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杨国桢 的原始碼
←
杨国桢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国桢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杨国桢.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6%9D%A8%E5%9B%BD%E6%A1%A2&src=tab_www&correct=%E6%9D%A8%E5%9B%BD%E6%A1%A2&ancestor=list&cmsid=0b3b4519369759043bdb181dbedd297f&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64da5ed5403ba5d2ad3d68c2c3097bae&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3fb006cccc8f0bc6?cota=3&kuai_so=1 图片来源快资讯]]] | 图像说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38年 | 出生地点 = 湖南湘潭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北京大学 | 职业 = 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杨国桢'''(1938年-) [[湖南]][[湘潭]]人,原籍[[江苏]][[无锡]]。光[[物理学家]]<ref>[https://www.maigoo.com/mingren/3655.html 杨国桢-中国著名光物理学家介绍 ],MAIGOO人物</ref>。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该系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f>[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9/302509.shtm?id=302509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国桢 ],科学网, 2014-09-01</ref>。 ==个人简介== 对光学信息处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做过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率先在国内开展光计算研究,提出利用单个全息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实现多种给定变换的理论并在实验上成功地实现了一些典型例证。发展了光学系统位相恢复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处理有损耗系统的相位恢复的新算法。研究了光脉冲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的理论,解释了光脉冲谱线的超加宽现象和超加宽的非对称性。在领导开展表面、界面、量子阱等的非线性光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在主持开展激光法制备氧化物薄膜和研制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在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人物生平== 杨国桢,男,1938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生毕业。1965年9月至1966年12月留北京大学,参加层子模型理论工作。1967年1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7年任研究实习员,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86年任研究员,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1985年5月起任所长。 1983年7月至12月,美国劳仑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1984年1月至12月,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访问副教授。 1985年特批为光学专业博士导师。1987年以来被聘为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第二首席专家兼国家超导中心主任,攀登计划"高温超导"项目首席专家之一。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4月被聘为中山大学超快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兼职教授。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院长。 1991年起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92年起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起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物理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业经历== 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生毕业。 1965.9-1966.12 北京大学参加层子模型理论工作。 1967年至今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 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86年任研究员,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85年5月-1999年5月任物理所所长。 1983年7月-12月,美国劳仑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1984年1月-12月,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访问副教授。 1985年特批为光学博士生导师。 1987年以来被聘为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第二首席专家兼国家超导中心主任,攀登计划高温超导项目首席专家。北京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大兼职教授。 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1年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92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目前是量子电子学国际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物理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物质科学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院长<ref>[http://news.sohu.com/20060614/n243718741.shtml 杨国桢:“父亲和爱因斯坦影响我一生” ],搜狐, 2006-06-14</ref>。 ==工作简介== 主要学科研究领域是光物理,他在这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开创性的成就。同时还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研究领域的若干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重要贡献。例如,在光学一般性变换、光学系统相位恢复问题、超短脉冲激光谱线超加宽理论、表面和界面的非线性光学研究、激光分子束外延和氧化物薄膜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由他负责和主要参加的研究工作中,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部委级4项。 ==目前的研究课题== 1、氧化物薄膜和结的研究。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多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氧化物薄膜、结和超晶格,研究它们的显微结构和光电性质,并进行新的原理性器件的研究。 2、衍射光学研究。用我们的方法,进行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和光学系统逆问题的研究,并逐步把研究工作从标量光学扩展到矢量光学领域。 3、光合作用的超快过程研究。用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研究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分子中的快速能量转移过程,以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微观机制。 ==视频== ===水与水科学 杨国桢 2016-11-07=== {{#iDisplay:y0343rwvixc|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物理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国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