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狄耿斯 的原始碼
←
狄耿斯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 | 圖像 = [[File:666381.jpg|缩略图|居中|350px|[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160114/0023ae98988b1801484f03.jpg 原图链接] [https://overseas.weibo.com/media/3828242513903401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 ]查尔斯·狄更斯<ref>[https://overseas.weibo.com/media/3828242513903401三联周刊]2015年4月5日</ref>]]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12年2月7日 | 國籍 = 英国 | 别名 = 查尔斯·狄更斯 | 職業 = 作家 | 知名原因 = 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 | 知名作品 = [[《双城记》]] </br> [[《匹克威克外传》]] </br> [[《雾都孤儿》]]等 }}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ref>[http://people.mtime.com/894401/ ]查尔斯·狄更斯 . [2015-06-22] </ref>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 [[《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 <ref>[http://people.mtime.com/894401/ ]查尔斯·狄更斯 . [2015-06-22] ]</ref> 。 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 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File:666379.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43433315ec99cb22.jpg 原图链接] [http://st.so.com/stu?a=list&imgkey=t0143433315ec99cb22.jpg&keyword=%E6%9F%A5%E5%B0%94%E6%96%AF%C2%B7%E7%8B%84%E6%9B%B4%E6%96%AF&tp=shopping&srcsp=st_show 图片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 =='''人物简介'''==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ref>[http://people.mtime.com/894401/ ]查尔斯·狄更斯 . [2015-06-22] </ref>。 他的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书信、散文、杂诗。他多次去欧洲大陆游历、旅居,两次访问美国,中年以后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期刊两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生平经历'''== '''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 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 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狄更斯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并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小时候狄更斯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12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债务问题而入狱,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场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不过后来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15岁时他从[[威灵顿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律师行工作,后来又转入报馆,成为一名报导国会辩论的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成才。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宪章运动时代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但他始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同情劳苦人民,又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揭露它的罪恶,但他不主张推翻这一制度。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并依靠他们的善心和施舍来消除社会矛盾。他以生动、幽默的笔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狄更斯的创作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创作过程'''== [[File:666376.jpg|缩略图|左|350px|[http://p1.so.qhmsg.com/bdr/_240_/t01bc71541904bf36e6.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amazon.cn/dp/B004AT74MO/460-6294694-1276537?_encoding=UTF8&%2AVersion%2A=1&%2Aentries%2A=0 图片来自亚马逊] ]] 早期(1833~1841):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 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 从<[[董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是3部政治意识很强的重头作品。《荒凉山庄》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写罢工斗争,是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策应;<小杜丽>详尽描绘了负债人的监狱生活,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制度和机构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虽仅完成23章,从中也可见其精雅文笔、严谨构思以及诱人的悬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世纪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同样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 两部小说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后期(1848~1861):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主要作品 [[《博兹札记》(SketchesbyBoz)]]——1836年 [[《匹克威克外传》(ThePickwickPapers)]]——1836年 [[《雾都孤儿》(OliverTwist)]]——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贝》]]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NicholasNickleby)]]——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TheOldCuriocityShop]])——1840年-1841年 [[《巴纳比·拉奇》(BarnabyRudge)]]——1841年 [[《美国纪行》(AmericanNotes)]]——1842年 [[《圣诞颂歌》(AChristmasCarol)]]——1843年 <[[马丁·翟述伟]]>[[(MartinChuzzlewit)]]——1843年-1844年 [[《董贝父子》(DombeyandSon)]]——1846年-1848年 [[《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1849年-1850年 <[[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AChild'sHistoryofEngland]])——1851年-1853年 [[《荒凉山庄》(BleakHouse)]]——1852年-1853年 [[《艰难时世》(HardTimes)]]——1854年 [[《小杜丽》(LittleDorrit)]]——1855年-1857年 [[《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1859年 [[《远大前程》(GreatExpectations)]]——1860年-1861年 [[《我们共同的朋友》(OurMutualFriend)]]——1864年-1865年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TheMysteryofEdwinDrood]])——未完成,1870年 =='''人物评价'''== [[File:666371.jpg|缩略图|左|350px|[http://p1.so.qhmsg.com/bdr/_240_/t010dbc1b0e36097bc6.jpg原图链接] [http://go.huanqiu.com/europe/2012-12/3374513_2.html图片来自环球网 ] <ref>[http://go.huanqiu.com/europe/2012-12/3374513_2.html整修后的查尔斯狄更斯故居再次开放]2012-12-17</ref>]] '''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即已饮誉国内外,是英国19世纪小说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马克思把他和他同时代德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等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他的作品以及根据这些作品演化而成的各种通俗、儿童读物和娱乐节目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更广。在中国,早在20世纪初林纾等人就翻译过狄更斯的小说,许多优秀名作都有了中文译本。 狄更斯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一百三十多年来,他的作品在畅销书中遥遥领先。在那些人手一册的经典中,他仅仅排在<圣经>和莎士比亚之后。他的作品翻译成外文的最多,在世界各地传播得最广。——[英][[菲·霍布斯色姆]][[《狄更斯导论》]] [[《大卫·科波菲尔》]]使他重温他的过去,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临终前不久这样说道: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欢这一部……正如许多溺爱的父母一样,我在内心的最深处有一个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是《大卫·考波菲尔》——[英][[赫.皮尔逊]]《狄更斯传》 在狄更斯身上,他们([[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找到了一个天才。他使小说恢复了它的整个史诗的性质——[[拉尔夫·福克斯]][[《小说与人民》]]。[[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等是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起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 =='''人物纪念'''== 为了纪念19世纪的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英国计划斥巨资兴建一座类似“迪斯尼世界”的相关主题公园。建成之后,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以文学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公园。该主题公园暂命名为“狄更斯世界”(Dickens World)。“狄更斯世界”建在英国东南部查塔姆镇的一块郊地上,该处原是一所海军造船厂。 “狄更斯世界”全部以狄更斯的小说为中心进行游乐项目的建设,这些小说包括最著名的《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等。项目策划人还计划兴建一座仿古的19世纪伦敦大街,作为贯穿整个主题公园的通道。 伦敦商人[[凯文·克里斯蒂]](Kevin Christie)策划了这个项目。他说,在查塔姆盖建“[[狄更斯世界]]”是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因为“狄更斯在这里住过,而且很多他的作品构思也来自查塔姆。”童年时代的狄更斯在查塔姆住过五年,他笔下的多个角色都来自查塔姆。 凯文同时表示,建设这个主题公园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牢记狄更斯。“他完成过十多部长篇和二十多部短篇,可是很多年轻人甚至说不出五部狄更斯作品的名字。”整个项目的预算高达6200万英镑。建筑队正在进行土地勘探工作,两个月后开始全面施工。项目承包商说,整个主题公园可以在2007年4月迎接到第一批客人。据预测,建成后的狄更斯世界一年可以接待30万人次的游客。 =='''个人语录'''==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最难得的是,自从乌云罩在我头上以来,你守着我,反而比从前我红日高照的时候更加尽心了。 3.对于身心惨遭摧残、濒于死去的人来说,朋友的真诚相助,将是一种再生之恩。 4.为什么我们精神上较肉体上更能忍受离别,尽管我们能够坚持地做出了告别的举动,却没有把它说出口来的勇气?在远途航行或者将要长年分离的前夜,最亲热的朋友还是神色自若,手握得不比平时更紧,计划明天再来一次最后的会晤,实际上每个人都很清楚地了解,这不过是一个可怜的伪装,避免说出那一个字的痛苦,而他们从此不会再相见了。 5.失败是有限的,冒险则是无限的。 6.[[别骄傲,别怀恨,别不肯原谅人。]] 7.不值得看两次的书,也不值得看一次。 8.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9.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10.没有坏人,也就没有好律师。 11.一片用努力换来的面包皮比一桌继承来的酒席好吃得多。 12.[[善良的人会把生活里的黑暗变成光明。]] 13.[[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 =='''作品赏析'''== ===匹克威克=== [[File:666361.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095e769e06ce215d.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90374/173260656/ 图片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老绅士匹克威克一行五人到英国各地漫游的故事。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散而不乱,线索明了。 书中,作者不仅用精彩的文笔描述了匹克威克一行出游途中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还以喜剧的手法对法官、律师、法庭、监狱、议会、选举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 《匹克威克》 《匹克威克》 作者怀着鲜明的爱憎,运用引人入胜的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精彩无比的喜剧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作品尽力渲染他的天真、幼稚、不懂生活,处处碰壁。 匹克威克总是好心肠办傻事,到处吃亏出洋相,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仍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可笑,又逗人喜爱。匹克威克的仆人萨姆·维勒在书中占重要位置。 他出身贫苦,是在下层市民中混出来的,社会大学堂造就了他的通晓世故。他一次次为他的主人解围,充分表现出机智多谋、勇敢干练的特点。他们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仅添加许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匹克威克外传》]]在英国文学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最早以当代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并把平民当做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几乎描绘到当时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物。 阅读[[《匹克威克外传》]],不仅可以增长对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和世态习俗的认识,还可以在这部既妙趣横生又蕴含社会真理的不朽名著中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圣诞颂歌=== [[File:666362.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88228b15f88222b4.jpg 原图链接] [http://p0.so.qhimgs1.com/bdr/300_115_/t0188228b15f88222b4.jpg 图片来自]]] [[《圣诞颂歌》]]成书于1843年12月。书名的英文原文为A Christmas Carol in Prose, Being A Ghost Story of Christmas,即“看来是个圣诞鬼故事,实质上却是一首以散文写出的圣诞颂歌”,因此就不难了解狄更斯把全书分为五节歌:“马利的鬼魂”、“三幽灵中的第一个”、“三幽灵中的第二个”、“最后一个幽灵”和“结局”。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埃比尼泽·斯克罗奇是一个超级守财奴,“令人讨厌,吝啬、冷酷、没有人性”。 《圣诞颂歌》 《圣诞颂歌》 但在某一个的平安夜,斯克罗奇已逝的合伙人雅各布·马里的鬼魂为他带来了警告,并告之将有三位幽灵在午夜造访。很快,这三个分别被称为圣诞节的"过去之灵"、"现在之灵"和"未来之灵"的鬼魂就找到了他,并带领这位吝啬鬼展开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时空之旅,揭示了那些他一直不愿意面对的生活的真相和本质。 这段奇异的经历令斯克罗奇在一夜剧变。当圣诞节的清晨来临时,人们发现这位曾经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已经变成了一个仁慈、善良而又热情的人。 1843.10的一个夜晚,狄更斯走过的伦敦有钱人家住的地段。然后渐渐地,他走近泰晤士河时,就只有公寓窗口透出的暗淡光线洒落街头了。街上垃圾满布,两旁是裸露的下水道。此间的下流妓女、小偷、拦路贼和乞丐,与狄更斯邻居的那些优雅的贵妇人和衣冠楚楚的绅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他想起几个月前出版商告诉他《匹克威克外传》和《雾都孤儿》已经不是那么好卖了,而自己又缺钱。他这么想着,他觉得灵感突然闪现了。 何妨写一个圣诞故事!他要为他在伦敦黑色街道上遇见的人们写一个故事,这些人在生活线上挣扎,面临和他一样的恐惧和渴望。他们多么想得到一点慰藉和希望。 他要写一本向人们展示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圣诞节的伟大计划。他亲自负责书的装帧和封皮设计,为了让穷人买得起,这本书只售5先令。终于,在12月2日,狄更斯完成了书稿,并且把它交付排版。12月17日,作者的样书送来了,狄更斯欣喜万分。他从未怀疑过,[[《圣诞颂歌》]]会受人喜爱。但此书带来的压倒一切的轰动效应,却是他和出版商都始料未及的。 狄更斯后来回忆道,第一版的六千册在圣诞节前夜销售一空,而且随着这本小册子鼓舞人心的启示传遍四方,他“从每一次邮班都收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写来的信,谈及他们的家庭和家庭生活,以及[[《颂歌》]]是怎样在家中被朗诵和被单独地摆在一个小小的书架上等各种各样的情况”。小说家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曾这样评论[[《颂歌》]]:“我认为该书使国民都受益,而对于阅读该书的芸芸众生来说,它又是对个人的一种恩赐。” 虽然狄更斯后来写了许多颇受欢迎、经济效益良好的书——如《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但没有哪本书曾经使他有过像从这本人人皆喜爱的小册子中得到的那种心满意足的喜悦。后来,有人称他为“圣诞节的使者”。 在1870年他逝世的时候,伦敦街头的一个穷孩子这样问道:“[[狄更斯死了?那圣诞老人也会死掉吗?]]” 有趣的是,Merry Christmas 这句问候语也是在这本书出现之后才广泛应用的。 ===艰难时世=== [[File:666366.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0.so.qhmsg.com/bdr/_240_/t010476904a5ec1292f.jpg 原图链接] [http://p0.so.qhmsg.com/bdr/300_115_/t010476904a5ec1292f.jpg 图片来自]]] [[《艰难时世》]](1854)是狄更斯直接描写劳资矛盾的重要作品。从30 年代到40 年代末,英国的劳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遍及英国的“宪章运动”,人民的苦难和要求触动了富有正义感的狄更斯。他在小说里,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行为和为之辩护的理论进行抨击。黑烟弥漫,机器轰响的焦煤镇是工业中心城市的一个化身。国会议员葛擂梗和纺织厂厂主宠得贝是镇上的两个巨头。他们控制着镇上居民的命运。葛擂梗是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信奉者,是“专讲实际的人”。他随身携带尺子、天平和乘法表,把万事万物,甚至人性、情感都归为“一个数字问题,简单的算术问题”。如同董贝先生一样,他把自己的人生原则贯彻到家庭生活中去,用纯实际利益的“事实”哲学来教育他的一双儿女露易莎和汤姆。他们没有童年的欢乐,被关在牢房似的教室里接受无数的数字和概念,想象、情感,一切高尚的精神活动被摧毁。 露易莎在青春妙龄也没有多少生命的热情,服从父意嫁给了比她大30 岁的庞得贝,对弟弟的友爱因为弟弟的堕落而失望,避开了花花公子的诱骗却也陪葬了她唯一的一次爱情。汤姆则以“事实”哲学为自己的自私和堕落行为辩护,偷盗后又嫁祸给无辜的工人斯梯芬。小说通过葛擂梗教育的失败,讽刺了功利主义哲学。庞得贝则是更加冷酷无情的资本家的代表。他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口号作为剥削工人的口实。他宣扬自己卑贱的出身,把工人看作“没有爱情和喜悦,没有记忆和偏好,没有灵魂”的劳动力,把工人起码的生活要求斥为奢望,是“ 希望坐6 匹马的车子,用金汤匙喝甲鱼汤,吃鹿肉”。资本家对工人的不人道待遇必然引起工人的反抗。狄更斯为工人的遭遇而愤慨,描写了工人勤劳、正直、富有同情心等美德。但作为改良主义者,他同情、赞美吃苦耐劳、具有宽容谅解精神的工人斯梯芬,以漫画式笔法描写工运领袖,对宪章运动“暴力派”持否定态度。对狄更斯来说,负债人监狱始终是个萦绕不去的梦魔。 ===小杜丽=== [[File:666365.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5.so.qhimgs1.com/bdr/_240_/t01f972df9ce45ef14b.jpg 原图链接] [http://p5.so.qhimgs1.com/bdr/300_115_/t01f972df9ce45ef14b.jpg 图片来自 ]]] 在[[《小杜丽》]](1857)里,他又写了围绕负债人监狱发生的悲欢离合。女主人公小杜丽的父亲因破产长期入狱,出生在狱中的小杜丽努力工作救援家人。她的家人刚脱离苦海,她的情人又负债入狱。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漫画手法,出色地创造了代表官僚主义的机构“兜三绕四部”,它由贵族巴纳克尔家族操纵,以“怎样不管事”为宗旨,它的恶劣作风造成了小杜丽一家滞留狱中以及其他许多人的悲剧。这部小说与《荒凉山庄》一样,也采用了象征手法。监狱是全书中心的象征形象,小杜丽一家哪怕出狱,还感觉笼罩在监狱的阴影中,法律界的弊端和罪恶,已不能由个别人所代表了。 ===双城记=== [[File:666367.jpg|缩略图|右|350px|[http://img3.imgtn.bdimg.com/it/u=3188957253,1702458862&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cc362.com/content/NqpbKyY5PZ.html 图片来自 查查362 ] 《双城记》<ref>[https://www.cc362.com/content/NqpbKyY5PZ.html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他的中文译本《双城记》]20110927</ref>]] 在表现现实阶级矛盾的《艰难时世》中,狄更斯表现出对于暴力革命的矛盾态度。在历史题材小说[[《双城记》]](1859)里,他继续为潜伏深刻社会危机的英国找寻避免矛盾爆发的道路。这部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狄更斯的杰作之一。 “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作者以法国大革命为当今英国社会的借鉴。 小说分为3 部,情节围绕梅尼特医生的经历展开。法国革命前夕,梅尼特医生出诊时发现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蹂躏农家妇女并杀害她的弟弟的罪行,他不顾侯爵的威胁利诱,向朝廷告发,遭到侯爵的反诬,关入巴士底狱18 年。在革命前法国的贫富悬殊状况,贵族的暴虐无行,将人民逼向造反的绝境。 '''狄更斯'''深切地同情人民,对统治阶级表示强烈愤概。但他又谴责革命中的暴力行为,认为流血只会造成更多的流血。得伐石太太的兄姐都被贵族害死,在强烈的复仇心理驱使下,她嗜杀成性,革命成了失去理性的疯狂的混乱。冤冤相报何时了,唯有求助“爱”,以爱战胜仇恨。曾经血气方刚的梅尼特医生在女儿爱的抚慰下捐弃旧怨,接纳仇人家族的后代代尔那为女婿。代尔那抛弃贵族特权,以自食其力、清白为人,救赎祖先的罪恶。路茜的爱慕者卡尔登代替被革命者判处死刑的代尔那上了断头台,不惜以生命来实现爱的诺言。 '''狄更斯'''这部小说借古讽今的意义十分鲜明,作为人道主义者,他反对不人道的阶级压迫,客观上表现出革命的合理性,警告英国的统治阶级,别让不满情绪酿成像法国革命那样的大火;但他又反对一切暴力行为,劝诫人们不要采取“愚蠢行为”,把“爱”祭为消除阶级对抗的法宝。 ===远大前程=== [[File:666363.jpg|缩略图|右|350px|[http://img11.360buyimg.com/n1/jfs/t193/120/430421795/13818/35346840/538c963dN962f7e81.jpg 原图链接] [http://item.jd.com/1156128667.html 图片来自 京东商城 ]]] [[《远大前程》]](1861)是狄更斯在艺术上很受称道的一部小说,充分表现出人物心理矛盾发展过程,结构严谨。 孤儿匹普与姐姐和当铁匠的姐夫共同生活。突然受到不知名的有钱人的庇护,幻想起自己的“远大前程”。 他一心想作“上等人”,疏远了真正的朋友。但他惊异地发现他的保护人实则是他帮助过的在逃的苦役犯,而并非情场失意的贵族老小姐郝薇香,他爱慕的高贵女子艾丝黛拉是罪犯的女儿,关键时刻救助他的是他的贫贱朋友。 贫困帮助他恢复了纯朴的天性,对伟大前程的期望成一场幻梦。作者在小说中再次以劳动者的纯朴、无私的美德与上层社会背叛、自私、卑鄙等道德堕落形成鲜明对照。 ===共同的朋友=== [[File:666360.jpg|缩略图|右|350px|[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784395208,3550263297&fm=200&gp=0.jpg 原图链接] [https://goss3.vcg.com/creative/vcg/800/version23/VCG41165531973.jpg 图片来自 ]]] 狄更斯最后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是[[《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小说围绕已故的垃圾承包商老哈蒙的遗产继承问题展开情节,又把人性与金钱关系作为主题。书中出现了一个塑造得很出色的次要人物,自私狭隘、贪财爱势的资产者波德史奈普,以后人们便把这种精神气质称为“波德史奈普主义”。 狄更斯是英国近代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媲美的经典作家,他的作品在英语世界里可谓家喻户晓。他富有深厚的同情心,为普通民众鸣不平,同一切不公正、不人道的现象抗议。他讽刺和谴责的笔触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从济贫院、债务监狱、私立学校、工厂到法庭,对政治、经济、法律、教育、道德诸方面进行审视和批判,提倡博爱精神与社会罪恶抗衡。 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他被读者视为社会的良心和先知人物。英国小说发展到狄更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小说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出色的人物描写本领。他集中描写了中、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他们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过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青年男女主人公形象。他们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努力向上,摒弃损人利己的卑鄙手段,这些形象体现了狄更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寄寓了反抗污浊现实的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从不堕落或消沉,匹普在一段歧路后又回复正途,而小耐儿、艾妮斯、小杜丽、路茜等善良纯朴,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理想女性”形象,更是得到热情的赞美。他劝善惩恶,描写了一批处在道德光谱另一极的坏蛋形象,进行嘲讽和鞭挞。 法琴、塞克斯、奎尔普、庞得贝等等都是丧失人性,极端自私的“恶”的化身,往往不得善终。而董贝,葛擂梗,斯克路奇舅舅等在人生教育和道德情感化下,恢复了人生。到后期创作中,狄更斯对于善恶有极的信念受到现实的冲击,坏人的性格更加复杂,他们的结局也并非遇到报应,社会罪恶的表现往往是由大雾、监狱,破烂店、垃圾堆,而并非个人作为象征了。 '''狄更斯'''塑造最为出色的是各种“怪人”的形象。他充分发扬了英国文学创造的“癖性人物”的传统,抓住人物肖像服饰,言谈举止上的癖性特征,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加以强调,使人物形象鲜明,令人如见其人。天真可爱的胖绅士匹克威克先生;穷困潦倒却快活乐天的密考伯先生;怪癖又善良的姨婆,都是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这些被称为“扁形人物”或“只有二度空间”的人物,以其自身的鲜活性弥补了缺少心理深度的欠缺。狄更斯作品的幽默与诙谐,很大部分来自于这些“怪人”形象的塑造。 '''狄更斯'''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喜欢采用戏剧化的传奇情节,奥立弗的身世之谜,德洛克夫人的隐私底细、匹普的庇护人真相、梅尼特医生被囚的实情等,都构成作品很强的悬念性,很多小说有犯罪谋杀和探案成份。 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地表现在作品强烈的感情倾注上。'''狄更斯'''是位情感性的小说家,他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驰骋情感力量,使小说具有催人泪下的悲怆、感伤情调,天使般的小耐儿的死,让无数读者痛苦流涕。他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尚未受到根本的摇撼,他既毫不粉饰地揭露现实,又相信人和社会的进步,相信个人奋斗、取得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 在道德上受到时代的虚伪观念的限制。但是狄更斯的作品以人道主义和社会批判精神、丰富多彩的小说技法,不仅代表着英国维多利亚盛世小说的最高成就,也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一流地位,成为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卫·科波菲尔=== [[File:666381.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4.so.qhmsg.com/bdr/_240_/t0103ab8ece6e163859.jpg 原图链接] [http://item.jd.com/1158753059.html 图片来自 京东商城 ]大卫.科波菲尔-超值白金版<ref>[http://item.jd.com/1158753059.html(英)查尔斯·狄更斯,宋兆霖]2011-03-01</ref>]]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哥哥佩葛蒂学生家里。佩葛蒂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海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后父家。然而后父不但常常责打他,甚至剥夺了母亲对他关怀和爱抚的权利。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大卫从此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艾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尔福斯。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拜访佩葛蒂一家。已经和海姆订婚的艾米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尔福斯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国外。佩葛蒂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艾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正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 与此同时,佩葛蒂和海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尔福斯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海姆见状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竟是诱拐艾米丽的斯蒂尔福斯。艾米丽为海姆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身未嫁。 大卫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上了重病,在佩葛蒂前往澳大利亚前夕便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地出国旅行散心,其间,艾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姨婆贝西、佩葛蒂愉快地生活着。[1]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艾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佩葛蒂、海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佩葛蒂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 ==腾讯视频== ===远大前程 英国版预告片=== {{#iDisplay: 7jmpl1su9b788wn/n0015o5nfu |640|460|qq }} ===视频: 雾都孤儿 世界名著英文有声书小说 查尔斯 狄更斯=== {{#iDisplay: n0184t69r3j |640|460|qq }} =='''参考资料'''== [[Category:作家]] [[Category:英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狄耿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