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浙江八字桥 的原始碼
←
浙江八字桥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浙江八字桥1.jpg|缩略图|[https://you.ctrip.com/sight/lufeng2952/48432-dianping13832141.html 浙江八字桥]]] '''八字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道八字桥直街东端,地处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广宁桥、东双桥之间。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以前。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ref>[http://www.guoxuedashi.com/lishi/698a/ 八字桥]</ref> 八字桥的结构为石梁桥,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4组台阶。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设计。桥东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桥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八字桥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八字桥结构简洁、建筑稳固,体现了南宋绍兴地区建桥技术的成熟,为研究宋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和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2001年06月25日,八字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文化 == '''传说轶事''' 八字桥又名八士桥,据传,桥系当时八信士捐资建造。 == 历史沿革 == 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以前。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八字桥重建。 据《乾隆府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杨周圣重修八字桥。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字桥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八字桥修缮。 1962年1月,八字桥西边小桥墩被洪水浸冲下沉,使桥栏踏步倾塌下陷,桥身石块开裂分离,绍兴县文物部门申请专项经费对此进行抢修。 1982年,绍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八字桥[[破损]]情况进行全面修缮。对破损基础、桥身采用机核高压喷浆,喷入高标水泥,使内部结构紧密,外用块石填补的方法加固,更换破损石栏、石柱、抱鼓石,恢复东西向两条小河。 == 建筑特色 == '''结构''' 八字桥的结构为石梁桥,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4组台阶。主桥洞净跨4.5米,洞高4米,两边各并立9根石柱,石柱略有侧脚,方向朝外,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内,上端大条石压顶与两侧金刚墙紧贴,紧靠金刚墙组成桥墩,桥基以大条石筑成。桥洞两边石柱顶部各架1根大条石为桥台石,桥台石顶端凿有替梁槽,用替梁木架桥。由于年代久远,替梁木已朽烂无存,只留下替梁槽。桥台石上架7根大石梁,做成略呈月梁形式的微拱桥梁。桥洞石柱、桥台石、大石梁三者之间以榫卯连接。辅桥的桥洞为梁式洞,形制较小,洞内无柱。桥面由条石并列[[铺墁]]。 八字桥主桥为东西向,横跨稽山河,西面台阶直通八字桥直街;东端有平台,经平台分出两组南北向台阶,以避开沿河民房。东端南面台阶连接一座小桥,跨越金鉴溇,通往东双桥东河沿;北面台阶直达八字桥河沿。主桥西南面台阶为辅桥,[[跨越]]断河头,连接东双桥西河沿。 八字桥整桥踏跺分三面四道与三条道路相贯通,南面分二道与主河两岸道路连接,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横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连接八字桥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东岸与南面东岸一道位于同一线上,分南北两坡。 八字桥的两边为踏步台阶。桥的东墩逼近民宅,踏步下法,一沿河岸北下于广宁桥直街,一南下于东双桥东河沿。西墩踏步,除从八字桥直街直上正桥踏步外,南下东双桥西河岸也有踏步,在通向东双桥东河岸、西河岸的踏步下,还各筑有一梁式桥洞,桥墩上所有踏步,和正桥一样,两侧都筑有石栏、望柱。 八字桥桥面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桥长约16.40米,略有曲折,每段宽度不一,东端宽3.14米,中间宽3.30米,西端3.65米,中间正对桥洞处铺大石梁5根,略有高起,故两边有路跺,东边1级,西边2级。两边望柱各6根,基本对称,桥面西端2根及桥面东端4根与踏跺共用。 桥东面踏跺分南北两道,北侧路跺全长18.80米,宽3.78米,有踏跺14级,各级深度不一。两边望柱相对称,每边4柱。南侧踏跺全长10米,有路跺13级,两边望柱除北端(顶部)西侧二柱并列外,基本对称,东侧4柱,西侧5柱,第二、三、四柱成一直角,踏跺伸展到抱鼓石以下。 桥正西向路跺全长17米,上端宽3.65米,下端宽3.57米,有踏跺13级,望柱每边3根对称,踏跺伸展至报鼓石以下10米许。 桥西西南侧踏跺全长15.80米,上端宽2.15米,下端宽2.30米,有踏跺17级,两边望柱各4根相对称,末端亦有抱鼓石。 '''特点''' 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桥,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设二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 落坡结构特殊:八字桥有适应三街三河交叉的复杂环境要求的四向落坡设计。桥东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桥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 桥中有桥的结构特殊:八字桥南向二落坡下各有一桥洞,二桥坡成了二小桥。“二桥相对成八字”是指主桥和一边桥坡小桥与另一边的桥坡小桥相对成八字。 八字桥设计特点是顺应绍兴城内已有的街道、房屋等布局,善用地形,不拆房,不改街,既能解决交通问题,又不会对城内大兴土木。 == 文物遗存 == 八字桥桥梁外侧用石二层,略作月梁形。石制栏杆,望柱上刻有造桥捐资者的姓名。柱头雕作覆莲形,有“普渡众生”之意,寻杖下用云拱斗子。在八字桥下西侧第五根石柱上刻有“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桥下石壁转角处保存有被纤绳磨出的[[痕迹]]。 == 文物价值 == 八字桥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立交桥”。 八字桥的选址与布局,反映了绍兴当时该地区人口稠密的居住环境和经济活动的频繁的程度。八字桥结构简洁、建筑稳固,体现了南宋绍兴地区建桥技术的[[成熟]],为研究宋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和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 文物保护 == 1961年9月,绍兴县人民委员会将八字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将八字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绍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专职保护管理。 2001年06月25日,八字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10/baziqiao.html 八字桥旅游指南]</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浙江八字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