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王翱 的原始碼
←
王翱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Wangao2.jpg|缩略图|右|[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wangao2.jpg 原图链接]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12c84e0e7779.aspx 来自古诗文网]]] * <small>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small>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áo)({{bd|1384年|3月4日 <ref name="M1T">《明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忠肃公王翱年谱》</ref>|1467年|12月2日<ref>《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太保谥忠肃王公墓志铭》: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成化三年十一月初六日卒。</ref> |}}),字九皋。盐山(今河北省沧州市)人<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王翱,字九皋,盐山人。 </ref>。明朝名臣。<br>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为[[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 初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年,被擢为御史。[[明英宗]]即位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协镇江西,惩贪治奸。正统七年(1442年)至景泰三年(1452年),受命督辽东军务。他在任内整饬军备,修筑边墙,并出击[[兀良哈]]。随后出为首任两广总督。景泰四年(1453年)起任吏部尚书,以辅佐尚书[[王直]]。[[夺门之变]]后独掌吏部事务,为英宗所敬重,被称为“老王”而不被称名,累加至太子太保。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br> <p style="text-indent:2em;">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逝世,年八十四,获赠太保,谥号忠肃。《皇明经世文编》有《王忠肃公奏疏》<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c4a08kb7v21suOSjKdT4fe-f6mBd5p4YGz7BOZp7esisTCQjvXQ9gcmuV4SESyyZadKiV2tJSKbpBLlQbuJ_wDmxEs4XsOFWCipDUQocPc1l5zD1 《皇明经世文编卷·卷二十二》.国学导航.2014-11-01] </ref>。 ==基本信息 == {| |- | '''本 名''' || 王翱 || '''出生时间''' || 1384年3月4日 |- | '''别 称''' || 王忠肃 || '''去世时间''' || 1467年12月2日 |- | '''字 号''' || 字九皋 || '''官 职''' || 太子太保、吏部尚书 |- | '''所处时代''' || 明朝 || '''出生地''' || 盐山 |- | '''追 赠''' || 太保 || '''谥 号''' || 忠肃 |} == 热议话题 == *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17645299377542541 历史那些事,王翱照顾荣公贫困侄子,心怀百姓免征此地钱粮] * [https://www.sohu.com/a/321343261_171730 他因“打老婆”进了语文书,却是明朝中兴的幕后英雄 ]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688499663905773&wfr=spider&for=pc 王翱五朝为官,清廉铁面视亲己] == 人物生平 == === 严惩污吏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二月十二日(1384年3月4日)酉时。<ref name=M1T/> 永乐十年(1412年),为邑庠弟子员。 <ref name=M1T/><br>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王翱在北京参加会试,成为贡士。当时成祖朱棣想定都北京,并任用北方的士人。王翱两试都是上等,朱棣非常高兴,特地召见他,赐给饮食,改任庶吉士。永乐十七年(1419年),被任命为大理寺左寺正<ref name=M1T/> 。永乐十九年(1421年),因父亡故,王翱回乡守制,三年后回京。<ref name=M1T/> 永乐二十三年(1425年),被降为行人。 <ref name=M1T/>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永乐十三年,初会试贡士于行在。帝时欲定都北京,思得北士用之。翱两试皆上第,大喜,特召赐食。改庶吉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德元年(1426年),因重臣杨士奇的推荐,王翱升任御史。当时官员有罪,不问轻重,都允许赎罪复职。王翱请对犯贪污罪的官员,只许赎罪,不许复职,以惩治贪污。明宣宗采纳他的建议。<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砖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ref> === 屡有功劳 ===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德五年(1430年),王翱受命巡按四川。松潘(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一带)地区少数民族作乱,都督[[陈怀]]驻扎在[[成都]],两地相隔八百余里,无法控制。王翱根据情况上奏五条建议。 <p style="text-indent:2em;">宣宗下诏令有关官员详细讨论运粮之事,而把害民的官员迁到[[北京]],其他的都照上奏王翱所请的实行。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五年巡按四川。松潘蛮窃发,都督陈怀驻成都,相去八百余里,不能制。翱上便宜五事:请移怀松籓;而松茂军粮于农隙齐力起运,护以官军,毋专累百姓,致被劫掠。吏不给由为民蠹,令自首毋隐;州县土司遍设社学,会川银场岁运米八千余石给军,往返劳费,请令有罪者纳粟自赎。诏所司议详运粮事,而迁蠹吏北京,余悉允行。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廷臣建议派文武大臣外出镇守。王翱升任右佥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守江西,惩治贪污,抑制奸人,官民都很敬爱他。正统二年(1437年),王翱被召回都察院。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英宗即位,廷议遣文武大臣出镇守。擢翱右佥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 </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正统四年(1439年),处州叛贼流劫广信,王翱受命前往剿捕,将其全部抓获。同年冬,松潘都指挥赵谅诱擒国师商巴,掠夺他的财物,与同官赵得诬陷他反叛。商巴的弟弟小商巴大怒,聚众抢掠。英宗命王翱和都督李安率军二万前往征讨。而巡按御史上报商巴是冤枉的,英宗命王翱视情况决定进退。王翱到达后,把商巴从狱中放出来,派人招他弟弟来,安抚余党,上奏弹劾诛杀赵谅,将赵得贬往边境戍守,恢复商巴国师之职。松潘地区就此平定。 <ref>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四年,处州贼流劫广信,命翱往捕,尽俘以还。是年冬,松潘都指挥赵谅诱执国师商巴,掠其财,与同官赵得诬以叛。其弟小商巴怒,聚众剽掠。命翱及都督李安军二万征之。而巡按御史白其枉,诏审机进止。翱至,出商巴于狱,遣人招其弟,抚定余党,而劾诛谅,戍得,复商巴国师。松潘遂平。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正统六年(1441年),王翱接替陈镒镇守陕西,当时军民借贷粮食有不能偿还的,王翱核实后都免去他们的欠粮。<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六年代陈镒镇陕西,军民之借粮不能偿者,核免之。 </ref> === 经略辽东 === <p style="text-indent:2em;">正统七年(1442年)冬,王翱提督辽东军务。王翱因军令长期以来废弛,敌人一来,将士都不力战,便趁诸将来谒见时,责备他们失律之罪,命左右将他们拉出去斩首。诸将全都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罪。王翱于是亲自巡行边防,从山海关到开原,沿途修缮城垣,疏浚沟渠。五里设一堡,十里建一屯,使烽烟相接。他还训练将士,给鳏寡士兵成家,军民都非常高兴。王翱又因边塞孤悬在外,远离内地,军饷缺乏,便依据当地风俗立法,令犯罪的人可以劳作赎罪。十多年间,靠劳作获得了米粮和牛羊数十万,边防用度因此很充足。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驰,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正统八年(1443年),王翱因九年任满,升任右副都御史。<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八年以九载满,进右副都御史。 </ref> 正统十二年(1447年),王翱与总兵[[曹义]]等人出塞巡哨,遭遇兀良哈部,将其击败,斩首三十二级、生擒七十余人,缴获马牛羊四千六百余只。英宗论功,进升王翱为右都御史。 <ref>《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九》:提督辽东军务、左副都御史王翱奏:臣会同军马出境巡哨,总兵官、都督曹义出广宁,兀良哈贼众匿林中,义卒兵围之,贼突出迎战,我军奋勇击之,贼大败,左参将都指挥胡源等出开原、辽阳,都督焦礼出宁远,俱遇贼,各战败之,全师而还。凡斩首三十二级,生擒七十余人,获马牛羊四千六百有奇。上赐敕褒翱等,仍命选良马同俘送京,余给备边官军牛羊,赏有功者。 </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正统十四年(1449年),诸将在广平山击破敌军,王翱升为左都御史。脱脱不花大举侵犯广宁县(今河北昌黎县),王翱当时正在阅兵,敌军突然来到,致使明军溃败,王翱入城自保。有人说城无法守住,王翱提剑说:“敢说弃城者斩。”敌军退走后,王翱被罚停俸半年。<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十四年,诸将破敌广平山,进左。脱脱不花大举犯广宁,翱方阅兵,寇猝至,众溃。翱入城自保。或谓城不可守,翱手剑曰:“敢言弃城者斩。”寇退,坐停俸半载。</ref> <br> === 总督两广 === <p style="text-indent:2em;">景泰三年(1452年),王翱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务。同年,明代宗朱祁钰改换太子后,王翱被加授太子太保。浔州、梧州瑶人作乱时,总兵董兴、武毅互相推委,不负责任。兵部尚书于谦请让翁信、陈旺接替二人,而特派一名大臣总督军务,代宗于是任命王翱为首任两广总督。王翱到驻镇之地后,将吏都惶恐敬服,他推诚安抚,瑶人归顺,使辖区之内平安无事。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易储,加太子太保。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詟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ref> === 入主吏部 === <p style="text-indent:2em;">景泰四年(1453年),王翱被召入京任吏部尚书以协助年迈的吏部尚书王直。之前,何文渊协助王直掌选官之政时,多有营私,被言官弹劾罢免。王翱接替他上任后,完全遵循原来的制度。<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明年召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成宪。</ref> <br> === 英宗宠待 === <p style="text-indent:2em;">景泰八年(1456年)正月,[[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次年,[[王直]]致仕回乡,王翱这才独掌吏部事务。之后,石亨想除掉王翱,王翱便请求退休,本已获英宗批准,因大学士[[李贤]]力争,才又把他留了下来。后来,李贤被石亨逐出,也因为王翱的意见,英宗把他留了下来。两人关系非常好。英宗在用人时一定先询问李贤,李贤又推给王翱,因此王翱得以实现他的想法。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天顺改元,直致仕,翱始专部事。石亨欲去翱,翱乞休。已得请,李贤力争乃留。及贤为亨所逐,亦以翱言留,两人相得欢甚。帝每用人必咨贤,贤以推翱,以是翱得行其志。 </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英宗很尊宠王翱,时常把他召到便殿谈论,称他为“先生”、“老王”而不称其名。而王翱年近八十,记忆力已经很差了。王翱曾令郎官谈伦随他入宫,英宗询问原因,王翱叩头说:“臣老了,所聆听的圣谕,怕有遗误,所以令这个郎官来记下来,此人诚实谨慎,是可信的。”英宗听后很高兴。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聆圣谕,恐遗误,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帝喜…</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二,昭武伯[[曹钦]]发动叛乱,抓获大学士李贤,命其前往吏部朝房,强迫王翱与李贤为其草拟奏疏向英宗谢罪。在此夜至第二天清晨期间,王翱还数次保护李贤及尚书马昂等人(一说当时曹钦遍寻王翱,王翱躲在一个房间中,毫无办法。主事朱文范身材高大,勇力过人,他背着王翱逃走,才使其免于被擒)。叛乱平息后,王翱被加授为太子少保。<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五年加太子少保。</ref> <br> === 病逝都门 === <p style="text-indent:2em;">成化元年(1465年),王翱升任太子太保,[[明宪宗]]特许他在雨雪天气时可免朝参。王翱屡次上疏请求致仕回乡,宪宗总是安慰挽留,还多次派御医来为他看病。<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成化三年(1467年),王翱病重时,宪宗才准许他致仕。得诏后不久,他便在京师逝世,享年八十四岁。宪宗闻讣讯,追赠王翱为特进光禄大夫、太保,谥号“忠肃”;其子孙获准世袭锦衣卫千户。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子孙世官锦衣千户。</ref> == 人物政绩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在外任职多年,于辽东、两广声威远扬,治绩卓著,曾先后平息多次叛乱,并率兵击败兀良哈。他也是第一位两广总督。<br>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任吏部尚书十五年,先辅助年迈的吏部尚书王直,后更独自管理吏部。他遵循旧制,公正廉明,《剑桥中国明代史》称:“王直和王翱在关键的吏部都留任了很长时期(分别为1443—1457年和1453—1467年),他们识别和选拔官员的能力可从15世纪第三个25年的总的行政质量中看出。”<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f919w1zT0zvqhI3w6WzTPRnqsTIKz_tpvuthLlCUNdJl3TqaXbzWgjvXLOIw4ClJRpO4vL3wtyxXdbSabAfHOhCy6SL38KuYGgIB 北京的防御和新帝的即位.国学导航.2014-10-20] </ref> == 人物轶事 == === 不徇私情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的女婿贾杰在近畿为官,王翱的夫人多次把女儿接回来,贾杰很愤怒地说:“你的父亲掌管选官之政,把我调到京师,易如反掌,怎么就不烦路上往来?”夫人听到后,找机会求王翱。王翱大怒,把书案一推,打伤了夫人的脸部。贾杰终于不得调。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婿贾杰官近畿,翱夫人数迎女,杰恚曰:“若翁典铨,移我官京师,反手尔。何往来不惮烦也!”夫人闻之,乘间请翱。翱怒,推案,击夫人伤面。杰卒不得调。</ref><br>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的孙子王辉因王翱的功勋入国子监,将参加秋试,把印卷给王翱看,王翱却说:“你确有真才实学登第,我怎么忍心埋没你的才学!可你若遇到糊涂主考中选,却误了另一个寒士的前程。你吃得好穿得暖,何必强所不能呢,来希求非分之想呢!”将他的卷子撕碎烧了。 <ref>《玉堂丛语·卷五》:王公翱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任信,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冀非分邪!”裂其卷,火之。</ref><br> === 挽救将才 === <p style="text-indent:2em;">指挥孙璟鞭杀戍卒,戍卒的妻子和女儿也哭死了。别的士卒状告孙璟杀死一家三口。王翱说:“戍卒因违法而死,妻子为丈夫而死,女儿因父亲而死,不是被杀死的。”命孙璟为他家赔偿埋葬费,孙璟很感动。后来他任辽东参将,追敌出三百里外,成为李秉手下的名将。<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指挥孙璟鞭杀戍卒,其妻女哭之亦死。他卒诉璟杀一家三人。翱曰:“卒死法,妻死夫,女死父,非杀也。”命璟偿其家葬薶费,璟感激。后参将辽东,追敌三百里,事李秉为名将。</ref><br> === 宽宏大量 === <p style="text-indent:2em;">吏部主事曹恂已升为江西参议,因患病回京,王翱报告了英宗。英宗命他以主事之衔回原籍。曹恂很愤怒,趁王翱入朝时,揪住王翱的胸部,打他耳光,并大声辱骂王翱。事情传到英宗那儿,英宗下令把曹恂关进诏狱。王翱上书说曹恂实是有病,结果曹恂得斥退回去,时人佩服他的度量。<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吏部主事曹恂已迁江西参议,遇疾还。翱以闻,命以主事回籍。恂怒,伺翱入朝,捽翱胸,掴其面,大声诟詈。事闻,下诏狱。翱具言恂实病,得斥归,时服其量。 </ref> <br> === 廉介端贞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在吏部时,谢绝别人的请谒,公事之余总是住在办公室中,不是过年过节、初一十五拜谒祖先祠堂,他不曾回到私宅。每次选用官员,有时正值他被皇上召去谈话,侍郎代为选用,王翱回来后虽然很晚了,仍到官署查看所选的是什么人,唯恐有选用不当。他推荐人才不让他人知道,他说:“吏部怎能是快意恩仇之地?”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景帝知道他清贫,为他在盐山建了府第。<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 </ref> === 王翱家法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从辽东回朝时,同事的宦官敬重王翱,送给他几颗明珠,王翱坚决推辞。那人说:“这是先朝皇帝赐给我的,您不是以为这是赃物而拒绝我吧?”王翱不得已,收下把它藏了起来。那位宦官死后,王翱召来他的侄子还给他。他任都御史时,夫人为他娶了一个妾,过了半年才告诉他。王翱大怒说:“你为什么破坏我的家法?”当天他就备好金币把妾送了回去。而那个妾终不嫁人,说:“岂有大臣之妾嫁给别人的?”王翱死后,她去奔丧,他的儿子赡养她终身。李贤曾对人说:“皋陶所说的九德,王公有其中五个:处乱而谨慎,遇扰而坚毅,虽贫而不贪,刚正而诚实,虽强但很讲道义。” <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为都御史时,夫人为娶一妾,逾半岁语翱。翱怒曰:“汝何破我家法!”即日具金币返之。妾终不嫁,曰:“岂有大臣妾嫁他人者?”翱卒,妾往奔丧,其子养之终身。李贤尝语人曰:“皋陶言九德,王公有其五:乱而敬,扰而毅,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也。”</ref> <br> === 喜用南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个性颇为固执。英宗曾有诏书要选取贤良方正、经明行修以及山林隐逸之士,到来的人都要参加吏部考试,王翱黜落了绝大部分,几乎一百人中取不上一两个。他又不喜欢南方之士。英宗曾说:“北方人文雅不如南方人,但性格朴实正直,身材雄伟,国家遇有缓急之事,还得靠他们。”王翱于是更多引用北方人。<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然性颇执。尝有诏举贤良方正、经明行修及山林隐逸士。至者率下部试,翱黜落,百不取一二。性不喜南士。英宗尝言:“北人文雅不及南人,顾质直雄伟,缓急当得力。”翱由是益多引北人。</ref><br> === 令誉小损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晚年时,顺从宦官郭聪的嘱托,遭都御史李秉弹劾,王翱自己承认了这个错误。这件事对他的令名不无小损。<ref>《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晚年徇中官郭聪嘱,为都御史李秉所劾,翱自引伏,盖不无小损云。</ref> == 人物评价 == * [[李贤]]:皋陶言九德,王公有其五,乱而敬,扰而毅,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ref name="MYT">[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2c20KOiVcPJ7oC1_Wi8k01UAL0okAUq5Z-f-m8vMeT8yZJN9eVwzqf_hLg8IpyNXfNo77RFgTabuAuJMj4XfVaOhHfiL_oqpbJ0V8GC9jmg-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国学网.2014-10-16] </ref> * [[陈文]]:恒岳(阙)爽,黄河注清。时际昌运,公乃挺生。早从宾兴,荣登仕进。风纪赫然,后先无竞。三边攸靖,遗爱良多。有功有烈,无斁无讹。缘易宪台,超居冢宰。淑匿由别,鉴衡斯在。共曰老成,康健和豫。年德相高,福禄永萃。历事五圣,始终一心。勤慎宥密,罔有不钦。病(阙)易箦,其存不二。嗟嗟忠肃,仪刑庶位。 <ref>明·陈文·《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太保谥忠肃王公墓志铭》</ref> * [[彭时]]:有美王氏,世居於滦。积善秉义,隐处是安。避兵盐山,遂定厥家。再传而显,揭德振华。其振伊何,自公特起。降诞之详,虹光兆异。乃励儒业,乃第科名。洊历显位,骏望铿鍧。公出四方,宪度清肃。弊革利兴,兵民攸服。其在中朝,恪秉铨衡。贤才汇进,治道乃成。公何能然,惟德之进。惟公惟廉,惟勤惟慎。公以接物,绳直准平。廉以律己,玉洁冰清。勤以莅事,夜寐夙兴。慎以存心,晨惕夕兢。祗事五朝,始终若一。为国元老,为士矜式。官跻一品,寿逾八旬。推今较古,如公几人。公今往矣,畴不嗟悼。匪私於公,惟德是好。渤海故郡,高坟峩峩。於乎忠肃,千载不磨。<ref>明·彭时·《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太保谥忠肃王公神道碑》</ref> * 彭韶:淡然无欲,不识姜姬,而况苞苴,孰我敢施?古三不惑,于公见之。<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1f79WAA9Z2pSezs9ADJ4z9PSxyVoDlNZlmWlV-1ukZmQc02vf8H01aGnQQpaUSCanGUbNa2Hi1CwJm8ZObDf6V4Gm6EuWM-m9fxOPQ 《玉堂丛语·卷七》.国学导航.2014-10-20] </ref> * [[陈戊烈]]:王忠肃公平辽广,登枢宰,三王有声,忠肃为最,秉公绝私而巳。 * [[汪宣]]:先任吏部之臣,廉介端贞不如王翱,公忠直亮不如王恕。坦夷无物不如耿裕。<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b21eSNQ7UURq6UAYOtZeHYyoBNYxPyf_lshvdqaYrZspQik_1aD0Fj--wOGs-lW9cL0Yl-ZUjotqX7F7T5QD9HQ_N9-YePBjaHO6Dw 《玉堂丛语·卷六》.国学导航.2014-10-20] </ref> * [[王鏊]]:翱高迈孤峭,人不敢干以私。<ref>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ref> * [[唐枢]]:①端方清约,任事毅然。历仕宪台,镇松番,巡广宁,征达虏,总督两广,风持凛凛,官民畏而爱之。尝筑屯堡,使烽燧珠连,简阅行伍,处议谳辟,咸中其时宜。景泰四年任冢宰,剔刷垢弊,严考察,公铨注,抑幸进,以用贤报国为己任。门无私谒,权势请托不敢行,于思仇一不介意。 ②自惕警己巳,缙绅稍稍精神,杰者辈出,人思奋于政矣。本朝治体一大机括,于群公介之,他未暇论。 * [[项笃寿]]:世称王公知人,喜推毂北士夫。立贤无方,岂分南北哉!盖亦矫枉之意也。然王公所荐,皆至公,尤不问恩怨。若王公者,虽谓之九德咸备,可也。 * [[屠隆]]:薛文清瑄、李忠文时勉、章文懿懋、王忠肃翱、王端毅恕、项襄毅忠、马端肃文升、刘忠宣大夏、胡端敏世宁岳岳之风、侃侃之节,宏材足以济时艰,正气足以褫奸魄,李梦阳所谓“居则岳屹,动则雷击,大事斧断,小事海畜。”斯其人矣。 * [[徐咸]]:国朝名臣,久任享耆寿者,魏文靖公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八十九,马端肃公文升、韩忠定公文、吴文恪公讷、章文懿公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忠肃公翱、王忠毅公骥、林文安公瀚、刘忠宣公大夏、谢文正公迁,俱八十四。兹数公者,名位禄寿兼而有之,岂易得哉?<ref>明·徐咸·《徐襄阳西园杂记》 </ref> * [[何乔远]]:翱谨重达大体,一经涉历,终身记忆,有所当行,寝食不暇。每见朝廷行一善政,喜见颜色,不者,攒眉累日。 * [[焦竑]]:王公翱有所当行,寝食弗遑,坐以待旦。每见朝廷行一善政,则喜见颜色,或有未善,攒眉累日。闻天下水旱灾伤,急寻所在官吏来京者,问有无储积,民不得流离饿死否。其爱国爱民如此。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f79aMGtYwqRvoD6CkSIi-u2ysQ-cj3jgdA7uV1hQkRelB9Ssl5vrSyhrXcUhEvTCcV6VENc3e5sggliclwK0x0CvABj-UThyeoaTCw 《玉堂丛语·卷二》.国学导航.2014-10-20] </ref> * [[张岱]]:王忠肃以下五人,俱以经济大才,扬历中外,辄著声绩。其箕畴所谓“有为有守”者乎!然非款款朴忠、光明磊落者,余无取焉……嗟乎,无欲可以为王佐,忠肃其勿可及也已!<ref>[明]张岱.《石匮论赞》:故宫出版社,2014-08</ref> * [[查继佐]]:不私其子婿,还赠珠,公而廉矣。以此二字属武,何坚不克,而况有皋陶之九五?…翱在边,大率以抵罪律无益死者之家,及抵而两家咸敝,遂往往问死家愿赎,则资以责功,故边卫足而多勇。惜易储时无一言。<ref>《明书(罪惟录)》.查继佐:齐鲁书社,2014-06-01</ref> * [[张廷玉]]:天顺、成化间,六部最称得人。王翱等正直刚方,皆所谓名德老成人也。观翱与李秉、年富之任封疆,王竑之击奸党、活饥民,王复之筹边备,姚夔之典秩宗,林聪、叶盛之居言路,所表见,皆自卓卓。其声实茂著,系朝野重望,有以哉。<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2c20KOiVcPJ7oC1_Wi8k01UAL0okAUq5Z-f-m8vMeT8yZJN9eVwzqf_hLg8IpyNXfNo77RFgTabuAuJMj4XfVaOhHfiL_oqpbJ0V8GC9jmg-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国学网.2014-10-16] </ref> * 《[[剑桥中国明代史]]》:王是都御史,他先在辽东,后在广东、广西负责防务时成绩卓著,这时还得到于谦的支持。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174496/f919w1zT0zvqhI3w6WzTPRnqsTIKz_tpvuthLlCUNdJl3TqaXbzWgjvXLOIw4ClJRpO4vL3wtyxXdbSabAfHOhCy6SL38KuYGgIB 北京的防御和新帝的即位 .国学导航.2014-10-20] </ref> == 后世纪念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墓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石桥乡王帽圈村东南,建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翱墓初建时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0顷,建筑面积40亩,内砖墙围护,长宽各240米,略呈正方形。墙四周植松柏,正门座北向南,进门后中央为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着石猴、石羊、石侍俑,然后是两柱高约两丈的望天候华表。华表过后为四石马,两卧两立,东西相向,石马过后即为高大石坊,坊后一字排列蛟龙座碑四幢,正中两碑略高于两侧两碑,西侧一幢是吏部侍郎叶盛的祭文,东侧一幢为明宪宗祭文,正中一幢为礼部尚书[[姚夔]]撰写的王翱生平行状。另一幢因侧倒多年,文字向内而遭雨水荡击,内容不详。四幢碑均为白色大理石质料,碑文书法清秀,打破宫闱风格,距碑刻约60米之前方,设石供桌,长丈余,宽5尺,下有石鼓支撑,石桌后有一碑亭,亭内嵌有神道碑一幢,再北10余米为王翱墓,墓丘直径约8米,高约6米。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翱墓被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 史料记载 == * 《国琛集·上卷》 * 《今献备遗·卷十三》 * 《罪惟录·卷十九·武略诸臣列传》 *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五十六》<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ref name=MY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明朝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