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煤礦 的原始碼
←
煤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煤礦'''<br><img src="https://www.upmedia.mg/upload/article/2018122421185345620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54695 圖片來自upmedia]</small> |} '''煤矿'''是指富含[[煤炭]]资源的地方,通常也指採用地下採掘或露天採掘方式生產煤炭的工厂。 ==煤矿类型== ===露天开采=== 當礦層接近地表時,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較為經濟。礦層上方的土稱為[[表土]]。在尚未開發的表土帶中埋設[[炸藥]],接著使用[[挖泥機]]、[[挖土機]]、[[卡車]]等設備移除表土。這些表土則被填入之前已開採的礦坑中。表土移除後,礦層將會暴露出來;這時將礦塊鑽碎或炸碎,使用卡車將礦砂運往選煤廠做進一步處理。當礦石開採完畢,在隔壁重覆同樣的步驟。 露天開採的方式可比地下開採的方式獲得較大比率的煤礦,因為較多的礦層被利用。露天開採煤礦可以覆蓋數平方公里的面積<ref>[http://www.worldcoal.org/pages/content/index.asp?PageID=103 World Coal Institute - Surface Mining]</ref>。世界約40%的煤礦生產使用露天開採方式<ref name ="World Coal Institute - Coal Mining">{{Cite web |url=http://www.worldcoal.org/pages/content/index.asp?PageID=92 |title=World Coal Institute - Coal Mining |accessdate=2008-03-15 |archive-date=2006-10-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07054355/http://www.worldcoal.org/pages/content/index.asp?PageID=92 |dead-url=no }}</ref>。 ===地下开采=== 大部份礦層均遠離地表,因此無法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地下開採目前占世界煤礦生產的60%。采煤技术包括:开拓、掘进、支护、通风、排水、运输、提升、顶板管理等。形态分为立井、斜井、平峒。 开发时,通常把煤田划分为若干较小的部分,每一部分由一个矿井生产。划给一个矿井生产的煤田的一部分,称为'''井田'''。井田的走向长度一般为:小型矿井不小于1500米,中型矿井不小于4000米,大型矿井不小于7000米,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不小于10000米。在中国大陆的煤矿生产组织中,通常一个煤田组建为一个“矿务局”;矿务局下属若干个煤矿(矿井)。 共有四種主要的地下開採法: * 長壁開採–長約300公尺以上的採掘面。一台精密的採礦機在礦層隧道中前後移動。鬆動的礦石掉入輸送帶中,並移到工作區域。 * 連續開採–利用一台有[[碳化鎢]]鑽頭的機器從礦層中刮下煤礦。在"房柱法"系統中操作–在一系列約10公尺的房間區域中工作。 * 爆破開採–傳統的開採方式。使用炸藥打碎礦層,將礦石收集放在礦車或運輸帶中。 * 短壁開採–使用連續開採的機器。類似長壁開採有著可移動的坑頂支撐。 从1960年代起,采煤机发展了四代: *固定滚筒式采煤机 *单摇臂滚筒式采煤机 *双摇臂滚筒式采煤机 *电牵引采煤机 ===海底開採=== *[[台湾]]第一座海底煤礦是[[新北市|臺北縣]][[瑞芳區|瑞芳鎮]](今新北市瑞芳區)的[[建基煤礦]],於1966年完成海底大斜坑開鑿工程,成為世界第四個開採海底煤礦的國家/地区。 *[[中國大陸]]首個海底煤礦是位於渤海灣的龍口礦業集團北皂煤礦,於2004年開始開採海底煤礦,成為繼英國、日本、美國、中華民國、澳大利亞之後,第六個海底採煤國家/地區。 == 歷史 ==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便有使用煤的記錄。煤礦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燃料]]。古代煤窑的采煤方法是手工开采。中国河南鹤壁发现的金、元时期的古煤井为圆形竖井,直径2.5m,井筒深46m,井下巷道最长100m,高1米余,无顶板支撑。 古代煤窑通常为“巷道式采煤法”,采掘不分,以掘代采。竖井延伸到可采煤层后,沿煤层走向和倾向挖掘煤层巷道;在巷道两壁开采出一个个煤峒,即“掌子面”。一般不回采,使用方形煤柱自然支撑顶板,扩散通风。煤炭回收率在20~30%。中国现在禁止巷道式采煤。 美國最早的商業煤礦位於[[維吉尼亞州]]的Midlothian,1748年開始開採。 煤炭成為18世紀[[工業革命]]中的主要能量來源,蒸汽火車、蒸汽船等開始成為工業國家中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同時煉[[鋼]]業也需要大量的煤礦。城市的照明、暖氣和烹調等也需要使用[[煤氣]]。[[英國]]在18世紀末發明了許多地下採煤的科技,以爆破采煤为主,進入了大規模商業開採的時代。挖煤的機器約在1880年代左右發明;在那之前,採礦需要以人工用[[鏟子]]或[[鶴嘴鋤|十字鎬]]挖掘。到了1912年,蒸汽挖土機科技方面的進步使得露天開採變得可能。 1940年代,英国、苏联开始生产使用采煤机,德国使用刨煤机,进入了机械化采煤时代。 煤炭在18世紀至1950年代是西方國家的主要工業和運輸能量來源。另一方面,[[石油]]的開採技術在20世紀初得到很大的發展,在美國、中東和印尼發現了大規模油田。石油作為燃料的優點多於煤炭。石油及其附屬品在1950年代以後開始成為主要的燃料。很快的[[蒸汽機]]被[[內燃機]]所取代。至20世紀末,煤炭在家庭、工業和運輸上很大的一部分被石油、天然氣、[[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等所取代。 自1890年開始,採煤也開始成為政治和社會上的爭議來源。使用[[童工]]、剝削礦工、惡劣的工作環境等使得[[工會]]開始形成,[[社會主義]]思想開始興起。另外,機器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許多礦工失業,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環境標準的限制、西部大規模露天礦場的開採等,使得美國的地下採煤業在1970年代後急劇衰退。1914年最盛期時,美國有18萬名[[無煙煤]]礦工,到1970年只剩6千名。[[瀝青]]的工作從1923年70.5萬人的顛峰,下降到1970年的14萬人及2003年的7萬人。[[礦工聯合會 (美國)|礦工聯合會]](UMW)的活躍會員也由1980年的16萬人減少到2005年的1.6萬人。 1973年與1979年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得各國政府開始尋找替代能源。在開發核能、[[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同時,煤炭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視。 不過,自1970年代開始,環保意識抬頭,人們開始注意包括景觀破壞、[[空氣污染]]與其他燃燒煤炭所可能產生的問題等。和其他[[化石燃料]]比較,燃燒煤炭比石油或天然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並可能是造成[[全球暖化]]及[[酸雨]]等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炭在今日仍是重要的能源,因為其經濟的價格和豐富的儲藏量,特別是用於[[發電]]。煤炭目前在中國是最重要的能源,2005年中國約有80%的能源來自於燃煤。2007年中國首度成為了煤炭進口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50 礦冶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煤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