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的原始碼
←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4.artron.net%2Fauction%2Fold%2Fart5290%2Fd%2Fart52900193.jpg&refer=http%3A%2F%2Fimg4.artron.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3396146&t=c91d42f4c3581abf9698a920fea0b439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9D%BF%E6%A1%A5%E4%BA%BA%E6%B8%A1%E6%B3%89%E5%A3%B0%2C%E8%8C%85%E6%AA%90%E6%97%A5%E5%8D%88%E9%B8%A1%E9%B8%A3 图片来源]]]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出自唐代[[顾况]]的《[[过山农家]]》<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0335c2c99c3e.aspx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古诗文网] </ref>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走在板桥上,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来到农家门前,刚好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 不要嫌怨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注释 过山农家:一本题为“山家”,说为张继所作。过:拜访,访问。 嗔:嫌怨。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焙:用微火烘。 ==赏析==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582cab1c777f477f8fcefc0ec1b70042&from=kg0&highlight=%E6%9D%BF%E6%A1%A5%E4%BA%BA%E6%B8%A1%E6%B3%89%E5%A3%B0%EF%BC%8C%E8%8C%85%E6%AA%90%E6%97%A5%E5%8D%88%E9%B8%A1%E9%B8%A3 山家 百度汉语] </ref>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前两句可以说是各自独立又紧相承接的两幅图画。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后一幅“茅檐日午鸡鸣”,正写“到山农家”。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 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如此本色的语言,质朴的人物,与前面所描绘的清幽环境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淳的生活美。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引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File: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804%2Fa0247a7e46054f108de9fc6d83c345fa_th.jpg&refer=http%3A%2F%2Fimg.mp.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3396221&t=6e84091a62dc7295de81b6340de062f5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9D%BF%E6%A1%A5%E4%BA%BA%E6%B8%A1%E6%B3%89%E5%A3%B0%2C%E8%8C%85%E6%AA%90%E6%97%A5%E5%8D%88%E9%B8%A1%E9%B8%A3 图片来源]]] 前两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六言绝句,由于每句字数都是偶数,六字明显分为三顿,因此天然趋于对偶骈俪,趋于工致整饬,绝大多数对起对结,语言较为工丽。顾况的这首六言绝虽也采取对起对结格式,但由于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进行白描,前后幅句式又有变化,读来丝毫不感单调、板滞,而是显得相当轻快自然、清新朴素,诗的风格和内容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美。<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99df261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e.html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原文、赏析 百度文库] </ref>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