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洛夫 的原始碼
←
洛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洛夫 | 图像 = [[File:洛夫.jpg|缩略图|center|[http://cdnimg103.lizhi.fm/audio_cover/2014/12/02/16254629942444423_320x320.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B4%9B%E5%A4%AB&step_word=&hs=0&pn=28&spn=0&di=482039422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172818105%2C4197677376&os=2778573963%2C1694773020&simid=4122398843%2C665619793&adpicid=0&lpn=0&ln=1937&fr=&fmq=154502465207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cdnimg103.lizhi.fm%2Faudio_cover%2F2014%2F12%2F02%2F16254629942444423_320x32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stzit_z%26e3Bu4AzdH3FdnnldAzdH3F8mdcn0n0madm08dnb&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来自百度图片]]] | 图像说明 = 洛夫 | 出生日期 =1928年5月11日 | 出生地点 = 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 | 逝世日期 = 2018年3月19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莫洛夫、莫运端、诗魔 | 职业 = 诗人、作家、军人(海军中校) | 知名作品 = 《[[洛夫诗歌全集]]》</br>《[[魔歌]]》</br>《[[汽车后视镜所见]]》</br>《[[时间之伤]]》 }} == 个人简介 == '''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运瑞'''、'''莫洛夫''',笔名野叟。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 现代诗人。 **1928年生于[[衡阳]]东乡相公堡(今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 **1943年以野叟笔名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于衡阳市《力报》(今《衡阳日报》)副刊 **1949年赴台湾,现旅居[[加拿大]][[温哥华]],被誉为中国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潜心现代诗歌的创作,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99年,洛夫的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 **2001年又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洛夫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 == 人物生平 == *1928年5月11日,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相公堡,现聘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中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加拿大漂木艺术家协会会长,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 *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先后在相市小学、衡阳市国民中心小学、衡阳市二中、衡阳市八中和衡阳市岳云中学就读小学、初中、高中,1943年在《衡阳力报》(今《衡阳日报》)上发表散文《秋日的庭院》,1949年7月离衡随军赴台湾 *1951年,考入台湾政工干校本科班,毕业后入台湾海军陆战队 *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与纪弦早一年创办的《现代诗》,并任总编辑二十余年,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刊物之一,对台湾和大陆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开创了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代。《创世纪》强调纯粹性、独创性、世界性,主张融合西方与中国,现代与传统,以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现代汉诗的诗学体系。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南斯拉夫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将洛夫评为中国十大诗人首位 *1959年7月,台湾军官外语学校毕业,分配到金门担任联络官,负责接待来自各国的新闻记者,写下第一首长诗且具有个人里程碑性质著作《石室之死亡》 *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英文秘书,负责翻译与联络的工作,写下《外外集》“西贡诗抄” *1967年11月,返回台湾,又入淡江大学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1973年8月,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 *1982年,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 *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 *1991年,复获台湾“国家文艺奖” *1996年,旅居加拿大温哥华 *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 *2001年,三千行长诗、新文学史上最长的诗——《漂木》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震惊世界华语诗坛 *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增终身成就荣誉奖 *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 *2008年10月12日,洛夫具有后现代意义的诗《汽车后视镜所见》入选深圳改革开放30年30首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2008年10月18日,洛夫诗书画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为期5天的展览 *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2009年11月12日,洛夫凭借自选诗集《雨想说的》获得获得华侨文学奖诗歌组最佳作品奖 *2011年年初,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洛夫的两卷本精选(诗集《烟之外》、散文集《大河的潜流》) *2011年9月12日,洛夫作品入选《诗会中国——2011中秋诗会》 *2011年10月16日,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创作奖 *2011年11月,获得首届孔子国际文学奖 *2018年3月19日凌晨3:21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 著作 == '''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五十余年,著作甚丰。 <br><br> 出版诗集三十一部:《时间之伤》《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 《魔歌》(1974);《众荷喧哗》(1976);《因为风的缘故》(1988); 《月光房子》(1990);《漂木》(2001);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 <br><br> 1942年开始写诗,1943年在《衡阳力报》(今《衡阳日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散文《秋日的庭院》。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三十多年来评论不辍,英译本于1994年由美国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其中多首为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 <br><br> 1996年偕妻移民加拿大,思念祖国,表现乡愁,为十几年来写作的主题之一。《未寄》、《或许乡愁》、《水墨微笑》等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香港回归前洛夫曾到落马洲,从南面望乡,仿佛闻到家乡衡阳的鹧鸪啼鸣;到韩国讲学时,登上板门店山头,从北面眺望白山黑水,“仰首拭目,手帕上竟是一片濡 湿的乡愁。”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br><br> '''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为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br><br> '''洛夫'''和[[余光中]]一直被世界华文诗坛誉为双子星座 ,洛夫的《边界望乡》和余光中的《乡愁》一样脍炙人口。虽在大陆的名气不如余光中响亮,但在台湾诗界洛夫的名望却在余光中之上。 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诗人余光中陪同他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于是写下了震撼人心的诗——《边界望乡》,传神地表达了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br><br> 国内外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颇多 ,已出版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第二部)》等。 <br><br> 洛夫沉潜于书法之探索五十年,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衡阳、西安、济南、南宁、深圳、杭州、广州、上海、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 == 大陆情缘 == '''衡阳省亲''' '''洛夫'''在外旅居60余年,始终对家乡心怀眷念,思念故国,曾为故乡赋诗:“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20多年来八次回到故乡衡阳。 == 衡阳洛夫文学馆 == 洛夫每次回乡,都会惊喜于衡阳的变化。回乡依然是文学之旅、寻梦之旅,但用“衣锦还乡”尚不足以形容其风光。鉴于洛夫卓越的诗歌成就和在国际文坛的巨大影响,衡阳市人民政府举办了洛夫国际诗歌节。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谭仲池和何满宗连夜奔赴云集区表示祝贺,海内外50多名诗人及北京大学、韩国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的文学专家出席,进行洛夫诗歌艺术交流与研讨。 洛夫动情地说:“衡阳是我的出生地,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白马般的少年,对一个海外游子来说,衡阳是我永远的梦土,是联系着我和祖国的一根脐带,也是一块永远不能磨灭的胎记。” 一直以来,洛夫都有将自己的全部诗稿捐赠给家乡的愿望,要让自己的诗歌落叶归根,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产品找到最好的安置之处。有感于他的赤子情怀,衡阳市特地在云集湘江河畔建立洛夫文化广场,设立洛夫文学馆,了却他的夙愿。洛夫将个人诗歌文学手稿、出版物、书艺作品及照片图片资料赠予政府用于修建洛夫文学馆。 == 个人履历 == *1954年,洛夫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数十年,力倡超现实主义,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文,并被收入各类诗选,包括《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1982年,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诗集《时间之伤》获中山文艺创作奖,本人膺选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 *1983年获吴三连文艺奖。1991年获台湾文艺奖。 *1999年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 *2001年,3000行长诗《漂木》出版,震惊华语诗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终身成就荣誉奖。 *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 *2009年诗集《雨想说的》获中国首届华侨文学奖。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一生,先后出版了37部诗集、7部散文集、5部评论集、8部译著。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因近乎魔幻的表现手法,洛夫被称为“诗魔”。 *2009年秋由鹤山21世纪国际论坛出版《洛夫诗歌全集》。 <br> 研究洛夫作品专著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第二部)》、《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等。 <br><br> 洛夫沉潜于书法探索也已近50年,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衡阳、西安、济南、南宁、深圳、杭州、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并日渐被藏家看好。加拿大外交部曾将他的书法作品作为礼品赠送中国外交部。 <br><br> 洛夫曾任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山西中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多年间,回大陆20多次,回乡15次,省亲,会友,讲学,出席诗会,交流诗艺,举办个人书法展。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 直系家属 == 妻子:陈琼芳 儿子:莫凡 (台湾著名音乐人) == 作品列表 == *'''洛夫诗集列表''' **1957年 《灵河》,台北:创世纪诗社。 **1965年 《石室之死亡》,台北:创世纪诗社。 **1967年 《外外集》,台北:创世纪诗社。 **1970年 《无岸之河》,台北:大林。 **1971年 《1970诗选》,台北:仙人掌。 **1974年 《魔歌》,台北:中外文学。 **1975年 《洛夫自选集》,台北:黎明。 **1976年 《众荷喧哗》,新竹:枫城。 **1981年 《时间之伤》,台北:<ref>时报出版社。</ref> **1983年 《酿酒的石头》,台北:九歌。 **1985年7月获台湾“中国新诗联谊会”赠予最佳创作奖。 **1988年 《因为风的缘故--洛夫诗选(一九五五 ~ 一九八七)》,台北:九歌。 **1988年 《洛夫精品》,北京:人民文学。 **1988年 《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台北:<ref>汉光文化公司出版。</ref> **1988年 《爱的辩证--洛夫诗选》,香港:<ref>文艺风出版社。</ref> **1990年 《天使的涅盘》,台北:尚书。 **1990年 《月光房子》,台北:九歌。 **1990年 《诗魔之歌--洛夫诗作分类选》,广州:花城。 **1992年 《葬我於雪》,北京:<ref>中国友谊出版。</ref> **1993年 《我的兽》,北京:<ref>中国文联出版。</ref> **1993年 《洛夫诗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3年 《雪崩--洛夫诗选》,台北:书林。 **1993年 《梦的解图》,台北:书林。 **1993年 《隐题诗》,台北:尔雅。 **1994年 《石室之死亡》(英译本),美国汉学家陶忘机(John Balcom)教授译,旧金山:<ref>道朗出版社出版(Taoran Press)。</ref> **1998年 《洛夫小诗选》,台北:小报文化公司。 **1999年 《形而上的游戏》,台北:骆驼。 **1999年 《雪落无声》,台北:尔雅。 **1999年 《魔歌 (书法诗集典藏版) 》,台北:探索文化。 **2000年 《洛夫‧世纪诗选》,台北:尔雅。 **2001年 《洛夫短诗选--中英对照》,香港:银河。 **2001年 《漂木》,台北:联合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03年 《洛夫诗钞》,台北:未来书城。 **2003年 《洛夫禅诗》,台北:天使学圆文化公司出版。 *'''洛夫散文集列表''' **1979年 《一朵午荷》,台北:九歌。 **1985年 《洛夫随笔》,台北:九歌。 **1985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选》,台北:九歌。 **1990年 《一朵午荷--洛夫散文选》,上海:上海文艺。 **1998年 《洛夫小品选》,台北:小报文化。 **1998年 《落叶在火中沉思》,台北:尔雅。 **2000年 《雪楼随笔》,台北:探索文化。 *'''洛夫评论集列表''' **1969年 《诗人之镜》,台北:大业。 **1978年 《洛夫诗论选集》,台北:开源。 **1979年 《诗的探险》,台北:黎明。 **1981年 《孤寂中的回响》,台北:东大。 **1986年 《诗的边缘》,台北:汉光。 *'''洛夫翻译作品列表''' **1973年 《季辛吉评传》,台北:中华日报。 **1975年 《雨果传》,台北:志光。 **1975年 《第五号屠宰场》,台北:星光。 **1976年 《心灵隽语》,台北:星光。 **1977年 《约翰生传》,台北:志文。 **1979年 《亚历山大传》,台北:中华日报。 **1979年 《邱吉尔传》,台北:中华日报。 *'''洛夫散篇作品列表''' **1970年 洛 夫等:〈以新批评观点看中国古诗(诗宗社第二次座谈会)〉,《花之声》,台北:仙人掌出版社,页172-205。 **1972年 洛 夫:〈与颜元叔谈诗的结构与批评并自释〈手术台上的男子〉〉,《中外文学》1卷4期页40—52。 **1974年 洛 夫:〈魔歌——我的诗观与诗法〉,《中华日报》12月6—8日9版。 **1977年 洛 夫:〈《洛夫诗论选集》自序〉,《中外文学》5卷10期,页34—45。 **1978年 洛 夫〈自序〉,《洛夫诗论选集》,台北:金川,1-15页。 **1979年 洛 夫〈我的诗观与诗法——「魔歌」诗集自序〉,《诗的探险》,台北。黎明出版社,页153—164。 **1979年 洛 夫:〈洛夫作品评论题目备考〉,《诗的探险》,台北:黎明,页1—3。 **1979年 洛 夫:〈关於「我的第一首诗」〉,《文艺月刊》122期,页57—65。 **1979年 洛 夫〈《众荷喧哗》诗集自序〉,《诗的探险》,台北:黎明,页165-168。1981年 洛 夫:〈自序〉,《时间之伤》,台北:时报,页1—4。 **1981年 洛 夫:〈咸咸的旅程——第二届览分地带文艺管谈诗记〉,《孤寂中的回响》,台北:东大,页105—114。 **1984年 洛 夫:〈一首辩证的诗—谈「爱的辩证」之创作过程〉,《诗人季刊》18期,页19—24。 **1988年 〈洛夫与谢冕的通信〉,《作家》8期,页28。 **1988年 〈关於「石室之死亡」—跋〉,《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关重要评论》,台北:汉光页192—203。 **1988年 洛 夫:〈回归传统,拥抱现代——诗人对话〉,《文艺报》8月20日7版。 **1989年 洛 夫:〈廿八寒暑,鰜鲽情深〉,《文讯》42期,页80—81。 **1990年 洛 夫:〈自序〉,《天使的涅盘》,台北:尚书,页4—7。 **1991年 洛 夫:〈蚱蜢岁月〉,《中央日报》11月18日16版。 **1993年 洛 夫:〈超现实主义的诗与禅〉,《江西社会科学》10期,页70—72。 **1998年 洛 夫:〈《落叶在火中沉思》〉,《尔雅人》第107期,2、3版。 **1998年 洛 夫:〈卧雪图〉,《中华日报》10月1日16版。 **1998年 洛 夫:〈读闲书〉,《中华日报》9月1日16版。 **1999年 洛 夫:〈《魔歌》新版自序〉,《创世纪诗刊》121期,页118—120。 **1999年 洛 夫:〈如是晚景〉,《联合报》6月23日37版。 **2000年 洛 夫:〈我那颗千禧年的头颅〉,《联合报》1月10日37版。 **2002年 洛 夫:〈我的大陆出书经验〉,《文讯》197期,页37—38。 == 视频 == '''20151212耆老忆诗系列讲座-洛夫〈感受诗歌之美〉''' {{#ev:youku|XMTUyOTYxNDM3Mg|alignment=center}} ==参考文献== *[https://www.finedoor.org/articles/%E4%BB%96%E5%AF%AB%E8%A9%A9%E7%9A%84%E6%99%82%E5%80%99%EF%BC%8C%E5%B0%B1%E5%83%8F%E8%91%97%E9%AD%94%E4%B8%80%E6%A8%A3%E3%80%82%E8%A9%A9%E4%BA%BA%E6%B4%9B%E5%A4%AB%E7%94%B1%E9%AD%94%E8%80%8C%E7%A6%AA/ 他寫詩的時候,就像著魔一樣。詩人洛夫由魔而禪,探究生命的本真:那是對生命的整體感悟、對美的一種永恆凝視⋯⋯] [[Category:詩人]] [[Category:作家]]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洛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