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欧伊斯特拉赫 的原始碼
←
欧伊斯特拉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欧伊斯特拉赫 | 图像 = [[File:20140405093648-154320077.jpg|缩略图|居中| |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405/20140405093648-154320077.jpg 原图链接] [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405/20140405093648-154320077.jpg 来自搜狗网]]] | 图像说明 = 欧伊斯特拉赫 | 出生日期 = 1908年 | 出生地点 = 敖德萨 | 逝世日期 = 1974年 | 国籍 = 苏联 | 别名 = 欧伊斯特拉赫 | 职业 = 小提琴家 | 知名作品 = 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布拉姆斯的协奏曲以及和奥伯林合作的贝多芬、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 }} '''<big>基本信息</big>'''<br> '''<big>中文名称</big>'''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br> '''<big>国 籍</big>''' 苏联<br> <br> '''<big>出生地</big>''' 敖德萨<br> '''<big>出生日期</big>''' 1908年<br> '''<big>逝世日期</big>''' 1974年<br> '''<big>职 业</big>''' 小提琴家<br> '''<big>毕业院校</big>''' 敖德萨音乐戏剧学院<br> '''<big>代表作品</big>''' [[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布拉姆斯的协奏曲以及和奥伯林合作的贝多芬、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br> =='''生平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从5岁起从敖德萨音乐戏剧学院的斯托里亚尔斯基(Stoliarski)学习,1926年于该学院毕业。</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7年应邀赴基辅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乐队协奏,其演奏深受作曲家赞赏。</p> <p style="text-indent:2em;">1928年移居[[莫斯科]]。</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参加首届乌克兰青年演奏家比赛获一等奖。</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4年起任莫斯科音乐学院副教授,1939年升为教授。</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在布鲁塞尔参加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从此闻名世界。</p> <p style="text-indent:2em;">二战中,他为前线而演奏,1945年与战后第一位访问苏联的[[美国]]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合作,在莫斯科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反响极为强烈。之后,频繁在世界各地演奏。</p>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p>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获列宁勋章。</p> <p style="text-indent:2em;">1974年10月24日,奥伊斯特拉赫病逝于阿姆斯特丹,终年66岁。</p> =='''音乐之旅'''== =='''代表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p>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1908年生于俄国的敖德萨,他的父亲是具有犹太血统的音乐爱好者,母亲则是歌剧院的合唱队员,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5岁便跟随著名音乐教育家彼得·斯托利亚尔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1926年在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p> <p style="text-indent:2em;">19岁那年得到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邀请,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他的协奏曲,使大卫很快就在国内取得声誉。</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4年大卫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任该校教师,这时他才26岁。</p> <p style="text-indent:2em;">他还与钢琴家奥波林合作举办奏鸣曲音乐会,两人又与大提琴家克努舍维茨基组成三重奏团到欧洲数个国家巡演,而他个人演出的曲目几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现代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遗憾的是克努塞维茨基过早地去世了,从此,心灰意冷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不愿意再与任何人合作,因为与别人合作,他始终找不到与克努塞维茨基一起合作时的良好感觉,就这样,他在后半生中再也没有演奏过三重奏。</p> =='''音乐才能'''==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有着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以充满诗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见长,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演奏风格纯朴庄重,富于热情,能使音乐达到十分高超的艺术境界,他那甜美、纯净的音色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强烈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被誉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斯大林、列宁奖金。</p> <p style="text-indent:2em;">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p> <p style="text-indent:2em;">同时代的很多作曲家都将自己的作品题献给他,如米亚斯科夫斯基、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奏鸣曲等。</p>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还善于指挥,1972年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莫扎特协奏曲全集,除独奏外,他还兼任指挥,特别是他为儿子的演出所指挥的乐队,被人们传为佳话。</p> =='''斯氏名琴'''== <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他买下"冯塔纳伯爵"。在他所拥有多把斯氏名琴中,"冯塔纳伯爵"是他最珍爱的一把。这把琴与奥伊史特拉赫一起参与了许多音乐会及录音,也伴他渡过了音乐生涯最辉煌的年代。</p> <p style="text-indent:2em;">目前,"冯塔纳伯爵"成为意大利收藏家彼得隆戈(PaoloPeterlongo)家族所有,并经常出借给优秀小提琴家,如乌扥乌季(UtoUghi)、意大利顶尖"音乐家合奏团"乐团首席玛丽安娜席尔布(MarianaSirbu)等人。</p> =='''听大师聆'''== <p style="text-indent:2em;">1945年,奥伊斯特拉赫出访日本和美国,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美国,著名艺术大师克莱斯勒、弗朗西斯卡蒂、埃尔曼、斯特恩、米尔斯坦等人都赶到卡内基音乐大厅聆听他的演奏。他见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偶像、小提琴巨匠克莱斯勒,并为能博得他的称赞而引以为荣。</p> =='''情感内涵'''== <p style="text-indent:2em;">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具有深不可测的情感内涵,那种热情、博爱的精神,使他的琴音具有声无限的打动人心的力量。</p> <p style="text-indent:2em;">一位法国小提琴家曾说:"奥伊斯特拉赫是我一生听过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这种完美不仅由于他的技术足以和海菲茨匹敌的缘故,尤其难得可贵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完全溶化在音乐之中。他的演奏是多么地诚挚而高尚啊!他的演奏经常表现出宏伟壮观的气魄,那雄浑的力度会打开每一个听者心灵的大门,他的音色时常流露出柔和和温暖,如同深情的阳光一般。</p> <p style="text-indent:2em;">他的演奏气质中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将蕴含在俄罗斯民族心中无数世代的独特的心灵感受传达了出来。他的演奏中那种"悲天悯人"的巨大同情心使他的琴音挖掘音乐本身最深处的深刻的人性善的信念,这是非具备最博大的人性的人所有能及的。</p> =='''个人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代表作</p> <p style="text-indent:2em;">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p> <p style="text-indent:2em;">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p> <p style="text-indent:2em;">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奏鸣曲</p> <p style="text-indent:2em;">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奏鸣曲</p> <p style="text-indent:2em;">阿拉姆·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p> =='''作品简介'''== '''《春天奏鸣曲》''' <p style="text-indent:2em;">创作于1810年,作品编号OP.24.F大调,乐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抒情流畅的第一主题,在钢琴分解和弦的伴奏中,显得温顺柔和,且生机勃勃。与之对比的第二主题在C大调上有力地奏出,具有青春焕发的朝气。展开部主要用转调的手法写成,在向其他几个调性的急剧转换中,使乐曲焕发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仿佛告诉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犹如人们的青春时期,珍惜、把握这一时刻,生命才显得更有意义,这也是乐曲所表达的内涵所在。接下来的第二乐章为富于表情的极柔板。优美而悠扬的主题被钢琴徐缓奏出,然后小提琴反复这一主题,钢琴与小提琴时离时合,穿插行进,像一对恋人在亲切呢喃,尤其是音乐进行到中间部分,乐曲从bB大调突然转向bG大调陈述主题,取得无比温柔的抒情色彩。这个乐章只有一个主题,像首自由的变奏曲。钢琴与小提琴交织出让人浮想联翩的乐章,极富柔情,像是倾诉,也似感慨,又仿佛是一个少女的梦境,充满了浓浓春意,让人梦魂萦绕,微微自醉。第三乐章是轻快的诙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首先由钢琴奏出活泼跳跃的主题,小提琴重复,然后两件乐器又同时奏出。轻快、顿促的节奏充满活力,并散发出孩童般的天真。第四乐章是回旋曲,主题欢快乐观,轻松流畅,在F大调上共出现四次,它决定了该乐章的基本情绪,中间还穿插着两个次要主题作为对比补充。两件乐器一张一弛,前呼后应,使乐曲散发出迷人的春光,令人心旷神怡。</p> '''《克罗采奏鸣曲》''' <p style="text-indent:2em;">并非是小提琴为主,钢琴为辅,或钢琴只是起到伴奏的作用,而是二件乐器同等重要,不分主次,两者对乐曲的表现都是平分秋色,同样精彩,因此,两者的交织、融合都别有洞天,这也是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特色之一。《克罗采奏鸣曲》是贝多芬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因题献给法国小提琴家鲁道夫·克罗采而得此名,作于1803年,是最能显示小提琴创作技巧的代表作,表现了作者创作成熟时期的风格,贝多芬自认为它是高度协奏风格的作品,几乎就像一部协奏曲。乐曲为A大调,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庄严的慢板-急板。乐曲开始小提琴奏出几个神秘的双音和弦与钢琴以对话的方式奏出序奏,然后以强有力的音乐进入呈示部,呈示部的主部在顿音进行中显得热情而富有活力,而且这个主题贯穿全曲,起着支配全曲的作用,在各个乐章中多次出现,使乐曲主题更加鲜明、生动。副部两个主题分别在E大调和e小调上出现,前者平和肃穆,犹如咏唱着赞歌,后者则进一步发展主部的热情,在勃发向上的音调中充满着动力。这个主题在展开部还一直保持着,在再观部又完整地再现。第二乐章,行板,变奏曲式。主题呈示后,作四次变奏,第一变奏以钢琴为主,一连串的三连顿音如珍珠在玉盘中滚动,小提琴只作极简单的助奏;第二变奏是小提琴用三十二分音符的旋律音型进行变奏;第三变奏转向f小调,两件乐器不断交叉补充;第四变奏最为精彩,就像一个华彩段落,最后是个安静的尾声。第三乐章也是奏鸣曲式,急板。乐曲开门见山地奏出快速的主部主题,它具有塔兰台拉舞曲风格的节奏,情绪热烈跳跃。乐曲在尾声中回忆了第一主题,并以第二主题的变体作辉煌的结束。此曲不仅在技巧上难度极大,而且在音量上,二件乐器就能奏出协奏曲般的宏伟气势,可见大卫与奥波林二位演奏家身手不凡的功底。</p> ==其他信息== <p style="text-indent:2em;">听完这张唱片,你就会对大卫那出神入化般的精湛技艺略见一斑,不由得会让人肃然起敬。这张唱片的录音是非常出色的,小提琴与钢琴的音色清晰逼真,音乐感尤佳,小提琴的声音丰满自然,钢琴的声音则纯净无瑕,二件乐器录制的平衡、匀称。极为出众的录音,使此唱片臻达至高境界,被誉为演绎、录音两方面最强的版本,多年收入香港《CD圣经》。在他的另一张唱片中,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张唱片也是大卫演奏艺术的精华所在,反映出他那热情洋溢的演奏,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利落的运弓、准确的按弦,丰满的发音,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标新立异,前所未闻,体现出大师的卓越风姿,定会让你听得心潮起伏,赞不绝口。</p> '''《第一协奏曲》''' <p style="text-indent:2em;">a小调,BWV1041。第一乐章没有明确的速度标记,按照惯例大家总是用"Allegro(快板)"来演奏,全曲由强有力的合奏开始。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带出一个略显哀伤的主题,在整个呈示过程中,乐队则起到烘托、映衬的作用,时而紧随、时而应答,最后以合奏结束整个乐章。第二乐章由固定低音构成这个行板乐章的基础,而独奏小提琴则有一段极具歌唱性的主题,抒情而委婉,几经转调、扩展,将整个第二乐章演化成一首美妙的变奏曲。第三乐章则为速度较快的意大利舞曲,旋律轻盈欢快。第二协奏曲,E大调,BWV1042,这是巴赫现存的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乐队配置为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个一把以及古钢琴。第一乐章是快板,由十分热烈的全奏开始。这个三段体的乐章在结构上已经和现代奏鸣曲有很多相近之处,但并算十分完整,整体风格依然延续着巴洛克的传统。主题旋律加以变化后,独奏和竞奏交错进行是主要的表现手法。第二乐章的慢板为c小调,以固定的低音主题为基础写成,是一首极其优美的变奏曲,听起来好似一股清泉流出,却又饱含着火一般的热情。第三乐章则为"非常快的快板",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十分鲜明的意大利回旋曲风格,虽然标注速度很快,但实际上听起来却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p> '''《小提琴独奏曲之五》'''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之五》,收的是1954年11月13-14日在伦敦阿贝路录音室录制的。这一版本的特殊价值在于是由法国大指挥家马蒂农(J.Martinon)指挥演录的,带来了真正法国式的冲动激情。当然,这也是奥伊斯特拉赫演奏该曲在西方国家的惟一录音。在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中,"第三"是奥伊斯特拉赫最常演的一部,该曲奥伊斯特拉赫录过八次,这里收的是由奥伊斯特拉赫自己指挥伦敦爱乐乐团于1956年11月16日(演奏兼指挥)录制的,曲中的华彩段也出自奥伊斯特拉赫的手笔,因而也是别有意义的。有"俄罗斯的勃拉姆斯"之称的塔涅耶夫作于1909年的《音乐会组曲》,是一部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又十分典雅的类似协奏曲的作品。奥伊斯特拉赫晚年非常喜欢演奏这一作品。也可以说,正是由于奥伊斯特拉赫的大力推演,才使这一作品获得了再生的艺术生命。1974年10月24日奥伊斯特拉赫因突发心脏病客死于阿姆斯特丹旅店前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的曲目中,就包含这部作品。因而专辑收录这部伴随大师走完最后人生旅程的作品,应该是很有深意的。</p> =='''作品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有着非凡的音乐才能和高深的艺术修养,以充满诗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见长,有着惊人的表现力和精深的技巧,演奏风格纯朴庄重,富于热情,能使音乐达到十分高超的艺术境界,他那甜美、纯净的音色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强烈地打动着听众的心灵,被誉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斯大林、列宁奖金。在世界上也同样受到人们的爱戴,得到许多国家授与的博士、院士称号。同时代的很多[[作曲家]]都将自己的作品题献给他,如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阿拉姆·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协奏曲和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奏鸣曲等。大卫还善于指挥,1972年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莫扎特协奏曲全集,除独奏外,他还兼任指挥,特别是他为儿子的演出所指挥的乐队,被人们传为佳话。</p> <p style="text-indent:2em;">如今大卫那非凡的琴艺只有从录音中才能领略到,特别是他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更能体现出他卓绝的音乐素质与精湛的演奏技艺。在飞利浦公司出版的片号为412255-2的唱片中,就录有大卫演奏[[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和《克罗采奏鸣曲》二首作品,这两首作品都是贝多芬十大著名曲中,最惹人喜爱、深受欢迎的,尤其《春天奏鸣曲》,更是以其优美悦耳的旋律,让人一听钟爱,也是聆听奏鸣曲最易入门的作品。《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的别名,"春天"的名称,也并非是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后人根据作品内容所赋予的。这部奏鸣曲属于贝多芬的早期创作,在风格上继承了海顿、莫扎特同类作品的传统,乐曲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乐观的情绪,音乐明快而恬美,轻松而活泼,犹如绚丽灿烂的春光,乐曲虽然是在描写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借春天的情景记录了贝多芬青春时代对生活的感受。</p> =='''个人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以浑厚、温暖的抒情性著称,他的分句极有特色,善于通过揉指强调色彩的明暗变化,其演奏既有气势和幅度,又柔美细腻,但处理作品往往比较粗。</p> <p style="text-indent:2em;">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曲目很宽,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布拉姆斯的协奏曲以及和奥伯林合作的贝多芬、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都有很出色的表现。</p>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钢琴家列夫·奥波林合作举办奏鸣曲音乐会,两人又与大提琴家维多克·克努舍维茨基组成三重奏团到欧洲数个国家巡演,而他个人演出的曲目几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现代最优秀的小提琴作品。特别是1954年的访英演出,更是使整个欧洲乐坛为之震撼,所以,次年访美时,剧场门口排起了7000余人的长队等候售票,这种情况在美国很罕见。从此,他便名扬四海,成为人们所仰慕的世界级小提琴大师。</p>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是比利时的那次比赛,在7个一等奖中,苏联人获得了6个,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诗意,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旧,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p>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当年的冷战时代,苏联也确实将奥伊斯特拉赫作为一张政治牌来打。奥伊斯特拉赫被频繁派遣出国参赛或演出所取得的成功,也确实为苏联因一批优秀音乐家(如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内森·米尔斯坦等)纷纷叛逃西方所造成的狼狈处境捞回了一些丢失的面子。后来,美国政府将范·克莱本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上的胜利大肆张扬,把克莱本称作美国英雄,当然也是一种冷战伎俩的政治炒作。艺术家受捧受宠,总比受压制受迫害好些。像后来的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被苏联吊销护照,或者像美国作曲家南卡洛因倾向共产主义被美国吊销护照最终只能客死墨西哥的例子,那就太惨痛了,回想起来也就不会是觉得可笑了。幸好,真正的艺术家的艺术是超越政治意识形态,而能保有自身独立纯真的品格的。人们作为艺术欣赏者,当然也不再为政治划线而困扰,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艺术审美取向。像奥伊斯特拉赫这样曾经的"宠儿"没有被捧坏,罗斯特洛波维奇这样的"弃儿'没有被棒杀,可也真是人类的幸运了。所以,这也成为了艺术学上的一个神话。</p> ==视频== 德彪西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 {{#ev:youku|XMTE4NTcyNTk2|alignment=left}} ==参考文献== [http://www.docin.com/p-377251182.html 大卫·欧伊斯特拉赫] [[Category:小提琴家]] [[Category:苏联人]] [[Category:音乐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欧伊斯特拉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