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的原始碼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big> ''' |- | [[File: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地点: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驿街86号 馆藏精品;江泽民题词 开馆时间;1983年2月 票价;免费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大门(即原保定育德中学大门)坐西朝东,门楣上挂着一方棕地金字匾额,上面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笔题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踏上石阶,穿过门楼,步入青砖墁地的四合院。院子中间那座面阔3间的过厅,把一个四合院隔成前后两个部分,过厅的两边与前后院相通。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序言介绍==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驿街原保定育德中学旧址,是一所历史专题类[[博物馆]]。 早在1978年,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地区文化局和高阳县文教局的部分同志在李维汉、何长工等留法老前辈的关怀、支持下,开展了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十几个城市走访了一百多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老华工和有关的老同志,收集到大量资料、[[照片]]和实物,并于1981年5月在高阳县首次举办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简史展览"。同年8月,该展览经中国革命博物馆与河北省博物馆共同修改补充,重新制作,并经中组部、中宣部、中共党史研究会、国家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部分留法老同志的审查同意后,在北京再次公开展出时,轰动了京城,在京的留法勤工俭学生和有关领导都参观了展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后,该展览又赴当年留法勤工俭学人数最多的湖南、[[四川]]、广东等省巡回展出达两年之久,受到各界广泛的欢迎和好评。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金台驿街原保定育德中学旧址,是一所历史专题类博物馆。 这所小建筑群,规模虽说不大,但严整对称。南北瓦房原是育德[[中学]]的教务处所,现已辟为纪念馆的展厅。后院西房的门楣上有一方白色大理石匾额,上面有"幼云堂"三个金色阴刻楷书大字,这是育德中学的创建人陈幼云先生的祠堂。堂内正面墙上有陈幼云先生的瓷质遗像,遗像下面白色大理石的功德碑上,刻着陈幼云先生的生平事迹。"幼云堂"的西面原是育德中学的校长[[办公室]],现为纪念馆的办公处所。院内松柏苍翠,花木繁茂,碑石矗立,幽静清雅。1995年,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进行展厅、展室和幼云堂、校长室及所有房屋的修缮以及院落地面整修、更新陈列展览。 ==运动由来== 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旅法中国人士提倡并组织的留法俭学,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以及欧战期间旅法华工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近代留学活动初兴于19世纪70年代,容闳是中国最早的出国留学第一人,在他的提议下,清政府向[[美国]]选派了第一批12至16岁留美幼童。 1912年初,李石曾和吴稚晖、蔡元培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其目的是鼓励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节俭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从而把西方的文明输入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后来遭到[[袁世凯]]政府的破坏,留法俭学会因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国而停止活动。 [[File: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运动兴起== 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前,需要在国内进行必要的预备,学习一些法语、西俗和一般工艺技能,以便赴法后的交流、做工和[[学习]]。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被迫流亡海外的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相继回国,开始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经过艰苦的努力,留法预备学校和预备班在全国先后建起了20余所。其中,1917年,在保定高阳县布里村成立的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学校设有实习工厂,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人之一[[蔡和森]]就毕业于此校。 1917年秋天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该班教学质量之高,教学设备之良,赴法人数之多,是其他学校不能与之相比的。革命前辈[[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湖南学生就先后毕业于此班。1918年还在北京、长辛店设立了高等法文专修馆,赵世炎、[[何长工]]等就毕业于此馆。 ==运动热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勃然兴起之时,正值新思想、新文化在国内广泛传播,有志青年迫切要求去[[法国]]寻求救国之道,留法勤工俭学适应了这一需要,加之各地政府、社会贤达的大力扶持,留法勤工俭学在五四运动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热潮。<ref>[http://www.wrsa.net/content_40676254.htm “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访问记] , 欧美同学会 2019-03-01 </ref> 毛泽东就是为了联系留法勤工俭学事宜,才走出湖南、奔向[[北京]],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他虽然没有赴法,但他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终抱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当时保定育德留法预备班的湖南学生贺果(又名贺培真)。他在日记里详细记载了[[毛泽东]]等人专程从北京到保定看望在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的湖南学生。四川的留法勤工俭学生人数最多。赵世炎、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均是四川籍的学生。 留法勤工俭学生经过在国内的预备[[学习]]之后,于1919年开始分批赴法。毛泽东还专程到上海为第一批学生赴法送行。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两年的[[时间]],共有20批学生赴法,约计2000多人。 勤工俭学生们在赴法航行途中生活非常[[艰苦]],因为这些贫家子弟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乘坐的多是没有等级的舱位,有的甚至和牛、马同舱。他们一般从上海起程,途经[[香港]]、西贡、新加坡、科伦坡、亚丁入红海,穿苏伊士运河,经赛得港进入[[地中海]]到达法国港口马赛或绕道英国伦敦,再到法国的首都[[巴黎]]。他们一路颠簸劳累,上岸后如患一场大病。但他们很快振作[[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中去。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g31536w183r|480|270|qq}} <center>第一集:留法勤工俭学</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