]]、电压耐受标准偏低。当系统发生事故,频率、电压发生较大变化时,新能源发电机组容易大规模脱网,引发连锁故障。另一方面,电力电子装置的快速响应特性,在传统同步电网以工频为基础的稳定问题之外,带来了宽频带(5~300赫兹)振荡的新稳定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应完善新能源机组并网[[标准]],提高新能源机组涉网性能要求,挖掘新能源场站自身动态有功、无功调节能力,要求新能源参与系统调频、调压,防范新能源机组大规模脱网引发的连锁故障。在新能源发电机组高比例接入与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电网企业需要提高灾害气象预警水平,结合电网运行特性,强化风险分析与预防。同时,有关部门和电网企业应加强新能源机组次同步谐波管理,深化机理研究,出台相关规定。 ==成果简介== 规模化新能源消纳是当前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对推动新疆地区风、光、储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特高压混合交直流输电[[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弃风、弃光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项目针对新疆地区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引起的电网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新疆电网的安全运行方式与优化控制方法。 通过风电机组健康状态的实时在线评估、风电功率和光伏发电的高精度预测、次同步振荡检测、谐波传播机理及谐波抑制方法的研究,消除或降低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对输电及配电带来的风险,实现电网安全运行;通过对风光互补、风光储、微电网、智能配电网高效清洁运行、交直流混合输电等多种运行场景的综合协调和优化控制[[研究]],实现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优化无功补偿及有功调配,提高电网的电压、频率稳定性,使电网能够接纳更多的新能源所发出的电力,从而使新能源电力综合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项目研究成果中的关键技术应用于新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企业]],经实地验证具有减少弃风、弃光效果,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均得到改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规模,增加调度、控制、维护策略和手段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项目共申请并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并登记软件著作权<ref>[https://www.sohu.com/a/479325181_121181460 什么是著作权?什么是版权?(著作权与版权)],搜狐,2021-07-24 </ref>3项,发表科技论文67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12篇),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约25名,出站博士后1名,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截止2017年底,项目成果已在[[新疆]]地区多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了规模化新能源消纳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本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阐述如下: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立的太阳逐时辐射强度预测模型、大规模风储电力功率波动抑制多目标优化模型、风速风功率预测模型和风储优化控制方法、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风机虚拟惯量控制方法、风电机组运行的健康状态在线评估、风电机组谐波、电网次同步振荡检测的分层追踪技术、多层多区域混合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技术、配电网停电风险评估应急预警技术等研究成果,应用于疆内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具有减少弃风、弃光效果,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均得到改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规模,增加调度、控制、维护策略和手段的有效性,全年新增经济效益超 500 万元。 ==2.社会效益== 本项目针对新疆地区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情况下,对实现新疆电网安全的运行方式与优化控制方法展开研究,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1)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能够提高风速与风功率的预测精度,从而提高光伏电站、大型风电场的发电效率,使新能源发电能够实现高效运行,取得效益最大化,是支持清洁发电、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 (2)增强风速扰动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改善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并使出力波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为新疆地区实现清洁电能的远距离输送、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风电场并网运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并抑制谐波、次同步振荡的产生及传播、能够改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运行环境,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接纳及控制能力,对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优化新能源发电-配电网-输电网的协调配合运行,降低发电环节的波动性、故障及控制水平引起的停运,强健并优化输配电结构及控制,使其更适合接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的接入及远距离输送,在提升新能源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电网的运维成本,使电网运行更高效。 (4)为社会培养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约 25 名,出站博士后 1 名。 ==3.环境效益==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地区多家新能源发电企业,经实地验证具有减少弃光量的直接环境效益,光伏发电全年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了 142 小时,全年累计增加发电量超 710 万千瓦时;具有减少弃风量的直接环境效益,全年的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 120 小时,全年累计增加发电量超 600 万千瓦时。此外,通过风光互补、风储联合、配电网高效运行等优化手段提升了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改善了电网运行[[环境]],间接促进了新能源发电量的增加。本项目以上直接、间接环境效益对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替代、清洁电能的远距离输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類]]
返回「
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