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狄百瑞 的原始碼
←
狄百瑞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align= center| '''<big>狄培理</big>''' |- |<center>[[File:狄百瑞001.jpg|缩略图|居中]]</center> <small>[http://http://www.cctss.org/article/headlines/2918/ 来自 中国文化译研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狄培理 外文名: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旧 译:狄百瑞 性 别:男 国 籍:美国 出生日期:1919年年8月9日 逝世日期:2017年7月14日 职 业:汉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代表作品:《亚洲价值与人权》 《中国的自由传统》等 学 历:博士 获 奖:2016年第二届唐奖汉学奖 |} <big>'''狄培理'''</big>(旧译为“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生於1919年。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海外研究中国思想的著名学者。在1941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再在1948年和1951年在同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並於1942 至 1946 年间,狄百瑞教授在美国海军后备(情报)部队服役,官至少校。2017年7月14日在位于[[纽约]]的家中去世,享年98岁。<ref>[http://www.phil.arts.cuhk.edu.hk/web/zh-hant/tcivp/wm-theodore-de-bary/ 狄百瑞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ref> =='''人物生平'''== 狄培理教授于 1949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他的教学事业,负责发展东亚研究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他为此而编制的阅读资料选材来自印、中、日、韩等亚州文明的主要传统。这套资料 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专都广受欢迎,现时更配上超过 140 篇文章,以供亚洲地区的通识教育之用。狄培理教授在 1960 至 66 年间出任东亚语言及文化系系主任,并担任国防语言及地区研究中心的首位主任。在他带领下,中、日、韩语的课程都有相当大的扩展。而从 1990 年开始,狄培理教授还以特任教授的身份在东亚语言及文化系讲学。 在1969 至 1970 年間,狄培理教授是亚洲研究学会主席,也在 1969 至 71 年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务会议理事会的首任主席,并于 1971 至 78 年间出任副校长,期间他推动东亚图书馆的翻新及扩充工程,建立人文研究中心,以及这中心辖下的人权研究中心。在 1978 至 1986 年间,任[[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的主席。 除了在教育行政上的贡献外,在学术成就亦广被承认。他先后在 1974 年和 1999 年获选为美国文理学院和美国哲学会院士,并获得[[圣罗伦斯大学]]、[[芝加哥罗耀拉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而他所获得的奖项,则包括美国历史协会的[[华图穆尔奖]]、教育出版社联会的[[费斯本奖]]、哥伦比亚大学的杰出教师奖、哥伦比亚学院的约翰.杰伊奖、哥伦比亚大学的莱纳.屈林书籍奖和范多伦奖、谭能邦纪念奖、汉米尔顿奖(两届)以及旭日三等勋章等。 狄培理教授的研究兴趣是东亚的宗教和思想传统,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儒学。他把[[新儒学]]研究引入美国,提倡一种对亚洲在通识和核心课程中的位置的全新构想。他在近年折撰写和编辑的超过二十五部著作里,主要处理中国的民间社会和人权问题。他最近期的著作是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族与民间》。 继担任过 1982 年钱宾四先生讲座的讲者之后,狄培理教授再次莅临香港中文大学,担任第四任唐君毅访问教授。 <ref>[http://www.phil.arts.cuhk.edu.hk/web/zh-hant/tcivp/wm-theodore-de-bary/ 狄百瑞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ref> =='''变更译名'''== 狄培理教授当年赴中国求学时,和史学大师[[钱穆]]共同学习,而当时钱穆以deBary的音译,为他取了一个富有哲理的中文名字「培理」,而这个中文名字一用就是30年。不过1982年时,香港新亚书院翻译出版狄培理的著作时,误译为狄百瑞,当时人在美国的狄培理并不知情,此后在华文圈也都约定成俗使用狄百瑞这个姓名,一用就是30年。 直到这次获得唐奖,狄培理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适当的机会,同时也为感念钱穆,因此透过哥伦比亚大学亚洲与中东委员会主任[[郑义静]]向基金会表达正名的想法。 唐奖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表示,最近收到「正名」的请求,许多参与唐奖评选的中研院学者大吃一惊,也才知道原来背后有这么一段故事。 <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813516 誤譯30載 漢學大師狄百瑞正名狄培理],自由时报,2016/9/1</ref> =='''出版论著'''== 《中国的自由传统 : 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狄培理著,李弘祺译,中华书局,2016年11月 《中国的自由传统》,狄培理著,李弘祺译,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3-12-01 《东亚文明 : 五个阶段的对话》,狄百瑞著,何兆武、何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08-01 《亚洲价值与人权》,[美] 狄百瑞著,尹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9月 《儒家的困境》,狄百瑞著,黄水婴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传统儒学的现代诠释》,狄百瑞等著,周博裕主编,文津出版社,1994年。<ref>[https://book.douban.com/tag/%E7%8B%84%E7%99%BE%E7%91%9E 狄百瑞],豆瓣图书标签</ref> ==视频== <center> ===唐獎第二屆漢學獎得獎人- 狄百瑞===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YQXEsERuo}}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返回「
狄百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