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洋泾浜圣若瑟堂 的原始碼
←
洋泾浜圣若瑟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洋泾浜圣若瑟堂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710/f57cdb5dd1de41f1815a78fc6fd7b69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25819389_26258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洋泾浜圣若瑟堂'''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四川南路36号的天主教堂。 ==历史== [[道光]]二十六年(1847年),耶稣会会士梅德尔(Lemaitre Mathurin)神父凭借清廷关于归还教产的上谕,要求发还城内老天主堂教产,上海道道台另拨三块土地补偿老天主堂教产,洋泾浜即其中之一,该地原为北门外的张家祠堂。主教罗伯济、赵方济以及法国首任领事敏体尼都曾居住于此。1850年,赵方济在领事馆旁建造供外侨使用的小堂。1853年,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2万中国人涌入租界,中国教友也进入小堂望弥撒。 [[咸丰]]七年(1857年),天主教江南代牧区帐房杜若兰神父(Desjacques Marin)从董家渡迁到洋泾浜,成了租界上的第一任本堂神父。咸丰八年(1858年),天主堂周围有外国教徒92人,中国教徒180人。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五日(1860年4月15日),在洋泾浜建若瑟堂,[[法国]]远征军司令孟斗班(Montauban)与布尔布隆(Bourbouron)公使夫人为之举行奠基礼,次年6月在接近完成第一期工程时开堂。1868年完工,可容1000人。立面及钟楼重修工程到1877年才得以完成。 同治二年(1863年),法国外交大臣德吕伊斯从中国的赔款中拨出30万法郎交给江南宗座代牧区,上海耶稣会会长鄂尔壁,用此款在上海租界内购买大批地产,经营各种[[房地产]]等业务,使教会产业不断扩大。 [[同治]]五年(1866年),耶稣会会士苏念澄神父(Basuiau Hippolyte)任洋泾浜圣若瑟堂院长兼教区总帐房,该堂遂成教区的经济中心。 1950年,龚品梅出任[[天主教]]上海教区首任华籍主教,将主教府设在洋泾浜圣若瑟堂<ref>[https://www.meipian.cn/dds7dqm 走进上海最美教堂(市区部分)],美篇,2017-02-15</ref>。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洋泾浜圣若瑟堂被红卫兵关闭,并被东华皮件厂占用。 1986年恢复开放,与四川南路小学在同一个院内。1994年,该[[教堂]]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ref>[https://www.sohu.com/a/335720607_363255 教堂上海建筑的灵魂] ,搜狐,2019-08-22</ref>。 ==视频== ===<center>洋泾浜圣若瑟堂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天主教堂</center> <center>{{#iDisplay:q0803bux2hh|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返回「
洋泾浜圣若瑟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