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東絨線胡同 的原始碼
←
東絨線胡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東絨線胡同'''<br><img src="http://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8/11/30/FmfDyt-EVvYirxpf99_HbNoEgyWj.jpg!730x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antubizhi.com/pic/%E4%B8%9C%E7%BB%92%E7%BA%BF%E8%83%A1%E5%90%8C/ 圖片來自wantubizhi]</small> |} '''东绒线胡同'''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现已拓宽为道路。 ==介紹== 东绒线胡同位于[[西长安街]]以南,为东西走向。在[[国家大剧院]]兴建之前,东绒线胡同东到[[人大会堂西路]],西到[[北新华街]],全长643米,平均宽度9米。2007年竣工的国家大剧院占据了东绒线胡同东段,东绒线胡同缩短为东到[[石碑胡同]]、[[兵部洼胡同]]交口处,西到北新华街。 [[明朝]]因该胡同西口有木板桥,故得名“板桥”。东段[[清朝]]称“张相公庙”,因同名庙宇而得名。[[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卷上记载: 张相公庙 [[万历]]沈志<ref>指[[明朝]]万历年间[[沈應文]]修撰的《[[顺天府]]志》。</ref>:“张老相公庙在大时雍坊。”[[纪昀]]《泺阳续录》:“京师有张相公庙,士人或以为河神,然河神宜在沽水漷县间,京师非所治也。余谓唐[[张守珪|张守圭]]、[[张仲武]]皆曾镇[[平卢]],[[高适]]《燕歌行》,实为守圭作。一则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再则曰君不见边庭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于守圭大有微词。仲武则摧破奚寇,有捍御保障之功。其露布今尚载《[[文苑英华]]》。以理推之,或士人立庙祀仲武,未可知也。”案:庙祀宋人[[张夏]],碑记可征,纪说傅会,未足据也。[[毛奇龄]]《九怀词》:“张十一郎官者,宋护堤侯张六五老相公也。名夏,邑之坞里人,初以父[[张亮|亮]]为[[吴越]]时[[刑部]][[尚书]],入宋归命,遂由故任子起家,授[[工部]][[郎中]],既而海溢飓风发,[[钱塘]][[萧山]]堤总坏,相公充护堤使者,统捍江五指挥使,护海堤有功,封护堤侯,乃以护漕,当决河覆舟,旗丁绕河觅相公不得,翼日有大[[鼋]]负尸浮于沙,巫者狂言相公已为神。”又纪氏笔记多寓言,今摭其征实者,著于篇,余不取。 后来,该胡同东西两段合并,统称为“板桥”。1911年后并入绒线胡同。后来又将双沟沿并入,使绒线胡同向东延伸到司法部。1965年,以北新华街为界,将绒线胡同分为东、西两段,分别命名为[[西绒线胡同]]、东绒线胡同。 东绒线胡同北侧有北京市西城区长安小学([[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长安校区),原名东绒线胡同小学,原是[[清朝]]右翼宗学旧址。右翼宗学原先在[[西单]]以北的[[小石虎胡同]],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迁移至此处<ref name=dhly>{{Cite web |url = http://www.bjdclib.com/subdb/laneculture/lane/200907/t20090703_4876.html |title = 东绒线胡同|author = |date = 2009-07-03|publisher = 东华流韵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2 中國建築]]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東絨線胡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