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甬剧 的原始碼
←
甬剧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甬剧.jpg|350px|缩略图|右|<big>甬剧</big>[http://www.cnnb.com.cn/pic/0/01/29/68/1296822_677136.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09/12/28/006372874_01.shtml 来自 中国宁波网 的图片]]] '''甬剧''',[[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浙江省|浙江]][[宁波]]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甬剧是用浙江[[宁波话|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声腔]]属于[[滩簧]]<ref>[https://www.sohu.com/a/256844870_740471 (非遗)甬剧],搜狐,2018-09-29 </ref>。1938年后,这一戏曲剧种正式被人称为“甬剧”或“改良甬剧”。 甬剧表演风格[[夸张]]、[[幽默]],善于表达真实、含蓄的情感。甬剧经历了演[[清装]]戏、[[西装]][[旗袍]]戏的过程,擅长演现代戏,直接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生活化的表演为主。 甬剧[[曲调]]包含基本调、快二簧、慢二簧等。 甬剧[[剧目]]有《田螺姑娘》、《两兄弟》、《王鲲》、《亮眼哥》、《典妻》等。 目前甬剧专业表演团体仅有[[宁波市甬剧团]]。 ==文化特征== ===化妆=== 在[[历史]]上,并无脸谱的记载。一般“[[丑角]]”都是安颗痣或抹上一些白粉,有的则“包帽”后“羊角髻”。一些年老的“生角”则在[[化妆]]上多以描绘、舔贴(如皱纹、[[胡须]])来代替髯口。有的“[[男旦]]”在[[上海]][[茶楼]]和[[娱乐场所]]演出,为了弥补体型上的不足,特别注重化妆和[[服饰]]的[[艺术效果]]。20世纪20年代,由于女演员登台演出,代替了“男旦”,加上上演的剧目又主要表现城镇生活,有些女演员常常忽视登台化妆的重要性。 ===服装=== 早期宁波“串客”在一些“草花戏”中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对襟]]衫,下围竹布裙,有的则戴[[毡帽]],穿蒲[[草鞋]]。而在一些“清客戏”中,文人多着[[长衫]],戴[[红顶子]]的丘帽,穿“双根梁”鞋。 ===道具=== 在“串客”时期演员表演“对子戏”时大都只有随身[[道具]],[[舞台]]上最多是一[[桌]]二[[椅]],或一桌一椅。20世纪40年代的“改良”,大都是上演时装大戏,舞台上开始用实物作道具,男角用摺扇,女角拿一块[[手帕]],或用其他一些十分简单的生活用品。解放以后,主要以上演现代戏为主。由于剧情的需要,有的道具的功能已不仅是起装饰和衬托作用,而且成为[[戏剧]]矛盾展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布景=== 在“宁波滩簧”阶段,演员在茶楼、酒馆演出一般不用[[布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曾上演过《济公活佛》、《田螺姑娘》等机关布景戏,有过“水缸出人”、“螺壳爆炸”、“油煎济公”、“开橱失踪”、“飞刀弹回”等场面。当时“最负时誉的民间[[画师]]是王云林,所绘景物,追求透视立体,尤其是一些[[器皿]]杂物,四米以外,几可乱真<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02/11/9090133_282380964.shtml 甬剧],360个人图书馆,2013-5-2 </ref>。”(许滔《舞台美术》) ===曲调=== 甬剧的[[音乐]]曲调丰富,其中包括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基本调”、“[[四明南词]]”,从乱弹班带来的“快二簧”、“慢二簧”曲调及一些地方小调等。“基本调”主要用来叙述故事情节,“四明南词”主要用来抒发人物感情,“二簧”主要用来表现高亢激昂的[[情绪]],[[小调]]则用来表达一些特殊的情感。 ==视频== ===<center> 甬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甬剧雷雨选段 </center> <center>{{#iDisplay:j0927bdmblc|560|390|qq}}</center> <center> 甬剧田螺姑娘·中</center> <center>{{#iDisplay:m0783l7v44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甬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