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棉铃虫 的原始碼
←
棉铃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棉铃虫</big> ''' |- | [[File:棉铃虫.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750937166&di=f3dabbf4a7cb53fa51afe86d377e3655&imgtype=0&src=http%3A%2F%2Fwww.hyzhibao.com%2Fuploadfile%2F2015%2F0617%2F20150617044909296.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A3%89%E9%93%83%E8%99%AB&step_word=&hs=0&pn=4&spn=0&di=75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865714876%2C3857488670&os=66327081%2C3353234843&simid=9888651%2C903056498&adpicid=0&lpn=0&ln=1831&fr=&fmq=1604740852617_R&fm=detail&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hyzhibao.com%2Fuploadfile%2F2015%2F0617%2F2015061704490929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iyzitkw5_z%26e3Bv54AzdH3Fda8cAzdH3Fam8bAzdH3Fn0bd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百度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棉铃虫 '''亚 门''':六足亚门 '''门''':节肢动物门 '''种''':棉铃虫 '''界''';动物界 '''目''':鳞翅目 '''科''':夜蛾科 '''拉丁学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纲''':昆虫纲 '''亚 纲''':有翅亚纲 '''属''':铃夜蛾属 |}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属昆虫的一种,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 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重。近年来,新疆棉区也时有发生。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余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 该虫是中国棉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年为害十分猖獗。 =='''基本信息'''== '''中文名''':棉铃虫 '''亚 门''':六足亚门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 '''门''':节肢动物门 '''种''':棉铃虫 '''界''':动物界 '''目''':鳞翅目 '''科''':夜蛾科 '''拉丁学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纲''':昆虫纲 '''亚 纲''':有翅亚纲 '''属''':铃夜蛾属 =='''形态特征'''== *特征 成虫:灰褐色中型蛾,体长15~20mm,翅展31~40mm,复眼球形,绿色(近缘种烟青虫复眼黑色)。雌蛾赤褐色至灰褐色,雄蛾青灰 色,棉铃虫的前后翅,可作为夜蛾科成虫的模式,其前翅,外横线外有深灰色宽带,带上有7个小白点,肾纹,环纹暗褐色。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后翅前缘有1个月牙形褐色斑。 卵: 半球形,高0.52mm,0.46mm,顶部微隆起;表面布满纵横纹,纵纹从顶部看有12条,中部2纵纹这间夹有1~2条短纹且多2~3岔,所以从中部看有26~29条纵纹。 幼虫: 共有6龄,有时5龄(取食豌豆苗,向日[[葵花]]盘的),老熟6龄虫长约40~50mm,头黄褐色有不明显的斑纹,幼虫体色多变,分4个类型:1)体色淡红,背线,亚背线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黑色。2)体色黄白,背线,亚背线淡绿,气门线白色,毛突与体色相同。3)体色淡绿,背线,亚背线不明显,气门线白色,毛突与体色相同。4)体色深绿,背线,亚背线不太明显,气门淡黄色。气门上方有一褐色纵带,是由尖锐微刺排列而成([[烟青虫]]的微刺钝圆,不排成线)。幼虫腹部第1,2,5节各有2个毛突特别明显。 蛹:长17~20mm,纺锤形,赤褐至黑褐色,腹末有一对臀刺,刺的基部分开。气门较大,围孔片呈筒状突起较高,腹部第5~7节的点刻半圆形,较粗而稀(烟青虫气孔小,刺的基部合拢,围孔片不高,第5~7节点刻细密,有半圆,也有圆形的)。入土5~15cm化蛹,外被土茧。 *成年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纹及肾形纹,肾缢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 *蛹形态特征 蛹长17~21毫米,黄褐色,腹部第五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幼虫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黑褐色,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部较大。 *卵形态特征 卵约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 *生物特征 发生的代数因年份因地区而异。在山东省莱州市每年发生4代,九月下旬成长幼虫陆续下树入土,在苗木附近或杂草下5~10cm深的土中化蛹越冬。立春气温回升15℃以上时开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出现第一代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尚有棉铃虫出现。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即在夜间闪配产卵,卵散产,较分散。一头雌蛾一生可产卵500~1000粒,最高可达2700粒。卵多产在叶背面,也有产在正面、顶芯、叶柄、嫩茎上或农作的、杂草等其它植物上。 幼虫孵化后有取食[[卵壳]]习性,初孵幼虫有群集限食习性,二三头、三五头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头向叶缘排列、自叶缘向内取食,结果叶片被吃光,只剩主脉和叶柄,或成网状枯萎,造成干叶。1~2龄幼虫沿柄下行至银杏苗顶芽处自一侧蛀食或沿顶芽处下蛀入嫩枝,造成顶梢或顶部簇生叶死亡,危害十分严重。3龄前的幼虫食量较少,较集中,随着幼虫生长而逐渐分散,进入4龄食量大增,可食光叶片,只剩叶柄。幼虫7月~8月份为害最盛。棉铃虫有转移危害的习性,一只幼虫可危害多株苗木。各龄幼虫均有食掉蜕下旧皮留头壳的习性,给鉴别虫龄造成一定困难,虫龄不整齐。 早晨露水干后至9时前,幼虫常在叶面静伏,触动苗木即会摇落地面,是人工捕捉的好时机。棉铃虫以蛹在地下约5~10cm深处越冬,可结合冬季松土追肥将部分虫蛹翻至地面,死外电或为天敌所食。 棉铃虫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70%~90%。第二代、第三代然害最为严重,根据我所1997年7月下旬至8月份的多次调查,严重地片虫口密度达98头/百叶,虫株率60~70%,个别地片达100%,受害叶片达1/3以上,影响叶产量20%,质量下隆至少1个等级,苗木生长量影响很大,估测经济损失每亩300元左右。 棉铃虫天敌很多,有寄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等,捕食性天敌乌雀类,及一些细菌、真菌、病毒等可对棉铃虫的卵和幼虫起到抑制作用。 =='''生活习性'''== *习性 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卵散产于棉株上部。幼虫5~6龄。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蕾、铃,在内取食,并能转移为害。受害幼蕾苞叶张开、脱落,被蛀青铃易受污染而腐烂。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多数入土作土室化蛹,以蛹越冬。已知有[[赤眼蜂]]、姬蜂、[[寄蝇]]等寄生性天敌和草蛉、黄蜂、[[猎蝽]]等捕食性天敌。除用化学方法防治外,还可进行树枝诱杀、建立玉米诱集带诱杀等。 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年发生4~5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第1代主要在麦田危害,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顶尖,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铃,造成受害的蕾、花、铃大量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第4、5代幼虫除危害棉花外,有时还会成为玉米、花生、豆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925115465811422&wfr=spider&for=pc 棉铃虫究竟是一个什么虫?它的为害特点又有哪些,一起了解下吧 ]</ref> 幼虫有转株危害的习性,转移时间多在夜间和清晨,这时施药易接触到虫体,防治效果最好。另外土壤浸水能造成蛹大量死亡。 *繁殖 棉铃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陆续羽化并产卵。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为害。第2代以后在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栖息在叶背或荫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吸取植物花蜜作补充营养,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产卵时有强烈的趋嫩性。卵散产在寄主嫩叶、果柄等处,每雌一般产卵900多粒,最多可达5000余粒。初孵幼虫当天栖息在叶背不食不动,第2天转移到生长点,但为害还不明显,第3天变为2龄,开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实,可转株为害,每幼虫可钻蛀3~5个果实。4龄以后是暴食阶段。老熟幼虫入土5~15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纬50度与北纬50度之间。中国各棉区均有分布,在华北、新疆、云南等棉区为害较重。 =='''室内饲养'''== 在传统人工饲料饲养技术的基础上,对棉铃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饲养器材和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改进。将产于纱布上的卵经消毒晾干后,直接放于塑料保鲜袋中孵化。初孵幼虫用毛笔移入特制的带盖10孔饲养盒,每孔1头,孔径和高度为2.5cm×1.8cm,接虫前每孔加人工饲料4~5g,接虫后加盖,直至化蛹。幼虫化蛹后用培养皿收集,直接放于成虫饲养笼中,任其羽化、交配和产卵。采用这一改进饲养技术,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等均有显著提高,棉铃虫的病害明显减少,同时节约饲养成本约50%。 =='''综合防治'''== *防治策略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压低越冬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一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二、三代密度。 *技术措施 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秋季棉铃虫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农田,进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死亡率,减少第一代发生量。 优化作物布局,避免邻作棉铃虫的迁移和繁殖在棉田田边、渠埂点种玉米诱集带,选用早熟玉米品种,每667平方米2200株左右。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天敌,有利于棉田生态的改善。<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201884275987116&wfr=spider&for=pc 如何防治棉花棉铃虫的危害 ]</ref>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控制棉田后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长,可降低棉铃虫危害。在棉铃虫成虫产卵期使用2%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既有叶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铃虫在棉田的产卵量。适时打顶整枝,并将枝叶带出田外销毁,可将棉铃虫卵和幼虫消灭,压低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量。 *诱杀棉铃虫 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叶挥发物具有趋性和白天在杨枝把内隐藏的特点,在成虫羽化、产卵时,在棉田摆放杨枝把诱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667平方米放6~8把,日出前捉蛾捏死。 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具有诱杀棉铃虫数量大,对天敌杀伤小的特点,宜在棉铃虫重发区和羽化高峰期使用。 [[File:棉铃虫222.jpg|缩略图|棉铃成幼虫|居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4750937164&di=11b2b32013c54655dfee8fde6adb1912&imgtype=0&src=http%3A%2F%2Fgss0.baidu.com%2F-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a71ea8d3fd1f41342ccac29d221f95cad0c85e5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A3%89%E9%93%83%E8%99%AB&step_word=&hs=0&pn=15&spn=0&di=1711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585203129%2C2321145176&os=3403387371%2C3020902540&simid=3444976558%2C225966386&adpicid=0&lpn=0&ln=1831&fr=&fmq=1604740852617_R&fm=detail&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gss0.baidu.com%2F-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pic%2Fitem%2Fa71ea8d3fd1f41342ccac29d221f95cad0c85e5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r5oj6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q7jfpt5gAzdH3F8c8nmb0adldb0aa9dma_z%26e3Bip4s%3Fqks%3D6jswpj_q7jfpt5g_a&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百度图片]]] *防治方法 当棉田棉铃虫百株虫率一代为5~10头、二代为15~20头、三代25头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挑治为主,严禁盲目全面施药。 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可喷棉株四周。 棉铃虫的防治应以生物性农药或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为主。棉铃虫发生较重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前,局部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防治。关键是抓住防治时期。 =='''物种价值'''== *研究价值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特异地抑制昆虫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生物技术》,并被该杂志列为该期突出亮点论文之一。 RNA干扰是一种新发现的基因调控机制。该研究组以棉花和棉铃虫为研究对象。因为棉花中有一种主要毒素叫棉酚,它对大多数生物体有毒性。但棉铃虫对它有抗性,它以棉花为食物,为自己提供养料。研究组首先分离了棉铃虫参与棉酚解毒的基因---P450,用双链RNA的[[转基因植物]]喂食后,棉铃虫P450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对棉酚的耐受性大大减弱。再用含有棉酚的棉花叶子喂食,使这些棉铃虫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生态价值 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以及粘虫等可以吃掉大量杂草,因而可以用于一些果园的除草,而且杂草的残枝败叶以及棉铃虫的粪便、蜕皮和尸体也可以为果树提供养分,促进果树高产,同时,棉铃虫又是许多候鸟(如燕子)的食物,因而对于候鸟的保护也起到一定作用,可见,对于整体个生态系来说,棉铃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大力保护与开发,使其变害为宝。<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022312473104118&wfr=spider&for=pc 高温来袭!警防棉铃虫 ]</ref> =='''药用价值'''== NPV率先实现突破棉铃虫病毒又称[[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棉铃虫专一性的病原微生物。 棉铃虫NPV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好、药效持久,对其他生物无任何毒副作用,是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生产的昆虫杀虫剂产品,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登记注册的[[昆虫病毒]]生物农药。但长期以来,棉铃虫NPV必须通过"活体"生产,多项核心技术没有得到根本突破,导致生产规模小、产品生产成本高,难以实现产业化。 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协同攻关,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棉铃虫群养技术,使饲养规模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十倍;通过采用独特的病毒分离纯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原药中的病毒含量。一举突破了严重制约该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促进世界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研发成功的新型超高含量昆虫病毒杀虫剂,每克原药中病毒含量高达5000亿个[[病毒粒子]],超过同类产品20多倍,是目前国际上已知的含量最高的病毒杀虫剂产品,每亩棉田只需2~3克即能控制害虫。 棉铃虫病毒生物农药2005年起在我国新疆棉区连续示范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兵团农一师、农五师、农七师、农八师的十多个团场,总体防效均在80%左右。使用棉铃虫NPV生物农药的地块,天敌数量明显多于使用化学农药的地块,很好地控制了后期[[棉蚜]]的危害,每年减少用药次数2次以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2006年到2007年,累计推广应用200万亩次。 =='''开发价值'''== 棉铃虫的幼虫体色多变,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因而可以通过饲喂不同的食物来改变其体色来实现其观赏价值。而且,棉铃虫体内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以开发为经济动物批量饲养,从而供人、啮齿动物、鸟类、鱼类等食用,由此变害为宝。 ==参考消息== {{Reflist}}{{Reflist}}{{Reflist}} ==相关视频== 【专家讲堂系列之】——棉铃虫的防治! {{#iDisplay:b0507bhay2g |480|360|qq}} “利用性诱芯诱杀棉铃虫成虫” 的操作方法 {{#iDisplay:r05059z2l4j |480|360|qq}}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棉铃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