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林丰玉 的原始碼
←
林丰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林丰玉 | 圖像 = [[File:林丰玉1.jpg|缩略图|center|[http://a2.att.hoodong.com/23/43/01200000311524116824300677923_s.jpg 原图链接] [http://tupian.baike.com/doc/%E6%9E%97%E4%B8%B0%E7%8E%89/a2_23_43_01200000311524116824300677923_jpg.html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福建羽毛球队教练 | 出生日期 = 1922年10月28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林丰玉]]'''(Lin Feng Yu) 羽毛球教练员。1922年10月28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祖籍[[福建泉州]]。 == 个人简历 == 1948年至1956为[[印尼雅加达市]]羽毛球协会负责人之一。曾任印度尼西亚羽毛球队教练。1956年8月作为教练随印尼羽毛球团来华访问比赛。1957年回国。历任福建羽毛球队教练、总教练,全国羽毛球教练委员会主任,亚洲羽毛球教练委员会主席。训练过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选手,如[[王文教]]、[[陈福寿]]、[[汤仙虎]]、[[陈玉娘]]、[[韩健]]、[[陈昌杰]]、[[杨人燧]]、[[林建成]]等老一代运动员<ref>[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2-01/23/content_392665.htm 东南早报 ]</ref>。1963年率中国羽毛球队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获优异成绩。 == 祖国之名 == 1957年,35岁的林丰玉开始离开印尼回[[中国任福建]]羽毛球队第一任教练。直到临行时,他的亲友对他的选择还是多有不解。在当时的印尼,羽毛球运动员多是业余选手,很多华侨家庭,付出不菲代价,通过培养出擅长羽毛球的子弟在国际比赛中一战成名的方式,来提升整个家庭在主流社会中地位。而在他们眼中,林丰玉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他当时是《[[新报]]》资深记者,又是印尼全国羽毛球协会的领导人,抛家离业去“尚且贫穷”的中国师出何名呢?而林丰玉没有向亲友们妥协,也没有和同事商量,独自一人做出了决断。在他看来原因再简单不过:以祖国之名,为中国羽毛球落后现状之故。 [[File:林丰玉2.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g4.imgtn.bdimg.com/it/u=2113318571,1389877895&fm=26&gp=0.jpg 原图链接]]] “[[以祖国之名]]”,这本就是印尼《新报》人最纯正的血统。创立于1922年的《新报》,是当时印尼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在著名报人[[朱茂山、洪渊源]]的主导下,立意以“手中的笔去唤醒民众、振兴精神”,抗日战争期间,印尼华侨汇寄中国的捐款达400多万盾,其中将近一半是由《新报》募集的。为此,1942年5月,日本宪兵还逮捕了社长洪渊源,把他关押了三年半之久。一待出狱,洪渊源又把战后复刊的报纸经营得红红火火。1984年,洪渊源病逝于加拿大的多伦多,年已90岁的老人,唯一的愿望是将他的骨灰存放在中国。 同为《新报》人的林丰玉,不仅视野开阔,而且杀伐果断,是一个认准了路就要走到底的人。他了解国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更熟悉印尼羽毛球崛起的过程;他知道一个人应当怎样练球,更知道一个羽毛球队应当怎么带。所以1956年,当他看到自己带领印尼国家羽毛球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了多场比赛,中国各队竟没有赢一场时,他心中的震动与刺痛感是倍于常人的。印尼队的强大他可以理解,祖国羽毛球水平的落后他有信心改变,一切的一切在于自己的抉择,而这个抉择必然会改变自己的一生。辗转反侧之后,平静下来的林丰玉握紧了中国生产的、还有些粗糙的羽毛球拍。 想好就做,当时还是印尼国家队教练的林丰玉深入到广东羽毛球队的日常训练中考察,即时开展训练工作,以至于当时印尼队已经回国了,他还在广州呆足了3个月,直到护照期满。回到印尼,他简单地收拾行装,向父母亲友辞行。林家先辈原籍泉州,早年为生活计,飘洋过海,定居印尼,但他们无时不怀念着家乡故土。当时林丰玉的父母已经年过花甲,一时都舍不得儿子走。但看到儿子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立志报效祖国,二位老人也满心欣喜,不住地嘱咐儿子:“[[不要忘记去泉州寻根,要忠心报国]]。”林丰玉在心里发誓:“请二老放心,儿子一定为你们争气!” == 世界之巅 == [[File:林丰玉3.jpg|缩略图|右|250px|[http://img0.imgtn.bdimg.com/it/u=1585437788,1029181732&fm=15&gp=0.jpg 原图链接]]] 1957年,林丰玉回到祖国,他的目标很明确,建立一支专业羽毛球队,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父母的愿望,他选择落脚在福建,并与早先回来的归侨运动员,共同打造了全国第一支专业队——福建省队,担任了该队的第一任教练。他的思路也很直接,一是人才集中,二是优势互补。为此林丰玉高擎“羽球报国”的大旗,吸引了大批印尼羽坛华人回祖国效力。1958年至1961年间,第二批印尼爱国华侨青年[[梁小牧、方凯祥、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傅汉洵]]等先后从印度尼西亚回到祖国。以后的两年中,再有一批印尼归侨青年吴俊盛、张铸成、薛从良、颜存彩等先后加入福建羽毛球队和国家羽毛球队。 林丰玉认为印尼的羽毛球技术多是在室外练成的,因此环境适应能力强,手法灵活多变。因此在带队过程中,林丰玉有意地把印尼和世界各国羽毛球运动的先进技术、新颖打法与中国传统的步法、力量优势结合起来,使福建队的整体水平在很短时间内有突飞猛进的提高。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隆重召开,[[福建队包揽了羽毛球五个项目的冠军]]。 这个目标的选择正是时候。当时中国的羽毛球运动虽然开展得晚,但规模很大而且并不闭塞。1956年,第一次全国羽毛球比赛在天津举行,1957年、1958年又接连举办了两次,这三年的比赛极大促进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到1958年,全国已经成立21支集训队,1958年9月中国羽毛球协会正式成立,[[林丰玉、王文教]]当选为协会的委员,并积极推动了福建与广东之间的羽毛球技术交流、融合,并且始终关注中国和印尼及欧洲之间的羽坛互动。 到1963年,收获的季节来到了。7月14日,林丰玉执教的中国队在北京的团体赛中打败了世界羽毛球劲旅印尼队,仅用[[6年]]的时间就达到了世界羽毛球的巅峰水准。林丰玉和全体队员紧紧地拥抱成一团,大家眼里都噙着激动的泪花。中国队获胜的消息传遍全国,震动了国际羽坛。[[周总理、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了他们,称赞他们[[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国威]]。 == 参考资料 == [[Category:福建羽毛球队教练]]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林丰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