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小不点儿) 的原始碼
←
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小不点儿)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045838/pexels-photo-1004583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是[[中国]]当代作家小不点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 江风习习,江水滚滚。百年风云,宛在眼前。不久之前,武汉刚刚经历了天灾,后来终于转危为安。在另一个世界,有一个老人看见武汉重新恢复生机,露出了微笑。这个老人就是清末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一个与武汉这个城市荣辱与共的清末老臣。清朝末年,清政府三番五次签订耻辱条约,华夏民族逐渐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看着历史书上的种种记载,我有时会疑惑,清政府那么腐朽为什么还能撑那么久呢?后来我逐渐明白,那是因为有人颤颤巍巍地扛着这大清最后的江山,其中一个肩膀就是张之洞。 说起这个名字,武汉人民一定非常有感触,因为正是他成就了今天的武汉,也是武汉成就了彼时的张之洞,他算得上是“武汉城市之父”。说起张之洞,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由他主导发起的“洋务运动”,而且还会知道这是一场失败的运动,因为历史书上是这样写的。但事实上,洋务运动的出现对后来中华民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889年张之洞抵达武昌,开始了他十九年的的湖广总督之旅,武汉的命运自此而改变。张之洞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湖广开始了他自己的救国之路,一系列举措逐渐推行开来。 汉阳铁厂的建立。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建立了汉阳铁厂,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是当时在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就连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汉阳兵工厂。在抗战剧中,有一个武器名字频频出现,那就是“汉阳造”。说到这个武器,就得说到汉口的的汉阳兵工厂,这是我国的第一家制枪兵工厂,完全凭借中国人自己的智慧造出的兵器。有了这里生产的武器的武装,才有了后来战争里中国人反抗的枪响。“汉阳造”见证了后来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每当提起“汉阳造”这把枪的名字时,也会回想起他的创造者张之洞。张之洞他清楚地知道国家要想在列强的欺侮之下重新站起来,需要的是什么,与其空谈救国,不如实干兴邦。 九省通衢。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提出了修铁路干线的建议,提出了关于卢汉铁路的规划。1906年4月1日,连接北京与汉口的全长1214.49公里的卢汉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运行,后改名为京汉铁路。京汉铁路的全线贯通,改变了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布局中的格局,商人们通过汉口把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农产品迅速地散往全国各地,这条铁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全国商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有重要意义。武汉逐渐发展成为“九省通衢(qú)之城”。 使得二十世纪初的武汉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拥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兴办教育。除了致力于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张之洞也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道理。1893年,张之洞为了培养精晓洋文的年轻人,在武昌创办了自强学堂,这就是后来在全国排名前十的武汉大学。1902年,张之洞与其好友两江总督刘坤在南京建立了三江师范学堂,这就是后来的亚洲第一高校南京大学的前身。张之洞提出以自强为目标的人才观,他创办新式学堂、改革教学理念,倡导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度、厘定新学制,培养了一大批在后世发光发热的人才。 张之洞是一股清流。清朝末期,的确也有许多想要图谋救国的人,但大多只是嘴上说,却不行动。如果把大清朝比作一团火,需要当官掌权的不断添柴加火,总有一帮人也特别关心这团火的存在,天天研究该加什么柴,并因此而争得不可开交,却从不会去添柴。当有人过来添柴时,这帮人会说这柴不行,烟大;这柴不行,太湿;这不行,太贵! 最后大家都不添柴,然后那一团火渐渐熄灭在争论中,徐风吹来,只有烟灰在风中飘荡。这就是大清晚期的现状,而张之洞就是一股[[清流]],他不是那种嘴上说说而已的人。从他1881年十月十六日第一次受到重用,出任[[山西]]巡抚的时候,张之洞就在全力以赴为大清这团火“加柴”,直到他1909年10月4日去世,大清王朝也就[[发光]]到此为止。 张之洞踏踏实实为[[国家]]做了许多事情,武汉这块土地上见证着他的努力。张之洞竭尽所能,极力想要挽救这[[腐朽]]的[[王朝]],可是历史前进的车轮谁也挡不住,但是他为大清王朝留下的汗水,武汉会记住,湖广会[[记住]],我们,也会记住!“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是毛泽东主席对张之洞的[[肯定]]。 [[北京]]白米斜街11号。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就在什刹海的南边不远处。11号是一座很大的宅院,广亮大门,大门对面还有一座灰色的[[照壁]],就在这座气势威武的宅院里,张之洞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两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已经七十岁的张之洞奉旨进京,升任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进京后不久搬来[[居住]]。宣统元年(1909年)8月21日,张之洞在这里病逝。这位从兴义深山里走出来的清朝重臣,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张之洞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安龙生活、学习、成长,是黔西南这片土地哺育了这位近代中国的“望重耆贤”“南方北斗”。张之洞生活的时代早已过去,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也早已走出了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沉沦,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张之洞为近代中国做出的贡献,不能忘记黔西南这片土地对张之洞等历史人物的影响与孕育。回望历史,回望过去,我们倍感欣慰与自豪;展望未来,需要梳理文脉以激励我们前行。 <ref>[https://www.sanwenzx.com/index.html 散文在线网]</ref> ==作者简介== 小不点儿,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小不点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