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汉娜·阿伦特 的原始碼
←
汉娜·阿伦特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汉娜·阿伦特.jpeg|有框|右|<big>汉娜·阿伦特</big>[http://dingyue.ws.126.net/abyrzWECJA6q1OR17D=07m3ge067gfKCzHxrh1YixAS7F1568025143141.jpg 原图链接][http://topherglobal.com/?p=8607 来自 topherglobal 的图片]]]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是美籍犹太裔[[政治学家]],原籍德国,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汉娜·阿伦特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惟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应该被视为政治学家。 她的著作讨论从极权主义到知识论等议题,且涉及权力的本质以及[[政治]]、直接民主、权威和[[极权主义]]等主题。对政治理论造成了长远的影响。 身为一名[[犹太人]],汉娜·阿伦特在1933年纳粹德国开始逼害犹太人时流亡海外,曾于[[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及[[法国]]短暂居留,并于1937年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之后在1941年经葡萄牙逃往美国。并于1950年成为美国公民。 ==生平== 阿伦特在1906年出生于下萨克森州林登市(今[[汉诺威]])的犹太人家庭,成长于哥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1914年,因战争爆发阿伦特一家逃往[[柏林]]。并在1924年进入[[马尔堡大学]]就读,并师从海德格尔与卡尔·雅斯贝尔斯。 后来阿伦特迁移到海德堡,并在那里接受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佩斯的指导写作博士论文,主题是[[中世纪]][[天主教]]经院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思想中的爱的概念<ref>[https://new.qq.com/omn/20191221/20191221A06DWC00.html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女人],腾讯网,2019-12-21 </ref>。 1929年阿伦特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但由于她是犹太人,无法获取[[教授]]学术资格认定(Habilitation),她也就不能在任何德国大学授课。1933年,阿伦特离开德国,前往法国[[巴黎]],并在那里与马克思主义者瓦尔特·本雅明结识并成为好友。在法国逗留期间,阿伦特还致力于救助犹太难民。 1936年,阿伦特遇到德国[[诗人]]、哲学家[[海因里希·布吕赫]]。 在1937年,阿伦特因为有犹太血统而被剥夺德国[[国籍]]。随着二战爆发,法国部分领土被[[纳粹德国]]占领,德国占领当局逮捕犹太人并将其送往集中营,阿伦特不得不再次流亡,离开法国。 1940年,阿伦特与海因里希·布吕赫结婚。 1941年,在美国[[外交官]]海拉姆·宾汉姆(Hiram Bingham IV)的帮助下,阿伦特与丈夫和母亲前往[[美国]];这位美国外交官非法向2500名犹太难民发放了签证。阿伦特抵达纽约后成为当地德国犹太侨民中的活跃分子,并为 Aufbau 周刊撰稿。 二战结束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恢复了联系,并在德国的一次去纳粹化听证会上为其作证。1950年,阿伦特归化为美国公民,1959年她成为[[普林斯顿大学]]任命的第一位女性正教授。在纽约时期是她著作出版的高峰期,例如:《极权主义的起源》<ref>[http://wb.sznews.com/html/2016-12/18/content_3689180.htm 走近汉娜·阿伦特:她才是真正的女神],深圳晚报,2016-12-18 </ref>、《平庸的邪恶》、《人的条件》等都在此时完成。 阿伦特于1975年逝世,享年69岁,葬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安嫩代尔(Annandale-on-Hudson)的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其夫在该学院教学多年。 ==视频== ===<center>汉娜·阿伦特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还剩下什么?只剩下语言” | 汉娜·阿伦特</center> <center>{{#iDisplay:h01394lm8j7|560|390|qq}}</center> <center>汉娜 阿伦特采访</center> <center>{{#iDisplay:r0302iknfn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治哲學家]]
返回「
汉娜·阿伦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