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热瓦普 的原始碼
←
热瓦普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热瓦普</big> ''' |- | [[File:热瓦普.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yzcdn.cn%2Fupload_files%2F2018%2F07%2F02%2FFpsxDtExFrFiniaE31SIEY3xxZX_.jpg%3FimageView2%2F2%2Fw%2F580%2Fh%2F580%2Fq%2F75%2Fformat%2Fjpg&refer=http%3A%2F%2Fimg.yzcdn.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5556651&t=5ffa0f7be46fe56f50ab51f44158834f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83%AD%E7%93%A6%E6%99%AE&step_word=&hs=0&pn=0&spn=0&di=664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397356859%2C22826061&os=2369587256%2C37731500&simid=0%2C0&adpicid=0&lpn=0&ln=1109&fr=&fmq=161296464164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g.yzcdn.cn%2Fupload_files%2F2018%2F07%2F02%2FFpsxDtExFrFiniaE31SIEY3xxZX_.jpg%3FimageView2%2F2%2Fw%2F580%2Fh%2F580%2Fq%2F75%2Fformat%2Fjpg%26refer%3Dhttp%3A%2F%2Fimg.yzcdn.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15556651%26t%3D5ffa0f7be46fe56f50ab51f44158834f&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1jpwts_z%26e3By57zwg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2551f%3Fwstwf%3Dd00r2580p9siu&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热瓦普 '''外文名称''':Rawap '''起源于''':维吾尔民间 '''所属分类''':维吾尔族乐器 '''系属''':弦鸣乐器-拨弦乐器 |}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热瓦普 '''外文名称''':Rawap '''起源于''':维吾尔民间 '''所属分类''':维吾尔族乐器 '''系属''':弦鸣乐器-拨弦乐器 =='''简介'''==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清代被列入宫廷的回部乐。《律吕正义后编》(公元1746年成书)收录称喇巴卜。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热瓦普琴身为木制,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 南疆喀什一带热瓦甫的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常以兽骨镶嵌出美丽而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一种独奏乐器,又是非常精致的工艺品,很受旅游者的欢迎。 塔吉克族人民生活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东部,长期与维吾尔族互相往来,不仅经济上有着密切联系,在音乐文化上也有着近缘关系,热布普和维吾尔族的多朗热瓦普,除琴的外形十分相像外,演奏姿势和方法也较为相同。能歌善舞的塔吉克族人民,以鹰作为传说中的英雄形象,既有模仿飞鹰动作的舞蹈,又有用鹰骨制成的笛子,就是在热布普琴上,也有着鹰翅形的装饰。 =='''结构组成'''==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主奏弦定弦c1,四条共鸣弦定弦e、A、d、g,六条共鸣弦定弦#f.B、e、A、d、g或B、e、E、A、d、g。音域约两个八度。 形制同多朗热瓦普,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图左)。通体用一整块桑木、杏木或梨木制作,规格大小不一。常用者琴身全长80厘米~90厘米,较多朗热瓦普稍长,共鸣箱也较大,瓢形琴箱正面蒙以牦牛皮、马皮或驴皮,面径22厘米~24厘米。琴杆较短,约占琴体全长的3/5,上窄下宽,正面平直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杆背呈圆弧状,琴杆中空,下与共鸣箱相通,在琴杆下部的指板上,多钻出30多个圆形的或镂刻若干个各种花饰的小音孔。琴头在弦槽处呈直角向后弯曲,其上设有T形弦轴五个(左三右二),在琴杆左上侧设有一个T形高音弦轴。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左右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鹰翅形木制弯角,也有的呈近似梯形的机翼状或等腰三角形的菱状装饰,起着保护共鸣箱、美化乐器的作用,这也是所有热瓦普、热布普系列弹弦乐器的共同特征。琴头与琴杆相接处嵌有一个木制山口(又称上马),皮面上置木制长桥形琴马(又称下马),琴底设有缚弦。张以六条琴弦,传统多用肠衣弦,现在则用丝弦。 =='''历史发展'''== 公元14世纪,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广泛开展,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 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喀什热瓦普就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到了清代,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中,并以喇巴卜、喇叭卜之名载入史册。成书于公元1746年的清《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回部乐技》 载:"司胡拨一人,回名喇巴卜。"清《皇朝礼器图式》附有其图。《清史稿》(卷一一) 载:"喇叭卜,丝弦五、钢弦二,木柄通槽,槽形如半瓶,下冒以革。曲首凿空纳丝弦,以五轴绾之,左二右三,曲首右侧以两轴绾钢弦。用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在公元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 (古维文手抄本)中,叙述了十七位艺人创作的"木卡姆"流行情况,据艺人讲: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器乐演奏社团大同乐会,曾参照历史资料制作了一套我国民族乐器,包括古代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其中就有喇巴卜两件,并且还做了一些改革尝试,原形制的七条琴弦,有五条丝弦、两条钢弦,乐会制作的喇巴卜只张了五条丝弦。喀什热瓦普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在北疆地区也有流传,它在工艺、音质和演奏诸方面,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 =='''现存资料'''==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来自塔吉克族民间的传统热布普。琴身用桑木制成,全长89厘米。共鸣箱呈瓢形,正面蒙以牦牛皮,面径24厘米。琴头从弦槽处呈直角后下弯,两侧置六个T形弦轴(左右各三)。琴杆较短,上窄下宽,正面平直,背呈圆弧,系由两 截木料镶嵌粘接而成。琴杆下端与琴箱相接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鹰翅形木制弯角,上面嵌有五枚"康熙通宝"铜钱为饰。木制山口,竹制长桥形琴马,琴底置铁钉缚弦。张六条丝弦。此琴形制古朴,工艺粗犷。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分类'''== *阿勒拉热瓦普 也称三弦热瓦普,用于民歌、民间歌谣。阿勒拉热瓦普整体用梨、杏、桃木制作,以琴首和琴杆之造型为地方性标志。琴首与琴杆以枣木弦枕分界一体相连,琴首设置弦轴有三。琴杆无品。琴箱半球形。蒙山羊或小驴皮。阿勒拉最初用肠弦、青铜弦、今用钢丝弦。音韵明亮 *牧羊人热瓦普 牧羊人热瓦普,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牧羊人使用而得名。又称扣齐依热瓦普,意为山里人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叶城等地。形制和喀什热瓦普相似。桑木制,共鸣箱呈半球形,但尺寸较小。琴杆也略短,指板不设品位。张有三条琴弦,使用钢丝弦。奏法与喀什热瓦普相同。定弦为:g、a、d1。牧羊人常随身携带自弹自唱,亦为弹唱艺人所使用。它在民间乐队和人民文娱生活中,是常见的弹弦乐器演奏时,琴横于胸前,左手扶琴杆、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右手腕部夹持音箱,拇指、食指执三角形牛角或塑料拨片弹奏。技巧有单弹、弹挑、滚奏、弹挑挑、扫小滚等。用于独奏、合奏、伴奏。传统乐曲有《塔什瓦依》、《宫特帕依》、《夏地亚那》,创作乐曲有《我的热瓦普》、《天山的春天》、《美丽的祖国》等。 *且末热瓦普 也称且末歌谣热瓦普。多用桑葚木整体制作。主要流传于且末地区。琴首于琴杆之造型为地方性标志,琴首与琴杆以枣木弦枕为界一体相连。琴首设置弦轴有五。琴杆无品,装饰部位像羊角。琴箱位半橄榄球形,蒙山羊皮。最初用肠弦、青铜弦,今用钢丝弦。 *安迪尔热瓦普 也称安迪尔歌谣热瓦普,用于歌谣,弹唱。流传于安迪尔地区。安迪尔热瓦普多用桑木整体制作。以琴首与琴杆之造型为地方性标志。琴首 与琴杆以枣木弦枕为界,一体相连。琴首设置弦轴有五,琴杆无品,装饰部位像羊角。琴箱位圆弧椎形,蒙山羊皮。 折叠朗诺热瓦普 又称朗诺歌谣热瓦普,用于歌谣的弹唱的,流传于和田地区。用桑木整体制作。琴首位冠状,琴首与琴杆以枣木弦枕位界一体相连,设置弦轴有四。琴杆无品,装饰似花。蒙山羊皮。琴箱为半瓢形。最初用青铜丝弦,今用钢丝弦。 *多朗热瓦普 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因流行多朗地区而得名。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相传,多朗是古维吾尔语的"吐兰"(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一带的人合群从事劳动、生息,形成了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所以被叫作多朗人。也说这是对塔里木河畔人的通称。形制多样、造型各异的多朗热瓦普(图),是多朗人不断改进乐器制作的真实写照。最早的多朗热瓦普,是用一整块桑木挖制而成,共鸣箱为扁圆形,正面蒙以驴皮,体积硕大,琴杆较短而指板宽阔,琴头在弦槽处向后呈直角弯曲,与古代的曲项琵琶相似,琴头两侧和琴杆左侧面置有若干个弦轴,分别张有若干条主奏弦和共鸣弦,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装饰,它起着平时保护共鸣箱、演奏时稳定琴身和美化乐器的作用,这也是多朗热瓦普的显著特征和标志。这种古老的多朗热瓦普现在已不多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作技术的提高,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携带和演奏方便,共鸣箱逐渐缩小,但要比喀什热瓦普较大,形状也演变为半葫芦形。传统的多朗热瓦普,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全长80厘米左右。共鸣箱的上半部与较宽的琴杆相连,其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共鸣箱的下半部呈中空的瓢形,正面蒙以驴皮、马皮、牦牛皮、山羊皮或蟒皮,面径22厘米左右。琴杆短而粗,上窄下宽,正面按弦指板较宽,不设品位。琴头向后呈直角弯曲,弦槽通透,两侧置有三至六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五或六轴,用于张主奏弦。琴杆左侧面置有四至十三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七至十轴,用于张共鸣弦。琴弦全部采用钢丝弦,也有个别共鸣弦使用肠衣弦的。皮面上置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多朗热瓦普多件。其中一件为桑木制,全长85.5厘米,共鸣箱呈瓢形,正面蒙牦牛皮,面径18.4厘米。琴头平顶,弦槽处较厚、呈扁方形,上置六个T形弦轴(左四右二),张六条钢丝主奏弦。琴杆长而宽,表面平滑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左侧面置有七个T形弦轴,张四条钢丝、三条肠衣共鸣弦。琴杆下端与琴箱相接处两侧,置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竹制山口,木制长桥形琴马。乐器造型古朴、工艺细致,出自南疆民间艺人之手,为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赠品。此琴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另一件核桃木制多朗热瓦普,全长75.5厘米,共鸣箱瓢形,正面蒙以山羊皮,面径21厘米,琴头在弦槽处后弯,上置五个T形弦轴,左三右二,张五条钢丝主奏弦。琴杆窄而长,左侧置有四个T形弦轴,张四条钢丝共鸣弦。此琴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之藏品,1958年,程先生将其捐献国家。 演奏多朗热瓦普,常采取坐姿,将琴斜抱于腰间,共鸣箱置于右腿根部,皮面斜向上方,琴头在左方抬起、呈45°角,左手虎口托持琴杆,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拇指、食指执握拨片弹拨琴弦发音。主奏弦多为双弦同音,定弦为:c1、d1、g1,十条共鸣弦的定弦:g、c1、d1通常为双弦同音,其余四弦定弦为:e1、f1、g1、a1。音域g-d2。演奏以原把位为主,高音旋律常在共鸣弦上弹奏。主奏弦音色深沉、浑厚,共鸣弦音色清脆、明亮。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音响铿锵、豪迈奔放的独特风格。可用 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也可自弹自唱。是民间演奏"多朗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273283457209197&wfr=spider&for=pc 维吾尔族民间乐器之热瓦普和萨塔尔:曾被列入宫廷回部乐 ]</ref> *阿瓦提热瓦普 又称阿瓦提十共鸣弦热瓦普,地方特色乐器,主要流行与阿瓦提地区。琴首设置弦轴有四,琴杆设置共鸣弦有十,蒙山羊皮。与多郎热瓦普十分相似。 *哈密热瓦普 哈密热瓦普,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以流行哈密地区而得名。随着交通的发展便利和文化的交流借鉴,多朗热瓦普逐渐流传到东疆,为当地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流行于哈密、土鲁番和鄯善等地。形制和多朗热瓦普相同,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成,全长90厘米左右,共鸣箱呈瓢形。其中有一种在琴杆的指板上嵌有铜制音品。制作工艺较为细致精良。多张有五条主奏弦(有两组双弦,定弦e、a、d1)、七或八条共鸣弦(定弦g、a、c1、d1、e1、g1、a1),均用钢丝弦。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哈密热瓦普一件。核桃木制,琴身全长91.5厘米。共鸣箱呈瓢形,正面蒙以牛皮,面径23.7厘米。琴头呈钝角后下弯,上置五个T 形弦轴(左二右三),张五条钢丝主奏弦。琴杆长而宽,表面不设品位,指板上嵌以三个铜钱和三块铜片为饰,琴杆左侧置八个T形弦轴,张八条钢丝共鸣弦。琴杆下端与琴箱相接处两侧,置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琴杆上端山口骨制,竹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琴背通体雕刻出凸条图案纹饰。这件制作精细的热瓦普,出自哈密民间艺人之手,1963年,音乐研究所的民族音乐学家简其华先生赴新疆采风时,将其由哈密带回。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演奏姿势和方法,均与多朗热瓦普相同,但琴头抬起的角度较小,约为30°角。五条主奏弦,其中有两组为双弦同音,定弦为:e、a、d1,七条共鸣弦定弦为:g、a、c1、d1、e1、g1、a1。音域e-a1。演奏以原把位为主,一般不换把位,高音旋律常常在共鸣弦上弹奏。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也常用于自弹自唱的热瓦普弹唱,并已成为"哈密 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巴楚热瓦普 巴楚热瓦普又分为巴楚十一弦共鸣热瓦普,巴楚十二弦共鸣热瓦普。 巴楚十一弦共鸣热瓦普,琴首设置弦轴有四,琴杆设置共鸣弦轴有十一。音韵清脆明亮。 巴楚十二弦共鸣热瓦普,琴首设置弦轴有三,琴杆设置共鸣弦轴有十二。 =='''演奏方法'''== 演奏喀什热瓦普,坐姿或立姿均可,但身体要端正,肩部保持平正。将琴身横于胸前,共鸣箱正置于右胸处,皮面朝上,左弯角紧贴右胸部肌肉。左手虎口托持琴杆,稍微抬高,琴面稍向外倾斜,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均可按弦取音,右手腕部抬起与琴马平齐、夹持琴箱,用拇指和食指持握拨片、在琴马上方弹拨琴弦发音。拨片常用0.3厘米~0.5厘米厚的赛璐珞板制成三角形,也可用骨片、牛角片或木片制作。喀什热瓦普的定弦,不论五弦或七弦的,高音主奏弦(外弦)都定弦为c1,四条共鸣弦的定弦为:e、A、d、g。六条共鸣弦的定弦为:#f、B、e、A、d、g或B、e、E、A、d 、g。 音域三个八度。发音明亮柔和,音量较小,音色委婉细腻,优美抒情。演奏技巧有单弹、双弹、弹挑、滚奏、弹弹挑、扫小滚和扫连续挑弹等,外弦演奏主旋律,共鸣弦用于奏出低音或和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较著名的独奏曲有《林派特》、《亚鲁》、《宫特帕依》、《塔什瓦依》、《我的热瓦普》 和 《夏地亚那》等。著名演奏家有阿吾提热瓦普、肉再克把戏、库尔班·依布拉音和达吾提· 阿吾提等。 =='''独奏乐曲'''== 独奏乐曲多为古典音乐"木卡姆"或民歌曲调,较著名的乐曲有《芒果里》、《格罗吾里》、《莱勒古勒》和《白鹰》等。传统乐曲有《塔什瓦依》、《宫特帕依》、《夏地亚那》,创作乐曲有《我的热瓦普》、《天山的春天》、《美丽的祖国》等。 =='''参考资讯'''== {{Reflist}} =='''相关视频'''== 在喀什百年老茶馆听维吾尔老人用热瓦普演奏《我们新疆好地方》 {{#iDisplay:m0761y3cf7n |480|360|qq}} [[Category:音樂創作]]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热瓦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