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涉县娲皇宫 的原始碼
←
涉县娲皇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涉县娲皇宫1.jpg|缩略图|[http://s10.sinaimg.cn/orignal/001DJyPkzy7AGGaZ0h319 涉县娲皇宫]]]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ref>[http://www.naic.org.cn/html/2018/fjwh_0418/42048.html]邯郸涉县娲皇宫 “女娲取石补天” - 宗教文化 -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_古建中国</ref>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女娲诞辰,女娲祭典之日。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1990年娲皇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娲皇宫景区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10月15日,涉县娲皇宫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邯郸市和冀南地区唯一一家5A级景区。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娲皇宫现今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如今建筑多为明清时期,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共6部,是中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女娲诞辰,女娲祭典之日。是时全国多地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为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1990年娲皇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娲皇宫景区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10月15日,涉县娲皇宫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邯郸市和冀南地区唯一一家5A级景区。 == 地理位置 ==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京珠高速连接到涉县的高速已经开通。河北省太行山区涉县中皇山 景区级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址:位于涉县西北约10公里的凤凰山(中皇山)上。 == 历史沿革 == 河北省涉县中皇山上, 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也就是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峧山腰。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涉县娲皇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涉县还将是联络国内各女娲遗迹地和专家学者,成立"中国女娲文化联谊会",加强沟通交流,联手互动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深入发掘和研究女娲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娲皇宫风景名胜区获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3年娲皇宫游客接待量171.4万,海外游客5.6万次。 涉县娲皇宫是中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修建于公元6世纪。迄今已有1400多年地 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 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只有三间石室和一些神像),后经过历朝代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内有铜雀台)为都城,以晋阳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城(即临漳)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有争议,一说不是离宫) 由于群山叠翠,风景秀丽的中皇山(女娲山),是高洋皇帝往返北齐都城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内有铜雀台)与晋阳的必经之地,加之高洋皇帝生性奢侈,又爱大兴土木,尤其喜欢刻经雕像,所以就选择凤凰娲皇宫山兴建了娲皇宫。 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 [[File:涉县娲皇宫2.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9a0ede0102ylej.html 涉县娲皇宫]]] == 文献记载 ==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著名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 景区介绍== 娲皇宫所在山体,远看像一把中皇山太师椅,按照道家解释,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山体下面是漳河,东面是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将军岭,正是三省交界地。山顶娲皇阁到山脚需要往返3公里。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 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为山上、山下两个建筑群。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娲皇宫修建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在一处平台上面修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水池房及山门等座建筑。 这里有女娲文化广场,山顶建筑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娲皇宫依山就势,结构奇特,独具匠心,有吊庙、活楼之称,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楼等最具风采,娲皇阁紧傍悬崖,通高23米,以9根铁索系于崖壁,游客多时,楼体晃动,铁索朗朗作响。 == 娲皇宫 == 当地用9个数字形象地概括了娲皇宫特点:1座吊楼,2种宗教,3个石窟,4组古建,5种刻经,6部经文,7尊塑像,8大功绩,9根铁索。其中所指的宗教,指的是佛教与道教,9根铁索是说建在险峻山崖上的娲皇阁采娲皇宫用9根铁索与山体相连。庙是明代建筑,于清代咸丰年间重修。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绕山登上十八盘,便到达最高处的娲皇阁。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 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 娲皇宫共有四组建筑群组成。建在山崖峭壁上一组,主建筑是三层楼阁--娲皇阁。山下有三组建筑,是朝元宫,停骖,广生宫。 娲皇宫,是上的古建筑群。有娲皇搁、梳妆台、迎爽楼、[[钟楼]]、[[鼓楼]]、山门、牌坊、皮疡庙、功德祠、水池房等建筑群组成。还有磨崖刻经等古迹。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是四层楼式结构,有琉璃瓦顶,依山势而建,结构非常奇妙。 二至四层的三面有走廊。 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阁外的山崖上,还有过去的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佛教经典 。<ref>[http://archive.wenming.cn/index/2009-12/04/content_18414581_1.htm 中国文明网]河北省古建筑:涉县娲皇宫</ref> 娲皇宫山门,坐东朝西,有三孔砖砌拱门组成。两边儿对联写着:凤山名隆仙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是:蓬壶仙境。进了门是木牌坊,上额书写"娲皇古迹"。牌坊西是皮疡庙,塑着皮疡王和鲁班的神像。牌坊东树一通古牌,上写《古中皇山》。走过牌坊,东面峭壁上有北齐时的磨崖刻经。再往前走是石券门,顶上建鼓楼。券额上刻着"中州胜景"四个大字 。 == 娲皇阁 == 娲皇阁是娲皇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它依着山崖峭壁修建,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拜殿,拜殿之上又建了三层楼阁,总高23米。娲皇阁背靠悬崖,用八条铁索将楼体系在悬崖峭壁之上。素有"吊庙"、"活动楼"之称。娲皇阁底层为石窟,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是娲皇宫最早的建筑之一 。 娲皇阁建在山势险峻的绝壁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崖间的半圆形石坎,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等建筑群也建在依山就势的石砌台上。 这座阁楼,传说每年三月十八日庙会时,原彰德府所辖七县的社首到齐时,楼阁就会整体晃动,拴在悬崖上的八条铁索会哗哗作响。因此人们把娲皇阁看作建筑史上的奇观 。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File:涉县娲皇宫3.jpg|缩略图|[http://s15.sinaimg.cn/orignal/001DJyPkzy7AGFfh5M27e 涉县娲皇宫]]] 娲皇宫楼阁共为三层:一层名为"清虚阁",二层名为"造化阁",三层名为"补天阁"。通高23佘米,由九根铁索将楼体系在崖壁的八个"栓马鼻上"。因三阁搂紧依悬崖,脚下没有浑厚的根基楼上站满人后,楼身就会前倾,给人颠悠的感觉,因而被人们誉为"活楼","吊庙"。总之,娲皇楼阁是一个"倚岩凿险,结构凌虚,地势独特,巧夺天工,妙不可言的好去处。为此,国家文物古建筑专定罗哲文教授对娲皇宫楼阁建筑有这样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我曾写了一篇《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的文章,"把娲皇宫与长城,赵州桥,料敌塔等建筑称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华,中华文明的形象化标志。 娲皇宫作为道教宫观,又与民俗佛教等其它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在古建筑的楼阁中完全是一个杰作。作为国家4A级景区之后,声名已远传海内外。因此,每至春暖花开,四方游人,络绎不绝,日流量有时达到近万人。 == 摩崖刻经 == 山顶娲皇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时期的摩崖刻经6部,多达13万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在我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名。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 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刻经共六部:有《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诚经》、《佛说孟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总刻经面积为165平方米,1187行,137400余字。是我国现存摩崖刻经朝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极为珍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佛经群",为历史学家和书法家所珍视。 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 ? 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 刻经面积 165 平方米,分 5 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 13.7 万多字,字体有隶、楷、魏碑体, " 银钩铁画,天下绝奇 " ,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也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特别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变历史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经考证为 " 天下第一壁经群 " 。 主体建筑娲皇阁共分四层,通高 23 米,拥群峰以渲势,依悬崖以据险,夺天工以称奇,临清漳以蕴秀,涵摄了山川之钟秀,汇集了古建之精华,素有 " 活楼 " 、 " 吊庙 " 之美称。 摩崖刻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摩崖石刻《法华经》和《深密解脱经》。字体工整,挺拔秀丽,为北齐时所刻。 在奶奶顶门内石壁上,有北齐碑一通,正面刻有"古中皇山"四个大字。在山崖上,有明万历年间"天造地设之境"的大字石刻。此外,还有北齐时期开凿的石窟。娲皇宫古朴清幽,历史悠久,对研究历史、书法、石刻艺术及佛教渊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补天谷观光区位于娲皇宫景区内,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与娲皇宫所在的中皇山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谷内突出女娲补天的文化精髓,设有补天台、补天峰、酌觞池、龙吟涧等景观节点,让游客充分领略女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娲皇宫刻于崖壁上的北齐刻经为依托,将涉县最为珍贵的石刻文物收集展示,建成了独具文化特色的北齐石刻陈列馆。在打造手法上,将太行山独有的梯田文化、石板文化、中药材文化充分体现在景观节点建设中,涉县符号更加凸显。 在景区建设上,补天谷借势中皇山谷繁茂的次生林带,先后建成5000米的特色景观游步道,多处观景、赏林、俯瞰的景观平台,并配套建设了消防管线、电子监控、高低压线路铺设等基础设施,以及wifi网络覆盖、电子语音导游等智慧旅游工程,让广大游客充分感受数字化景区的独特魅力。它的建成将延长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时间达三小时以上,是娲皇宫景区的体量明显扩大,也是核心区的重要补充。 == 石刻博物馆 == 石刻博物馆位于娲皇宫景区,占地350平方米。展室根据年代顺序进行布展,共分成三个展厅,一展厅为北齐石刻展,二展厅为隋、唐、宋、金、元石刻展,三展厅为明、清、民国石刻展。针对不能搬运的文物,如千佛洞、佛爷脑石窟、艾叶峧石窟、千佛塔等文物点,采取制作图片、拓片的形式来进行展示。 "这些石刻集中体了从北齐至明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雕刻风格、技艺,包含了石刻文物的各个门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据涉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博物馆内陈列有110余件石刻展品,每件展品都根据石刻本身特点量身打造,采用现代化手段布展,既强化视觉艺术效果,又突出文化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石刻多以表现佛教活动为主,主要分为单体造像、造像塔和造像碑三种类型,集中展示了从北齐、隋、唐、宋、金、明、清、民国等9个朝代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 这些精美的石刻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征服了世人,当人们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的佛像、衣着雍容华贵的菩萨时,无不被其深深折服。展厅内的佛和菩萨体态丰满、造型准确,形体线条流畅,面相宁静安祥;佛像衣纹简疏、轻薄贴体;菩萨衣饰华美、繁缛精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弥足珍贵。这些石刻虽以历经千年,但仍然散发着动人的光泽和炫目的色彩,为世人开启了来自遥远历史的神秘之门。<ref>[http://jz.docin.com/p-863339295.html 豆丁建筑网]中国寺庙园林建筑布局探析_以河北省涉县娲皇宫为</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涉县娲皇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