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最小可听野 的原始碼
←
最小可听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920/0b844cd2a3ae40d9870288de4c92ef97.pn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722057553_12169229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最小可听野'''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7519286_209689 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搜狐,2021-03-26</ref>”,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ref>[https://www.sohu.com/a/464783594_100263297 隶变,变什么了?],搜狐,2021-05-06</ref>”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最小可听野(minimum audible field),人在无回音室中刚能够听到的不同频率声音的最小可听强度。听觉绝对阈限测量[[指标]]。[[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西维尔和怀特于1933年提出。测试时,在无反射、无驻波的无回音室中,让被试听不同频率的纯音,确定听觉绝对阈限值,然后在被试离开后测量其头部所在空间的声压强度,即为最小可听野。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中国科学院代管的全国性机构。 全国名词委的任务是负责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和规划;负责组织科学技术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公布及协调、推广应用工作;开展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科学技术[[名词]]的交流、协调和统一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和中国国内外术语学学术交流活动。 据2018年10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网]]显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95个;聘请了[[中国]]各[[学科]]著名学者、专家、教授135人担任全国委员;数千位[[科学家]]参加过名词审定工作。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最小可听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