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汾陽關帝廟 的原始碼
←
汾陽關帝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汾陽關帝廟'''<br><img src="https://youimg1.tripcdn.com/target/100q18000001475dfCAE0_C_750_420.jpg_.webp?proc=source%2Ftrip"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yuncheng/haizhou-guandi-temple-79615/ 圖片來自trip]</small> |} '''汾阳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鼓楼南街东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6年1月12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ref>{{cite news|title=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url=http://www.jrsx.com.cn/tssx/sxzz/090319_2.htm |accessdate=2012-05-12 |newspaper=今日山西网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4163748/http://www.jrsx.com.cn/tssx/sxzz/090319_2.htm |archivedate=2013-10-14 }}</ref>。 ===吕梁市=== '''吕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部。北接[[忻州市]],东邻[[太原市]],东南界[[晋中市]],南连[[临汾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榆林市]]相望。地处[[黄河]]东岸[[黄土高原]],[[吕梁山]]纵贯全境,东部为[[太原盆地]]。[[汾河]]及其支流[[文峪河]]流经市境东缘,[[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流经西部并注入黄河。全市总面积21,140平方公里,人口389.09万,市人民政府驻[[离石区]]。吕梁是山西重要的产[[煤]]城市,主焦煤蕴藏量非常丰富。 ==歷史沿革== === 古代 === 呂梁,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當時呂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陽邑及瓜衍縣等。前376年,[[韩国 (战国)|韓]]、[[趙]]、[[魏国 (战国)|魏]]“[[三家分晉]]”以後,呂梁為趙國境域,境內設有中陽、茲氏、大陵等。[[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設[[太原郡]]後,遂屬太原郡境,設有大陵、茲氏等縣。一直延續至[[漢朝]]初年。 [[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 分設[[西河郡]]後,呂梁分屬西河郡、太原郡、司隸部三部。大陵、平陶、茲氏為太原郡轄縣;[[藺]]、皋狼、中陽、[[離石區|離石]]、土軍、隰成、臨水為西河郡轄縣;蒲子、狐讘屬[[司隸校尉]]直接管轄。[[王莽]]代漢後,藺改為討貉,茲氏縣改茲同,大陵縣改大寧,平陶縣改多穰,臨水縣改監水。[[東漢]]始立後各縣遂復舊名。東漢初,呂梁屬於西河、太原、河東三郡。離石、藺、 皋狼、臨水、中陽、平周為西河郡轄縣,蒲子縣屬[[河東郡_(中國)|河東郡]]。[[永和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秋,匈奴單于[[句龍王車紐]]率烏桓,羌戎及諸胡等數萬人來寇,“乃徙西河治離石”<ref>{{cite book|author=[[范曄]]|title=後漢書|year=1958|publisher=中華書局|location=北京|chapter=南匈奴列傳 第七十九|chapterurl=http://newasia.proj.hkedcity.net/resources/25/houhanshu/index.phtml?section_num=098|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327173016/http://newasia.proj.hkedcity.net/resources/25/houhanshu/index.phtml?section_num=098|archivedate=2010-03-27|access-date=2013-03-15}}</ref>。同年,臨水縣併入離石。[[中平]]年間美稷縣“南徙於茲氏縣界,尋廢”。[[建安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8年)“[[南匈奴]]內附”,左部居於茲氏,中部居於大陵。 [[三國]]時,當為[[曹魏|魏國]]境域。[[黃初]]二年(221年)設置[[西河郡]],治[[兹氏县|兹氏縣]],轄離石、中陽等縣;大陵、平陶二縣仍屬太原郡,蒲子縣仍為平陽郡轄縣。 [[西晉]]。全境各縣分屬於[[西河國]]和[[太原國]],屬縣未變,僅茲氏縣改隰城。東晉[[十六國]]時期,境內較為混亂。後趙[[石勒]]元年(319年)“以離石縣境荒廢”設置永石郡,尋改西河,後燕置離石護軍。[[永興]]後西河郡併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呂梁為太原郡境域,設置有大陵、平陶、茲氏等縣。天興初增設離石鎮,延和三年(434年)設吐京鎮,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吐京鎮下設嶺東、嶺西二縣,平陶縣移出區境,大陵縣改受陽。太和八年(484年)復置西河郡,太和十年(486年)吐京鎮改吐京郡,同年,廢蒲子縣,設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為其轄郡。太和十七年(493年)設永安縣,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嶺東縣改新城,嶺西縣改吐京。 東魏,呂梁仍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轄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縣屬西河郡;吐京、新城二縣屬吐京郡;受陽縣仍屬太原郡,離石境域仍設離石鎮。 北齊、北周之際,呂梁當兩政權紛爭之地,北齊斛律金所築長城的起點——金鎖關即在區內黃蘆嶺上,今遺址尚存。當時呂梁境內設有西汾州懷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稱,治所仍設隰城,西河郡隸屬之。離石鎮改懷政郡,轄縣有昌化、良泉等縣,蔚汾縣屬神武郡,受陽縣屬太原郡,吐京、新城二縣屬吐京郡,後因裁郡改屬懷政郡。北周建德年間,西汾州改稱石州;大象年間,南朔州改稱介州;並增設定胡、窟胡、烏突三縣及同名郡。 === 中世 === 隋,呂梁分屬於離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樓煩郡、龍泉郡。離石、修化(窟胡縣改)、太和(烏突縣改)、平夷、定胡、寧鄉等縣屬離石郡,西河郡轄縣有隰城、永安二縣,受陽縣仍屬太原郡,嵐城縣屬樓煩郡,石樓縣屬龍泉郡。 唐代,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隰州、嵐州、並州(後改太原府)。西河(隰城縣改)、孝義(永安縣改)二縣屬汾州,離石、平夷、定胡、臨泉、方山屬石州,宜芳、合河二縣屬嵐州;石樓、溫泉二縣屬隰州,交城、文水二縣屬並州(太原府)。 宋代,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嵐州、隰州,晉寧軍、太原府。離石、平夷、方山為石州轄縣。西河、孝義為汾州轄縣;宜芳、合河為嵐州轄縣;石樓、溫泉為隰州轄縣;定胡、臨泉為晉寧軍轄縣;交城、文水二縣為太原府轄縣。 金代,僅因晉寧軍被撤銷,轄縣改屬石州,其它州縣的隸屬未變。 元代,呂梁大部屬於太原路(後改冀甯路)管轄,境內設置有交城縣、文水縣、興州、嵐州、臨州、石州(轄離石縣、寧鄉縣)、汾州(轄縣有西河縣、孝義縣)。石樓為晉甯路轄縣。 明初,呂梁除石樓縣屬隰州外,境內州縣均屬太原府。縣有興縣、嵐縣、臨縣、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轄寧鄉縣〕、汾州(轄孝義縣)。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汾州升為府,並倚郭設汾陽縣,原太原府所轄州縣、臨縣、永寧州及轄縣寧鄉縣和原汾州轄縣改屬汾州府,府治設汾陽縣城。萬曆四十年(1612年)石樓縣改屬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變。 === 近代 === [[民國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寧州廢州改縣,三年(1914年)1月,永寧縣改離石,寧鄉縣改中陽。民國七年(1918年),增設方山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後,設[[興縣專區]]和[[汾陽專區]],興縣專區轄有興縣、臨縣、離石、方山、嵐縣等11縣,汾陽專區轄縣有汾陽、孝義、交城、文水、中陽、石樓等9縣。 1951年3月27日汾陽專區撤銷,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等縣劃歸榆次專區,中陽縣劃歸興縣專區;石樓縣劃歸晉南專區。 1952年7月1日,興縣專區撤銷,興縣、嵐縣劃歸[[雁北專區]];臨縣、方山、離石、中陽劃歸[[榆次專區]]。 1954年7月1日,離石、方山二縣合併為離山縣。 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縣併入汾陽縣,中陽縣與離山縣合併為離石縣,孝義縣併入介休縣,嵐縣分別劃入靜樂和興縣,石樓縣並入呂梁縣。 1959年9月19日除孝義縣以外其它各縣恢復建置,1961年5月恢復孝義縣建置。 1971年5月,[[呂梁地區]]組建,同時恢復方山縣,新增設婁煩、交口二縣;1972年4月,婁煩縣劃歸[[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設柳林縣。1992年孝義撤縣設市;1996年離石撤縣建市;1996年汾陽撤縣建市。 2004年7月,撤地設市。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汾陽關帝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