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王就光 的原始碼
←
王就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王就光</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05287ecb8311a21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i?q=%E7%8E%8B%E5%B0%B1%E5%85%89&src=tab_www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王就光'''(1919年- ),植物病理学家<ref>[https://baike.sogou.com/v6231205.htm?fromTitle=%E7%8E%8B%E5%B0%B1%E5%85%89&ch=frombaikevr 王就光 ],搜狗</ref>。[[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广东]][[东莞]]人,信仰[[基督教]],中国近现代蔬菜病理学家<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r27bss79t762t9r.html 王就光 ],名人简历网</ref>。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病虫害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后任[[湖北]]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讲师,之后一直在华中农业大学任教。他为中国蔬菜病理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丰富了中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他参加过农业部"七五"攻关课题,主持湖北省级课题3项,主编、合编论著12部,发表论文42篇。同时,王就光也是一个农业科技推广专家,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起了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 植物病理学家 出生日期-- 1919年2月21日 出生地点-- 广东省东莞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学者、教授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农学院 主要成就 -- 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 知名作品-- 《甘蔗褐条病的初步研究》 ==生平概述== 王就光,出生在广东省东莞县文顺坊福音堂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其父主持教会,任牧师。兄妹7人,均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受家庭影响,王就光从童年便萌发了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帮助农民的想法。 1937年,王就光中学毕业后,立志学农,考入中山县翠亨村孙文故乡纪念中学农科,成绩优异。1940年毕业时,他在香港参加当时国内统考,被录取,进入浙江大学农学院病虫害系深造。4年大学中,他经常到农村进行调查,了解生产实际情况,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增进了与农民的感情,这对他的一生有重要影响。194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考入金陵大学研究院农科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魏景超。1949年毕业时,他放弃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把理想和事业倾注在祖国,希望帮助农民改善生活和提高科学知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正需建设人才。 王就光来到当时条件较差的湖北农学院任教,一干就是40多个春秋。历任华中农业大学讲师、教授,参与创建华中农学院植保系并担任植物病理教研室主任,湖北省科协常委、武汉市洪山区政协副主席、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还担任过中国植保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南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植保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参加过农业部"七五"攻关课题,主持湖北省级课题3项,主编、合编论著12部,发表论文42篇。 ==职业生涯== 1919年2月21日 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 1940年 广东省中山县孙文故乡纪念中学农科。 1940-1944年 浙江大学农学院病虫害系。 1945-1947年 浙江大学助教。 1947-1949年 金陵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1949-1954年 湖北农学院讲师。 1954-1980年 华中农学院讲师。 1980年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摸索出一套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治措施== 王就光博学多才,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50年代,与章文才合作从事柑桔溃疡病及红菜薹软腐病的研究。在湖南衡阳试验基地,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柑桔溃疡病综合防治措施,并应用硫酸亚铁代替波尔多液防治溃疡病,取得明显效果,此法至今仍在采用。在红菜薹软腐病防治方面,他通过调查研究,采用与辣椒间作模式,基本解决了问题。 ==在中国首次筛选出抗番茄青枯病抗原== 60-70年代中期,王就光身处逆境,科研几乎中断,但他把精力集中于科学技术的推广方面。70年代后期,他进行了番茄青枯病和枯萎病的研究,首次证实种子带菌及果实带菌,采用升汞处理能取得明显效果。在番茄青枯病抗病育种方面,他在国内首次筛选出抗番茄青枯病抗原,并与江西南昌市蔬菜研究所合作,育出了抗青枯病的杂交一代品种,为解决番茄青枯病打下了基础。 ==解决莲藕枯死问题== 80年代,是王就光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虽然这时他已年届花甲,但仍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1981年,他针对武汉市郊区大面积莲藕枯死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弄清了这一现象为食根金花虫所致,并提出了采用莲籽育苗代替种藕种植及土壤处理相结合的防治办法。为了尽快将这一成果推广,他与当地农民签定了技术承包合同,结果不仅使莲藕枯死问题得到解决,而且每亩还增产500多千克。这项成果获得了武汉市洪山区科技二等奖。 ==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研究== 80年代中期,王就光根据中国南方主要蔬菜病害白绢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湖南攸县进行了辣椒白绢病的防治研究,提出用石灰、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及水旱轮作等措施防治能取得良好效果。"七五"期间,他又承担了农业部攻关课题"魔芋防病丰产技术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进行了白绢病菌菌核的萌发机理、致病机理、药剂筛选、防病机理及大田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在大量药剂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粉锈灵和利克菌防治并结合轮作、种芋处理的措施。这项研究至今仍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已在西南农业大学通过鉴定,并在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进行推广应用。1985年,针对农药残留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王就光以武汉市郊为基地,采用物理、生物、农业的方法及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措施的有机结合,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研究,成功地把蔬菜农药残留量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此项成果推广面积达9万余亩,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也是国内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光荣称号== 1984年国家经委、科委、农业部、林业部联合授予王就光"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1990年,中国科协授予他"农林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ref>[http://tc.wangchao.net.cn/baike/detail_1743017.html 王就光 ],王朝网, 2010-07-24</ref>;1991年,武汉市洪山区授予他"科技工作标兵"称号。 ==个人影响== "科学技术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推动社会前进的物质力量。"这是王就光多年的信条。90年来,他走遍了除台湾、西藏之外的整个中国。他走到哪里、讲学到哪里,不索取任何报酬,也不讲任何条件,没有卧铺就坐硬座,没有汽车就步行。 1986年春天,湖北省谷城县一农民写信给王就光,说种的山药病害严重。他随即带着一名研究生连夜赶到谷城,下火车后步行十几里路赶到农民家里,顾不上休息又赶到山药地里调查发病原因,直到第三天弄清了发病原因,找到了解决办法,才返回学校。1988年冬,贵阳市蔬菜办公室请他举办培训班,因时间紧迫,没买到火车卧铺票,甚至连座位也没有,他二话没说,带着行李就上了火车,直到湖南怀化才找到座位,整整站了14个小时,而这一年他已是70高龄。 为了使教学、科研和推广有机结合,1987年王就光发起成立了"蔬菜病害研讨会"。研讨会每年召开1-2次,邀请有关单位及农药厂家参加,针对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展开研究、讨论,并成立协作组共同攻关。目前已成立番茄青枯病抗病育种及辣椒疫病两个协作组。几年来,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科技工作者800多人参加,对推动中国蔬菜病害教学、科研及推广三结合,以及蔬菜病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89年8月,王就光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仍经常深入到乡村,进行科技推广工作,受到农民的欢迎和爱戴。 王就光在开展科研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他主编的《蔬菜病理学》发行1.6万册,是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的正式教材。他主编的《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第九分册》,已多次再版。由他主编的著作还有11部,100余万字。他还担任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中植保部分的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病卷》园艺病害部分副主编及多种专业杂志的编委。他还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2篇。 ==人物评价== 王就光是教授却没有教授的架子,各界人士都能与他交谈,加上他幽默风趣,与他在一起会感到轻松愉快。无论谁求教于他,他都认真仔细解答;无论谁求助于他,只要他能办到的,他都尽力而为。 王就光生活很俭朴,他夫人傅文吾也是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但他们的穿戴极为平常。在他家里也很难找到几样像样的家具,书房里除了一个大而旧的书桌,就是几个装满书籍的大书架。 对待科研经费,王就光"抠"得出名。他常要求助手和研究生要把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不能浪费。 王就光从中学开始学农至今已有50多年,他一天也没离开过农业。他认为学农就要务农,务农的核心还是爱农。学农、务农、爱农是他的座右铭。尽管现在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经常爬山涉水,而且感到很快乐。他说,只要有人需要我去讲课,我就觉得在社会上还有点作用,我要感谢他们。 王就光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很注意对青年人的培养。1988年,他想把一个研究生留下来当助手,但没有指标。他几次向学校提出自己退下来,让出一个指标。他还把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资料装订成册,赠送给教研室,供青年教师查阅。他外出时遇到好的教学标本,总是采集回来,送给教研室。他认为人生短暂,事业等待着去开创的内容太多太多。正因为如此,他至今仍不懈地工作。 ==主要论著== 1、王就光:《甘蔗褐条病的初步研究》,《台湾糖业试验所研究汇编》,1950(6) 2、王就光等:《湖南衡山柑桔溃疡病防治研究报告》,《华中农学院学报》,1956 (1):153-157 3、王就光:《红菜薹细菌性软腐病试验研究》,《华中农学院学报》,1956(1):158-159 4、王就光:《番茄枯萎病与青枯病的简易鉴别》,《武汉蔬菜科技》,1980(1):16-17 5、王就光:《蔬菜白绢病》,《农业科技通讯》,1982(6):31-32 6、王就光等:《辣椒白绢病的防治研究》,《华中农学院学报》,1984(2):41-46 7、王就光:《蔬菜苗床病害及其防治》,《武汉蔬菜》,1985(5) 8、王就光等:《武汉地区红菜薹花叶病毒的分离和电镜观察》,《华中农学院学报》,1985(4):71-74 9、王就光:《蔬菜根结线虫病》,《长江蔬菜》,1991(2):20-21 10、王就光:《茶园病虫草害的几个问题》,《湖北植保》,1994(2):22-23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植物学家]]
返回「
王就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