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渗透战 的原始碼
←
渗透战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Shentouzhan1.jpg|360px|缩略图|右|[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896167168.aspx 图片来自360图书馆]]] '''渗透战'''(Stormtroope Tactics),又称胡迪尔战术、风暴战术、突击群战术等。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渗透战术的出现得益于德军步兵装备的改进,以火焰喷射器,便携式37mm步兵炮为主,辅以炮兵弹幕徐进射击的掩护。<ref>[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4796/ 维多利亚2POD的近代科学史(五)渗透战术]2017-11-10</ref> == 基本资料 == {| |- | '''中文名称''' || 渗透战 |- | '''外文名称''' || Stormtroope Tactics |- | '''别 名''' || 突击群战术等 |- | '''诞生时代'''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 |- | '''运用时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 |} == 诞生背景 == [[File:Shentouzhan.jpg|360px|缩略图|右|'''出发前的德军渗透部队'''[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896167168.aspx 图片来自360图书馆]]] 在大众记忆里,[[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看成是发生在西部战线静止战壕里的战争,一场浸染在泥泞与血肉中的四年鏖战。但事实上,面对公众舆论压力的军队将领和战时内阁都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意识到[[堑壕战]]是徒劳无益的。他们一直想方设法控制伤亡,希望在战场上重新树立突击性和机动性。 到1914年,各大国依然认为,重拳出击与承受惨重损失(所谓“短兵相接”战术)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然而,[[马克沁重机枪]]、大口径重炮及小口径速射炮等新式武器的出现使1870年那样的大规模进攻演变成自杀行为。一战头一年就出现了惊人伤亡,重创[[法国]]与[[奥地利]]军队,消灭了小股[[英国]]远征军,迫使进攻中的[[德国]]人采取守势。 为适应新情况,各国军队建造了庞大的战壕网络,以抵御敌军炮火。为了恢复攻势、赢得战争,作战人员努力研究新战术,各自取得了一定效果。英国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试图通过两场大规模攻势打破僵局(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和1917年的[[帕斯尚尔战役]]),将火炮的应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这两次战役都没有达到目的,英军伤亡惨重(索姆河战役伤亡42万人,帕斯尚尔战役伤亡30万人),引发[[伦敦]]政治地震。[[法国]]陆军1917年发动的尼韦勒战役原本有望通过压倒性炮火赢得战争,但也以失败告终,因为德国人把战壕挖得更深,躲过了首轮密集炮火。法军伤亡20万人,导致士气崩溃,引起公开兵变。 战争的最后一年引发新军事思想浪潮。[[美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德国]]人知道自己必须赶在上百万[[美国]]陆军投入战场前打赢战争。[[法国]]人和[[英国]]人则必须想办法将[[德国]]人赶出其占领的[[法国]]和[[比利时]]。[[法国]]和[[英国]]的办法是投入更多火力以及首批[[坦克]]。相比之下,[[德国]]更依赖人而非机器。他们的新式渗透战术(在1917年对付[[俄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行动中取得了惊人成功)将突击进攻重新带回静止的战场。[[德国]]人没有用持续一周的炮火来预告攻势的到来,而是悄悄集结炮兵,开启“军鼓火力”(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听起来像是在敲军鼓)。然后,德国人会派出突击队(受过训练的突击师)“拥抱”火力网,直接打击敌军战壕乃至更后方的目标。<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4851015 浅析胡迪尔突击群战术——渗透突击]2019-01-14</ref> == 战术概论 == [[File:Shentouzhan3.webp.jpg|360px|缩略图|右|'''战斗中的德军渗透小队'''[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4796/ 图片来自bilibili]]] 渗透战术,其核心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利用对方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是4个部分: 1、短暂而猛烈的炮击,有时会混杂一些毒气弹,这种炮击的目的是压制敌军而不是试图摧毁它,这样可以有效缩短炮击时间。 2、在弹幕徐进掩护中,德国轻装的突击部队(Sturmbatallione)出发并渗透进入盟军防线的薄弱之处。他们在消灭敌军炮兵部队和指挥机构以前会尽量避免战斗。 3、当轻装突击部队完成他们的任务,重装突击部队,装备了机枪,火焰喷射器,迫击炮和轻型火炮的部队就会攻击轻装突击部队绕过的盟军据点。 4、在突击的最后阶段,才是普通的步兵开始清除盟军部队最后的抵抗。 根据这个思想,在进攻发起前,先经过密集的炮火覆盖,接着在弹幕徐进的掩护下,[[德国]]派出数支精良的小分队,即所谓“强击部队”,或者有人译为“突击部队”或者“风暴部队”的。这些部队在突破无人区的时候可以交替掩护,并绕过敌军火力支撑点,迅速通过敌军防御部队的间歇突破到敌军纵深,切断敌军通讯。而后大部队才发起攻击。由于在这种战术中,强击部队要突破敌军防线并在缺乏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因此他们的装备和战术都与之前的德军步兵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强击部队里的指挥官,他的作用是利用电话同本方炮兵进行密切联络,不再按照既定时间表而是实际需要为强击部队提供炮火支援,当然电话的作用距离是很有限的,因此他们更多的是使用信号弹来指示目标。此外,强击部队除了战斗部队和协调官以外,还有工兵,后勤医疗单位,以及通讯部队。实质上他们是一支袖珍的合成部队。 其次,强击部队的武器已经不在是一律的步枪加刺刀了。 他们装备了手榴弹,手枪,短刀,还有尖形铲。如果是军士,还有轻重机枪,一个榴弹发射器,一个轻迫击炮,一具火焰喷射器。此时,强击部队的体制也变成了分队,分队的士兵基本装备不再是步枪而是伯克曼[[MP18冲锋枪]],一个分队就拥有完整的步兵火力配系,可以坚持独立作战。<ref>[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896167168.aspx 步兵战术的颠峰——步兵渗透战术(三)渗透战术的要点和步骤]2020-3-2</ref> == 战术运用 == [[File:Shentouzhan2.jpg|360px|缩略图|右|'''渗透战运用最完美的指挥官——奥斯卡·冯·胡蒂尔上将'''[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4796/ 图片来自bilibili]]] '''一战德军鲁登道夫攻势''' 渗透突击攻势一开始是在1917年,由[[奥斯卡·冯·胡蒂尔]]将军指挥的[[德国]]军队面对[[沙皇俄国]]的军队主力只花费三天时间就将对方击垮并且让俄国人付出了二万五千人的代价,而自己却只付出了区区四千人伤亡的轻微代价就取得了胜利,并且迅速的攻占了难攻不落的古城里加。在1918年渗透突击开始推广到德军整体的时候也是[[德国]]开始尝试最后一次进攻的时候,1918年,影子凯撒鲁登道夫施展了鲁登道夫攻势,也被称之为春季攻势或者和平攻势。 因为俄国退出战争的缘故将近五十个师近百万兵力的德国军队能够得以释放,然后被用在西线战场,使得德国开始首次在数量上多余协约国的联合军队,尽管[[美国]]已经正式对[[德国]]宣战,但是动员需要时间,所以离美国开始全部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美国已经能够做到每个月输送近五万兵力到战场上,所以德国必须速战速决,时间被拖延就会出现问题。 这次作战基本上可以被视为德国的最后一次为了夺取胜利而做出来的尝试了。在鲁登道夫攻势中[[胡蒂尔]]将军指挥着五个军的兵力沿着索姆河两岸向海岸进攻,同时向北方和南方同时进攻,获得颇为壮观的初期成果,面对敌人的12个[[英国]]步兵师直接使用渗透突击战术,捕获了五万名俘虏之后直接推进六十公里,胡蒂尔将军的推进过于迅猛,以至于负责掩护他侧翼的部队被他远远抛在了后面。<ref>[http://m.haiwainet.cn/middle/345415/2018/1116/content_31438709_1.html 渗透战术、闪电战……美媒在一战找到现代战之源]11-16 08:01</ref> == 战术评价 == [[File:Shentouzhan4.jpeg|360px|缩略图|右|'''渗透战简图'''[https://www.sohu.com/a/227023292_358040 图片来自搜狐]]] “渗透战术”并不仅仅是突击分队的兵力渗透,更多的是突击分队引导炮兵火力进行渗透,用火力来实施突破、分割、包围、歼灭,步兵实施最后清剿。突击分队的存在很大意义上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火力打击的精准度和杀伤效果,即充分地发挥了炮兵火力又避免了步兵的重大伤亡,最大限度的发扬步炮协同作战的威力。应该说,[[德国]]人找出了有效地将兵力、火力有机结合的方法,而这种作战思想、德军提供的范本正是现代军队战术的基础。 1918年德国鲁登道夫攻势在取得如此炫目的战果之后胡德尔将军统帅的德国军队不得不停下来,因为负责提供后勤的部队已经完全无法供应负责执行渗透突击战术的部队的后勤了。这也是鲁登道夫攻势失败的原因所在,因为后勤资源枯竭或者后勤资源无法供应给前线的部队,导致前线部队无法进行持续的作战,后续无力导致之前所获取的战果全部化为乌有。同样,这也是渗透突击战术的悲哀,它诞生的太早以至于相对应的后勤理念和后勤补给技术没有出现,所以导致它注定无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毕竟后续无力无法持久作战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补给后勤和战略纵深是那个时代战争的最关键的部分,想必原因大家都能够了解得到,补给后勤是关系到军队能否进行作战和能否进行旷日持久作战的关键,而战略纵深则是另外一种变相的防御手段,也是让鲁莽的进攻到战略纵深深处的敌军深陷泥沼的关键要素,缺乏战略纵深的国家很难在战争中存活下来。而渗透突击这种战术对后勤的需求虽然谈不上十分庞大,但是一旦会战次数变多激增,战线拉长开始深入到敌阵的话就难以保障能够充足的供应起前线的军队。<ref>[https://www.sohu.com/a/190201371_99988845 步炮协同的发展——德军渗透战术 ]2017-09-06 20:42</ref> 这一军事思想包含了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取的[[闪电战]]战术的种子:在摩托化步兵与炮兵、近距离空中支援以及伞兵的支持下发动装甲攻势。这样的进攻能够引发恐慌情绪,使敌军在被实际摧毁前就已经陷入崩溃。[[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等等成长为二战重要指挥官的一战德国老兵将此类攻势(指首先在敌军中间制造恐惧和混乱)视为取胜的秘诀,推动速度与决断重新回到战场上。 == 视频 == '''兵不厌诈:1944年德军在阿登森林战役的渗透战术''' {{#iDisplay:k0559etme68|480|360|qq}} == 参考资料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Category:592 兵法;作戰法]]
返回「
渗透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