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江行俳体五首 的原始碼
←
江行俳体五首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江行俳体五首》</big> ''' |- | [[File:微信图片 20210117161816.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s://pic.ulecdn.com/pic/user_800141203/product/prd20190416/39d84270f6e3dc1b_p800x800_xl.jpg 原图链接][http://item.ule.com/item/3845840-0-1.html 图片来源 ]]]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江行俳体五首》]] 创作年代: 明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钟惺]] |} '''《江行俳体五首》'''是明代<ref>[https://v.qq.com/detail/m/mzc00200xqfyd0w.html 读明代经典品人间百态-穿越明代经典 ] 腾讯视频</ref>文学家[[钟惺]]的诗。<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3064130.html 《江行俳体五首》 ] 诗词文句网</ref> 钟惺诗文主张反拟古,主性灵,有积极一面,他的求新求奇文风,对传统散文有所突破,与公安派一样,对晚明小品文的大量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其狭窄的题材及情怀,艰涩幽冷的语言及文风,无疑也束缚了他在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清代曾将“公安”、“竟陵”之作列为禁书,诋毁排击甚烈。 ==诗词正文== {{Cquote|<日日移家处处邻, 吴头楚尾半波臣。 罟师嚼米餐乌鬼, 舟仆偷钱买白鳞。 鸦食肉能谋底事, 獭衔鱼欲祭何神。 黄头见我询潮步, 笑是浔阳始过人。 >|<《江行俳体五首》>|<古诗文网>}} ==作者简介== [[钟惺]]<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1c44ae99e672.aspx 《钟惺简介》 ] 古诗文网</ref>(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120527/ 《钟惺》 ] 豆瓣读书</ref>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钟一贯任武进(今属[[江苏]])学训。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年)进士,授行人,掌管诗诣及册封事宜。次年,他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后又出使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再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 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风,并且参以禅旨,令人莫测高深,有“诗妖”之名。江南张泽、华淑,闽人蔡复一等,倾心附和,把钟惺奉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钟惺因丧父,回家守制,竟于天启五年(1625年)病逝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卒葬天门县城南鲁家畈(今天门县李场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时,县内立有“钟谭合祠”,坊题“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 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120527/ 《隐秀轩集》 ] 豆瓣读书</ref> ==视频== <center>'''明代诗词'''</center> <center> {{#iDisplay:z3073m2aaut|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江行俳体五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