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梦花树(龚农) 的原始碼
←
梦花树(龚农)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梦花树'''<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1556661/pexels-photo-1155666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梦花树》'''是[[中国]]当代作家龚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梦花树=== 那时小贵福问母亲为什么,她就告诉:打一个结就能圆一个好梦。 母亲执着的做法,自然圆了张贵福的好梦,梦花结挽到第18个那年,他当上了村小的代课教师,后来转为正式教师,再后来,成了村民们尊敬的好老师。 这所只有一个老师的村小,周围一圈都是山,山外还是山。孩子们一茬一茬地走进教室,又一茬一茬地走出大山。 操场边的这棵梦花树,是他开办这所村小那年栽下的,他学着母亲那样,每年当新枝条刚长出时,就把它挽起来打一个结,好让每一个孩子随了自己的心愿,圆上好梦。 夫妻俩背着沉重的背篓,衣背湿透,气喘吁吁。 这段直上直下的陡峭山路,只能贴岩躬身攀爬,不能容人站立歇息。山里天黑得早,况且脚下就是令人颤栗的悬崖,一团浓雾漫卷过来,遮挡了投向深渊的视线。 大巴山深处城口县的蜜水村,像似悬在白云上的,离乡场镇16公里,唯一连通外界的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最宽处仅80厘米。初次进山的人,行走起来难免战战兢兢。手爬岩,最为陡峭的一段“咽喉”。 许多年前,乡上派年轻的谢长云老师来给张老师做伴,怎料突发洪汛,谢老师还未到村里,就连同滚石一同坠入了深渊。 张贵福有孩子们厮守,不会孤独,况且有年年开花的梦花树呢。 早晨张贵福给梦花树挽了结,方才想起今天是下山为孩子们运回营养品的日子。顾不得一场春雪刚下,道路泥泞湿滑,叫上妻子一同溜滑下山,从乡场镇背回120个鸡蛋、120盒牛奶,足足60多斤,这是24个孩子一周的营养品。自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以来,张贵福又当起了学生的“全职保姆”,除了定期跋山涉水去乡场镇背鸡蛋、运牛奶外,还得每天为孩子们煮鸡蛋、发牛奶。 “背篓老师”是这座大山里常见的风景。因为山路极其艰险,为了学生的安全,张老师主动承担起了给学生背书、买作业本的重任。每临开学,他都要去乡中心校领回全校的书本,沉重的书本装进[[背篓]]里,[[翻山越岭]]赶紧背回学校。书太多太重,妻子陈前玉成了运书的好帮手。每到[[艰险]]狭窄的[[手爬岩]],夫妻俩只好手脚并用,前头一人接,后头一人递,一本一本地传递。 不仅背回课本,只要是孩子们的用品,[[文具]]、鞋帽......夫妻俩都一件一件地背回大山。40年了,背回了7000多本课本,更背回了孩子们的无数[[欢笑]]和[[期盼]]。 他18岁前,尽管母亲年年都给梦花树挽结,许下了美好的[[祈愿]],其时并未给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带来好运,那些招工招干的机会与他无缘,回到[[广阔天地]]里的张贵福似乎看不到希望。 村里的娃子一天天长高个子,有的10岁了还没进学堂,这成了老支书陈永贵的一块心病。村民们近乎[[哀求]]的眼神,令张贵福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毅然取下堂屋的门板作为黑板,当起了每月仅有9元工资的代课教师。打那以后,山高路远、偏僻荒凉的密水村,有了第一位教书先生。但他哪里会知道,由代课老师转成民办教师,再由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漫长]]历程的转折点,竟在母亲为他挽上第五十个梦花结的那年,那一年老家那棵梦花树花开得格外[[繁茂]]。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龚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梦花树(龚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