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溶洞的形成方式 的原始碼
←
溶洞的形成方式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溶洞的形成</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513/683cb9bc3c8a40448652de2533006f82.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513/683cb9bc3c8a40448652de2533006f82.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溶洞的形成方式'''许多[[溶洞]]往往绵延几千米,洞内有的地方很宽阔,有的地方又十分狭窄,窄到只容许一个人爬过去的程度。溶洞内的景色十分奇妙,洞顶上悬挂着的钟乳石奇形怪状,有的如吊钟,有的似象鼻,有的如瀑布飞泻而下;地下的石笋有的像南瓜,春笋,有的似龙眼和荔枝;钟乳石和石笋对接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石柱,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头组合在一起出现各种美丽的造型,人们常给它们起上各种美名,溶洞的景色会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溶洞是怎么形成的呢?<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38439.html 溶洞的形成方式 故宫历史网] </ref> 溶洞是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腐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碳酸钙有这样一种性质:当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上述反应于是就形成了溶洞中的各种景观。 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娄底梅山龙宫,它们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的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 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如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肇庆的七星岩、宜春的竹山洞等。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态的钟乳和石笋,它们是由碳酸氢钙分解后又沉积出来的碳酸钙形成的。 天然河水或井水中,常常含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硫酸钙、硫酸镁等杂质,如果含量较大,则这种水叫做硬水。硬水不宜作工业用水,因它在锅炉中受热分解会形成锅垢,造成导热不良,浪费燃料,甚至酿成事故。硬水也不宜饮用,如长期饮用,会患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用硬水洗涤衣物,洗涤效果差。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有这种地貌。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现的奇峰异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旧称[[喀斯特]],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 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学溶蚀作用,还包括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磨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弯曲的沟壑、高高的冰蚀悬谷、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学侵蚀作用的写照。<ref>[https://www.sohu.com/a/466115941_121104560 溶洞是如何形成的?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溶洞的形成方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