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本体 的原始碼
←
本体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本体</big>''' |- |<center><img src=https://tm-image.tianyancha.com/tm/30f8067a0d38757b4377fdb31913073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6%9c%ac%e4%bd%93&lmsid=3621e935bbb303e6&lm_extend=ctype:3 来自 360娱乐网 的图片]</small> |} '''<big>本体</big>''' 1. 事物的[[原样]]或[[自身]]。 2. 原来的[[体制]]、[[格局]]。 3. [[主体]]。 <ref>[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4006db0c11db5f59cadb86799164adc9/ 本体的意思|本体是什么意思]</ref> 4. 引申为根本的。 5. 佛教称[[诸法]]的根本[[自体]]或与应身相对的[[法身]]。 ==详细解释== 1. 事物的原样或自身。 《后汉书·应劭传》:“又集驳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其见《汉书》二十五,《汉记》四,皆删叙润色,以全本体。”《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帝曰:‘虽琱琢一字,犹是玉之本体。’” 邹鲁 《中国同盟会》:“军事用票发行之后,流通世面,与实银同一使用。然其本体无真价,不过代表实银。” 2. 原来的体制、格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余按 周处 此志……更为失誌记之本体,差实録之常经矣。” 3. 主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 4. 引申为根本的。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这段话真是简单扼要,说出了今天的文学的本体问题。” 5. 佛教称诸法的根本自体或与应身相对的法身。 《大日经》卷七:“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惟二公暂入轮迴,旋归本体,无故现此泡影,则不可以理推。”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本质]] 反义词 [[实质]] [[现象]]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本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