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灰 的原始碼
←
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灰 </big> ''' |- | [[File:T01ecc6cf7b2a557ee7.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ecc6cf7b2a557ee7.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20143&sid=550712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灰,汉语常用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读作huī,其本义为草木等固体完全[[燃烧]]形成的粉尘状物质,后引申为粉尘、草木烧透后的颜色、无热量的、寂灭的、无生机的等含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灰 拼音; huī 注音; ㄏㄨㄟ 异体字; आ�ভ� 字码; 仓颉KF;郑码EGUO;五笔DOU 部首; 火 结构; 半包围结构 总笔画; 10 笔顺; 一丨一丨一ノ丶ノノ丶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 平水韵; 十灰 =='''字源演变'''== 灰,会意字。"灰"与"烬"同源,后分化。灰,[[甲骨文]](如图)=(手持棍棒)+(火堆),从火,从又(手形),表示手持棍棒撩拨火堆,使火堆充分燃烧。本义为物质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 《说文》:"死火余烬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说的是火灭之后,余烬可以用手执持。《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毋暴布。"郑玄注"火之灭者为灰。""灰"也可以指木炭或石炭。由灰的形状引申指尘土,由灰的颜色引申指介于黑白之间的一种颜色,由热火化为冷灰可比喻沮丧、消沉。"灰"为名词,还可用为动词,[[指燃烧]]、烧毁。秦汉文字(图1、图2、图3、图4)字形为右手取火之形,后(图5)右手形演变成"十",写作"灰" =='''古籍解释'''== 折叠说文解字 【卷十】【火部】 灰,死火余烬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说文解字注'''== 【卷十】【火部】 灰,死火余烬也。 《汉书》曰:死灰独不复然乎。 从火,从又。 会意。呼恢切。古音在一部。 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 说从又之意。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部】 《唐韵》:呼恢切。《集韵》《韵会》《正韵》:呼回切,并音虺。《说文》:死火馀㶳也。从火从又。 又手也。火旣灭可以执持。《礼·月令》:毋烧灰。注:为伤火气也。火之灭者为灰。 又《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潄。衣裳垢,和灰请澣。《周礼·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后汉·杜笃传》:皤康居灰珍奇。 又葭灰。《前汉·天文志》:˫气之法,竹为管,葭莩为灰,为室三重,布缇幔,木为案,内庳外高,加律其上,气至灰飞。 又劫灰。《高僧传》:汉武穿昆明池,得黑灰,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梵人。后竺法兰至,问之,云:此劫火灰也。 又自然灰。《酉阳杂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煑令软。軰藏器曰:灰生南海,状如黄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烂如泥。 又不灰木。《太平寰宇记》:俗为铤子,烧之成炭,而不灰。 又叶呼侯切。杨方《合欢诗》:生为倂身物,死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 又叶荒壷切。《陈琳·柳赋》有孤孑之细柳,独幺枰而剽殊,随枯木於爨侧,将$置於土灰。《说文》本作䆆。<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7%81%B0 灰],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