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海滨黄耆 的原始碼
←
海滨黄耆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海滨黄耆</big> ''' |- |[[File:海滨黄耆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1/197be6417d3e4ac2ae6a861f9f2bdf5e.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384793649_790222 来自搜狐]]]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海滨黄耆 拉丁学名:Astragalus marinus Boriss 属种: Astragalus marinus 属名: [[黄耆属]] Astragalus 科名: [[豆科]] Leguminosae 属种名定名: Astragalus marinus Boriss. 又名:膜荚黄耆、东北黄耆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目:豆目 |} '''海滨黄耆''',学名 '''Astragalus marinus''' Boriss,属于[[豆科]]、[[黄耆属]],分布在[[乌苏里江]]以东以南直至沿海一带 <ref>[http://www.iplant.cn/info/%BA%A3%B1%F5%BB%C6%EA%C8 海滨黄耆], 植物智, 2020-01-18</ref> ==海滨黄耆植物形态== ①黄耆,又名:膜荚黄耆、东北黄耆。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或多少被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小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23毫米,宽3~10毫米,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上面光滑或疏被毛,下面多少被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具花5~22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 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萼齿5,甚短,被黑色短毛或仅在萼齿边缘被有黑色柔毛;花冠淡黄色,蝶形,长约16毫米,旗瓣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和龙骨瓣均有长爪,基部长柄状;雄蕊10,2体;子房被疏柔毛,子房柄长,花柱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长2~2.5厘米,直径0.9~1.2厘米,先端尖刺状,被黑色短毛。<ref>[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8391328653061881553 海滨黄耆长这样_好看视频 - 秒懂视频V] [视频]时长 01:08 2019年12月23日 - 原来海滨黄耆长这样,本视频由秒懂视频V原创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 </ref> 种子5~6粒,黑色、肾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ref>[https://www.sohu.com/a/384793649_790222 河岸、沟谷,有1种珍贵的“野草”,人称“黄芪”,价值高!_植物] 2020年4月1日 - 我们在河岸、沟谷也能看到下面的1种植物,它一样被称为野草,不过这种野草的价值比较高,植株被称为“黄芪”,算是一种比较珍贵的植物。记得小时候我就在河岸上看到... </ref> 生长于向阳山坡或灌丛边缘,也见于河边砂质地或平地草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②内蒙黄耆 [[File:海滨黄耆2.jpg|缩略图|左|250px|[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afbfbedab64034faf3de9f8afc379310b551d5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http://www.39yst.com/byy/269108.shtml 来自养生百科]]] 形态极似上种,主要区别为小叶较多(12~18对)较小,小叶片通常为椭圆形,长4~9毫米;子房及荚果光滑无毛,荚果宽11~15毫米。 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茎叶(黄耆茎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③金翼黄耆 主根肥厚。植株各部有或多或少的伏贴柔毛。小叶6~9对,矩形或阔椭圆形,长7~19毫米,阔3~8毫米,先端钝圆,有时微缺,背面稀生伏贴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有花3~13朵;萼钟状,萼齿5; 花冠黄色,旗瓣倒卵 形,长12毫米,阔7毫米,翼瓣有特别长的耳,耳长几与爪一样,龙骨瓣比翼瓣、旗瓣为长,长达15毫米;子房无毛,花柱有微柔毛。荚果无毛,倒卵形,长8毫米,两侧扁,其下有比荚果长的瘦细子房柄,顶端有长喙。 种子1~2粒。花期7~8月。 生于丛林、山沟中。分布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④多花黄耆 直根粗大。茎高15~100厘米。小叶7~26对,长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8~20毫米,宽2.5~5毫米,上面绿色,无毛,下面霜白色,有或多或少白色的伏贴长毛。 总状花序,具花15~40朵,常偏向一侧;总花梗和花序轴上均有黑毛;苞片披针状锥形,有黑色长柔毛;萼钟状,萼齿5。内外密生伏贴黑毛;花冠白色或黄色,龙骨瓣比旗瓣、翼瓣短;子房有黑色长毛,花柱无毛荚果纺锤形,被伏贴黑色长毛。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山、草坡上。分布四川、青海、西藏等地。 ⑤塘谷耳黄耆 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直根粗大。小叶3~5对,狭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2~5.5厘米,宽0.8~2厘米。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小花密生,下垂;花梗短,被黑色硬毛;苞片线形,被黑色残白色硬毛;萼钟状,萼齿尖,3长 2短,萼管内面被黑色长硬毛;花冠黄色,旗瓣匙形,先端圆形,微凹,长约17毫米,翼瓣与龙骨瓣等长;子房被黑色长硬毛。荚果纺锤形,长约2厘米,具较萼长的子房柄。花期7~8月。 生于草坡。分布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地。 此外,尚有多种黄耆属植物在各产地亦同供药用。如春黄耆(又名藏黄耆)(西藏)、云南黄耆(西藏、云南)、弯齿黄耆(云南)、阿克苏黄耆(新疆)等。 ==海滨黄耆采集== 秋季采挖。除净泥土,切去根头部及支根,晒干后分别打捆。或晒至六、七成干,捆成小捆,再晒干。 ==海滨黄耆功用主治== 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虎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①《[[本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②《别录》:"主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③《[[药性论]]》:"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生陇西者下补五脏。蜀白水赤皮者,治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黄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破症癣,治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消渴,痰嗽;并治头风,热毒,赤目等。""白水耆,排脓治血,及烦闷,热毒,骨蒸劳,功次黄 耆;赤水耆,治血,退热毒,余功用并同上;木耆治烦,排脓力微宁黄耆,遇缺即倍用之。" ⑤《[[医学启源]]》:"治虚劳自寒("寒"一作"汗"),补肺气,实皮毛,泻肺中火,脉弦自汗,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 ⑥王?古:"主太阴疟疾。" ⑦《本草备要》:"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海滨黄耆药材==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下端较细,两端平坦,长20~70厘米,粗1~3厘米。一般在顶端常带有较粗大的根头,并有茎基残留。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全体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 皮孔横向,细长,略突起。质硬略韧,坚实有粉性,折断面纤维性甚强,呈毛状;皮部黄白色,有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较疏松;木质部淡黄色至棕黄色,有多少不等的放射状弯曲的裂隙;老根断面木质部有时枯朽而呈黑褐色,甚至脱落而成空洞。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根条细小、质较松、粉性小及顶端空心大者质次。 主产[[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亦产。 甘肃、河北、[[青海]]所产的小白耆(又称小黄耆),为植物金翼黄耆的根;甘肃、青海所产的白大耆,为植物塘谷耳黄耆的根;[[四川]]所产的[[川耆]],主要为塘谷耳黄耆及多花黄耆的根。此等商品外形与上述相近,但较细小,质量亦较 差,产量也少。 黄耆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一种红耆。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耆的根,产量较大。药材呈长圆柱形,少分枝,上粗下细,长10~50厘米,粗6~20毫米。表面棕黄色或近于棕红色,有纵皱及少数支根痕;皮孔横向,浅黄色或暗黄色,略 凸出;栓皮易剥落。质柔韧,断面纤维性且富粉质,皮部棕白色,形成层成棕色的环,木质部淡黄棕色,中心颜色较浅,有细致的类白色放射状纹理。气微弱而特异,味微甜。 产甘肃南部。 ==海滨黄耆化学成分== 黄耆含[[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65微克/100克干根),又分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烷和熊竹素。 内蒙黄耆脂质的皂化产物中分出亚油酸、亚麻酸;非皂化部分中有β-谷甾醇。 此外,[[朝鲜]]产黄膏,曾分离出一种似皂甙的结晶。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海滨黄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