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殿試 的原始碼
←
殿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殿試''' |- | [[File:Palastexamen-SongDynastie.jpg|250px|居中|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br>明代繪畫中所描繪的殿試 |- ! '''中文名稱''' |- | '''正體''' 殿試 |- | '''簡體''' 殿试 |- ! '''越南文名稱''' |- | '''國語字''' Thi Đình |- | '''漢喃文''' 試廷 |- ! '''滿語名稱''' |- | '''滿文''' ᡩᡝᠶᡝᠨ ᡩᡝ ᠰᡳᠮᠨᡝᠮᠪᡳ |- | '''穆麟德轉寫''' deyen de simnembi |- |} </div> '''殿试'''是[[古代中國]][[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由[[唐高宗]]首創于[[显庆]]四年(西元659年),但规模不大。后来[[武则天]]于[[天授]]元年(西元690年)“策[[贡士]]于洛成殿”。后于[[宋]][[开宝]]六年(西元973年)成为定例,由[[中國皇帝|皇帝]]親自在[[皇宮]]中主持;有時皇帝會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這種形式傳至[[朝鮮]]、[[越南]],也由當地的君主或親自、或派大臣主持。通過殿試錄取的就是進士,其中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中國== [[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把錄取的進士分為甲、乙兩等,到太平興國八年又將進士分為三甲。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等的称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的称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甲與三甲的第一名都叫[[傳臚]]。清[[康熙]]年間,謹防作弊,大臣之子弟均置為三甲,即最末甲;一甲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榜眼與探花則授官[[翰林院编修]],二甲、三甲進士則分别授[[庶吉士]]、[[主事]]、[[知县]]等;至二十九日,状元率所有的进士上表谢恩。 [[宋仁宗]]時,曾發生一名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的考生憤而投奔[[西夏]],那人就是後來成為西夏國相的[[張元 (西夏)|張元]];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一般不會黜落考生<ref>[[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五:舊制,殿試皆有黜落,臨時取旨,或三人取一,或二人取一,或三人取二,故有累經省試取中,屢擯棄於殿試者。故張元以積忿降元昊,大為中國之患,朝廷始囚其家屬,未幾複縱之。於是群臣建議,歸咎於殿試黜落。嘉祐二年三月辛巳,詔進士與殿試者皆不黜落。迄今不改。是一叛逆之賊子,為天下後世士子無窮之利也。</ref>。但殿試仍會發生“三甲易人”的劇情,閱卷大臣將取錄名次進呈皇帝,皇帝以各種理由(如面貌醜陋、姓名不祥、字跡不佳)擅自變更一甲、二甲、三甲的名次:如唐朝的[[鍾馗]]([[傳奇小說]],非史实)、明朝的[[王敬止]]、[[張和]]即因貌醜被改為榜眼,正德年間[[舒芬]]也因為貌醜差點失去狀元資格。[[明成祖]][[永樂 (明朝)|永樂]]二十二年殿試,原定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以「曰恭」二字併在一起為「暴」字,不吉;點另一貢士[[邢寬]]為狀元,取意「刑寬」。[[嘉靖]]廿三年甲辰殿試,[[明世宗]]則以[[貢士]][[吳情]]諧音為「無情」,發榜時,將他由原定之[[狀元]]貶為[[探花]]<ref>《皇明泳化类编》</ref>。 [[清朝]][[乾隆]]以前,并无举行殿试的固定宫殿。自乾隆始,将殿试场所定为[[紫禁城]]中的[[保和殿]];殿试後,在[[太和殿]]舉行揭曉儀式。因殿试发榜用黄纸,故稱[[金榜]],又分大小金榜,故考中进士者称“金榜题名”<ref>[[高明]]《[[琵琶記]]·伯喈牛宅結親》:“這姻緣不俗,金榜題名,洞房花燭。”</ref>。《[[明史]]‧卷七十‧[[選舉志]]二》:「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於廷,曰廷試,亦曰殿試。」 ==越南== [[阮朝]][[明命]]年間開進士科,俗稱殿試為'''庭試'''。 ==註解== <references /> [[Category:中國科舉]] [[Category:朝鮮科舉]] [[Category:越南科舉]]
返回「
殿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