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本字 的原始碼
←
本字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本字</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2149227985,4165788285&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2cn.cn/sf/ben_caoshu_672cs57.html 来自 爱汉语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本字]]''',读音为běn z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原来的字;表示本义的字。<ref>[ https://2cn.cn/sf/ben_caoshu_672cs57.html],爱汉语网 , </ref> ==解释== 基本解释 [the original form of a character, as opposed to its present form] 表示本义的字形,也叫"[[初文]]"。 基本含义 本字与正字不同。要明白二者的差别,需要先对汉字六书中的"假借"有更深入的了解。假借分为本有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已有与其词义对应的字)和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本并没有与其词义对应的字),而前者一般称为通假,即通用假借字。通假在共时层面上发生,即当时存在着表示该词义的"正字",也就是本应当用的字,但书写者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采用,而是采用了另一个字,这就构成通假用字,本应当用的字叫做正字,实际采用的字称为通假字或通借字。 而"本字"则用于本无其字的假借。例如在"莫"字的谱系中,其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本义是昏暮,但在后来被借用来表示无定代词"没有"义的对应汉字,后人又另造了"暮"字以表示"昏暮"词义,所以可以说,"暮"在表示"昏暮"的意义时,其本字是"莫"。 在汉字发展中,假借字可发生转换。有三种转换,一种是假借字以其假借义通行,本义则另造字。如“然”本义指燃烧,假借用作代词等,本义则另造“燃”。“然”是“燃”的古字,“燃”是“然”的今字,二者构成古今字关系,在做注视时应写作:然,后来写作燃。另一种是假借义另造字。如"辟"本指刑罚,被假借表示"避免",后为"避免"词义令造"避"字。还有一种情况是,某字被假借后,其本义和假借义并用,如"耳""之"等。 确定本字有赖于正确分析字形结构,找出字的本义。《[[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析字形结构注释本义的专著,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然而其以小篆为参照,故其中解释多有错误,例如“不”字释为“鸟飞不下来也”。据甲骨文、金文资料分析,“不”本义指花柎,《[[说文]]》所释不是本义。今作否定词用,是假借字。 引证解释 1.原来的字。2.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如《[[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公”是“功”的借字,“功”是本字。 ==出处==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逢]]》:“逢姓者,盖出于逢蒙之后,读当如其本字,更无别音。”清·顾茂才《[[释名略例]]》:“《[[释名]]》之例可知也,其例有二焉,曰本字、曰易字是也……本字者何也?则‘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以上释上,如此之属一也。”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今夫《[[易]]》、《[[书]]》、《[[诗]]》、《[[春秋]]》之文,十五用假借焉,其本字盖罕矣。”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本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