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暗灰鹃䴗 的原始碼
←
暗灰鹃䴗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暗灰鹃䴗</big> ''' |- | [[File:暗灰鹃䴗.jpg|缩略图|居中|'''暗灰鹃䴗'''[https://pic.birdnet.cn/forum/201505/23/224138bl6jlolo5zsmlpj8.jpg 原图链接][http://img.nanhuhr.com/upload/201612/29/141531191.jpg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暗灰鹃䴗</br> 拉丁学名:Lalage melaschistos </br> 别 称:平尾龙眼燕、暗灰鸣鹃鵙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山椒鸟科</br> 属:鸣鹃鵙属 </br> 种: 暗灰鹃䴗</br> 亚 种: 4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Hodgson, 1836 </br> 英文名称:Black-winged Cuckooshrike</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暗灰鹃䴗'''(Ju)<ref>[http://www.81835.com/bird/show_610.html 暗灰鹃䴗(附图)],中国上海崇明鸟类图库</ref>(学名:Lalage melaschistos)为山椒鸟科鹃鵙属的鸟类,属[[小型鸣禽]]。体型较纤细;喙短宽,先端下弯,微具缺刻;翅中等,较伯劳稍尖长;尾细长;腿较短弱,适于树栖。体羽松软,腰羽羽干竖硬。以昆虫为主食,在树上筑碗状巢,产卵2~5枚,有迁徙行为。主要生活于平原、山区、栖于以栎树为主的落叶混交林、阔叶林缘、松林、热带雨林、针竹混交林以及山坡灌木丛中。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分布于东南亚、喜马拉雅山脉、中国的台湾和海南岛。 == 形态特征 == '''雄鸟'''额、头顶、上体[[暗蓝灰色]]或黑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较浅淡、蓝灰色。飞羽深灰色而[[富有光泽]],显得极为黑亮,且具有白色狭缘,有的仅内侧飞羽具狭的白端。尾羽亦为辉亮的黑色,从中央尾羽向两侧尾羽白色端逐渐变大。下体蓝灰色,腹部变浅、多呈灰。尾下覆羽前部灰色,后部转为浅灰色或白色。有的尾下覆羽亦为灰色,仅羽端白色。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羽色较淡,亦[[缺少光泽]]。飞羽和尾羽灰黑或黑褐色。下体浅蓝灰色或灰色、多沾有茶黄色。从胸开始有隐约可见的暗色和浅色相间横斑,往后横斑逐渐明显。尾下覆羽灰色或污白色至白色、被有波状黑纹,其余同雄鸟。 刚出飞不久的'''幼鸟'''上体暗蓝灰色具[[棕白色]]端斑,在上体形成黑白相间的斑杂状,下体浅灰色或蓝灰色具暗色横斑。其余同成鸟。 虹膜棕红或暗红色,嘴和脚黑色<ref>[https://www.wpbiji.com/2500.html 暗灰鹃䴗形态特征],茶杯犬,2020-03-08</ref>。 == 生活习性 == '''迁徙''':暗灰鹃鵙在中国主要为留鸟。但由于地区和亚种不同,有的亚种在一些地区亦进行迁徙。如普通亚种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在中国南北之间进行迁徙,最北到河北涞源。春季迁徙多在[[4月初至4月下旬]],秋季迁徙多在[[9月末10月初]]。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见集成3-5只的小群。平时多在高大的树冠层活动,或飞翔于树丛间,或长时间的停息在枝叶茂密的树冠上,特别是在林缘和林间空地等开阔地区的松杉树或高大的阔叶树上较常见。有时也在山坡竹林和小树上栖息,很少到地上活动和觅食。 '''食性''':杂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所吃食物种类随地区和季节不同略有变化,较为常见的食物有甲虫、蚱蜢、蝽象、松毛虫、步行虫、竹节虫、蛾、蚂蚁、蛹、蛆、螳螂、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幼虫。此外也吃蜘蛛、蜗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叫声''':暗灰鹃鵙鸣声为三或四个缓慢而有节奏的下降笛音wii wii jeeow jeeow。 == 栖身环境 ==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一带的疏林中,罕见至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生活于平原、山区、栖于以栎树为主的落叶混交林、阔叶林缘、松林、热带雨林、针竹混交林以及山坡灌木丛中、开阔的林地及竹林。冬季从山区森林下移越冬。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5-7]]月。部分或许1年繁殖2窝。营巢于高大乔木树冠层的水平枝上,巢较隐蔽。巢呈浅杯状,主要以枯草、松针和其他植物茎、叶或细根构成,内垫以柔软的细草茎,巢外壁还敷以苔藓,将巢伪装。巢的大小直径为12厘米,高4厘米。每窝产卵[[2-4]]枚,第一窝多为4枚,第二窝多为2枚。卵呈椭圆形,蓝色或绿色、被有灰色和暗褐色斑点和斑纹,卵的大小为20.2-26.5毫米×16.3-18.8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ref>[https://www.wpbiji.com/2500.html 暗灰鹃䴗生长繁殖],茶杯犬,2020-03-08</ref>。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香港存在不确定性。 '''分布状况''':罕见至地区性常见于低地及高至海拔2000米的山区。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西北部;avensis于中国西南;intermedia于华中、东南及华南,有些北方鸟冬季南下至云南、华南及台湾越冬;saturata为留鸟见于[[海南岛]]<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69999.html 暗灰鹃䴗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11</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1 || 暗灰鹃鵙西南亚种 || Lalagemelaschistos avensis || Blyth, 1852 |- | 2 || 暗灰鹃鵙普通亚种 || Lalagemelaschistos intermedia || Hume, 1877 |- | 3 || 暗灰鹃鵙指名亚种 || Lalage melaschistos melaschistos || Hodgson, 1836 |- | 4 || [[暗灰鹃鵙海南亚种]] || Lalagemelaschistos saturata || Swinhoe, 1870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低危(LC)。 == 视频 == 暗灰鹃鵙叫声好好听呀!终于拍到了,有听到过这种鸟叫声的吗?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k0761lf174m |640|380|qq}} </center> <center> {{#ev:youku|XNDU0NzM3OTIzMg|640|inline|好听的鸟叫声,'''暗灰鹃鵙'''叫声,同时还有斑鸠叫声和噪鹃叫声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暗灰鹃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