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杨小侉正传(代翔) 的原始碼
←
杨小侉正传(代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杨小侉正传'''<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364339/pexels-photo-1636433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杨小侉正传》'''是[[中国]]当代作家代翔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杨小侉正传=== 杨小侉是杨坳村的真名人。他的名气来自他的干净。 杨小侉大概是解放前后出生的人,因为他一生以讨饭为业,没有人去打听他的底细。我在上小学时,印象中他就是成人了。他个头不高,胖胖的;头发蓬卷,穿着还算整齐;说话不够清晰,有点口吃。那时不知道他是神经有问题还是故意为之,总感觉和我们小孩子“过不去”。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条山岭,山岭的东、西坡长满了茂密的杉树,郁郁葱葱,青翠发亮;岭上是一条由杉树掩映的羊肠小道。杨小侉知道这是我们放学回家的必经之地,每每总是准点坐到小道的中间,叉开两腿,手拿土块,坏坏的笑着,做投掷状看着放学回家的我们。那时我们都是七、八岁的小孩,林荫山道上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怪怪的人,还做出奇怪的样子,哪个不怕?两边的杉树满身是刺,密不透风,根本走不了人,只得掉头朝学校跑去,直到碰见同路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才带着我们从杨小侉的面前走过。只听见大哥哥对杨小侉说:“杨小侉,你再要吓唬小孩子,我们便不放过你。”这时杨小侉笑着说:“和他们玩、玩、玩玩……”听说是玩玩,渐渐地我们也胆大了些,敢和他说话,甚至做一些调皮的样子,但依然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杨小侉的接触便多了起来,认识也加深了许多。 杨小侉是个讨饭花子,踩百家门,吃百家饭,少不了从这塆到那塆,走塆串户。他出门时简装便行,只一棍、一碗、一包,其实这也是他的所有。棍子是竹子做的,提在手里,比他的个头稍长;碗是搪瓷的,蓝口黄面,干净的,装在包里;包是军绿色帆布做的,带子既宽又长,斜挂在肩上,这是他的标配,到哪里都不少。少了竹棍,狗子会欺负他。狗子真是个奇怪的动物,专门和讨饭的过不去。坐在家里,只要听见狗子叫得凶,那必定是讨饭的来了,出门一看,果不其然,杨小侉在门口。包也不能少,那是他放碗的地方,不仅安全方便,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他的穿着很有特色,上身一件军绿色中山装,虽然褪色[[严重]],但干净[[整洁]],下身一条蓝灰裤子,裆很大,再加上他胖胖的身体,还算白净的脸面,看上去还是颇有“身份”的,再配上斜挂在肩上的包,不是那根从不离手的竹棍,狗子还真估不透他是干啥的。碗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他吃饭的必用之物,什么[[时候]]从包里掏出来,都是干[[干净]]净的。我们当小孩时,人人都会唱关于他的歌谣:杨小侉,个不高,胖胖的,头发翘。随身带着三件宝,瓷碗竹棍和背包。背包有面子,瓷碗管肚子,竹棍打狗子……他听后也并没有什么不高兴,只是故作生气的样子,将手里的棍子晃几晃。 记得有一次,杨小侉坐在门塘边吃饭,趁他不注意时,一个小伙伴将他的竹棍偷偷地扔进水塘里,等他发现时,竹棍已经飘远了。他连忙放下饭碗,用石块土块慢慢的将竹棍浪到塘边,拾起竹棍后,依然是拿着棍子对那个小伙伴晃了几晃,嘴里也不知道嘟囔什么。正是因为他对孩子们没有恶意,所以,我们不仅不觉得他讨厌,还愿意和他一起玩。 杨小侉讨饭,和别的讨饭花子大不同。 他一般饭熟时来,因为他出场时动静儿大(狗叫声厉害),大人们也都知道他来了,饭有多余的,主动送出到门口,没有多的,如果正在[[吃饭]],也会多少匀一点送过来。杨小侉总是笑笑地用双手捧着碗接着,嘴里并不说话,低着头吃。没有给他饭食的跟他说话,他嘴里也“哼哼唧唧”应着,并无不满的表情。他的饭量应该不小,有时一个塆要下来,似乎还没吃饱,他也不委屈自己,赶紧换一个塆,接着讨。 他讨饭时从不靠在庄户人家的门枋上,不像别的乞丐那样长长的把头伸进门内,生怕主人不知道,也不因主人忙事儿或不想搭理而死死赖着不走,令人生厌。他的习惯是站在门口稍远的[[地方]],朝屋内看一下,主人有搭理的意思就稍微等一下,没有也不生气,走向下一家。正因如此,各家都了解杨小侉的德行,几乎没有人家不搭理他,或多或少总会给他一些,他也从不争多讲少。 尤其难得的还有两点:一是他无论走到哪家门口,看见庄户人家晒的衣服被风吹落了,也不说一声就拾起放回原处;孩子在摇篮里哭,他主动帮着摇摇,据说他摇过的孩子后来还都有出息,看来他还有改变别人[[命运]]的能力;哪家的孩子在玩危险的东西或在危险的地儿玩耍,像粪窖、水沟、坡坎、水塘等,就主动把孩子带离[[危险]]地儿,或交到家长手里,或让他们远离。这样做他已经[[形成]]了[[习惯]],并不是求取庄户人家的好感。一次,两个小孩在水塘边嬉闹,一不小心,一个掉进水塘。杨小侉正好赶上,他想都没想,取下背包,脱掉发黄的帆布鞋,下水把孩子救了起来。这时,失水孩子的家长赶来了,千恩万谢。杨小侉嘴里仍是哼哼唧唧的,似乎在说,你要看好自家的孩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之后,认真的穿好鞋,系好鞋带,背好装碗的帆布包,拿着棍子走了,因为此时庄户人家的午饭还没煮熟。二是杨小侉从不踏进庄户人家的大门,不管家里有没有人,他都是这样。这也是他和别的乞丐本质上的不同。庄户人家的院子大都是敞着的,厨房就在院内,一个讨饭的,走进厨房找点吃的,纵使是偷吃,别人也不会说的太过,可他心中有自己[[坚守]]的底线,从不逾越。夏季的一天,一个庄户人家从外面回来,看见他在门口池塘边舀水喝,就说:“杨小侉,怎么喝塘里的水?咋不到家里水缸去舀一碗?”他哼哼唧唧的带着浓浓的喉音说:“渴,渴嗯,渴……”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庄户人家自留地里的[[蔬菜]]瓜果也很为贵,农家的孩子到处偷吃别人家地里的瓜果蔬菜,从没听说杨小侉动了谁家的东西。 杨小侉的早饭和午饭是讨着吃的,晚饭是回家(他的家是大队林场为护林建的一间红砖小屋)自己做着吃的。说是做饭,不过就是用水把米煮熟罢了。他讨饭从不贪心,吃饱就行。时不时也主动要点生米,放到搁碗的包里。他的包从来就是那个样子— —感觉除了碗也没什么别的东西。 杨小侉很干净,不仅仅是他的穿着,还在于他不贪心,容易满足,能守住心中的底线。一个平常人能做到这样,就很了不起,就会受到人们由衷地敬慕,更何况他是一个乞丐,家徒四壁,身无长物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看来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啊。我上初中时,我的老师讲到君子,讲到君子之风,举例时,古时候的、远处的就不说了,近一点的首先就提到了杨小侉,说他是真君子,有君子之风。 这话我一直记着,清清楚楚的。<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3659842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小侉正传(代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