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白沙蒿 的原始碼
←
白沙蒿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白沙蒿'''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 https://p1.ssl.qhimg.com/t01513c9f33666a9fd5.jpg |- |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08212&sid=6221197 |} </div> '''白沙蒿''',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圆头蒿ArtemisiasphaerocephalaKrasch.[A.salsoloidesWilld.var.MongolicaPamp.;Oligosporussphaerocephalus(Krasch.)Pojak.]的种子。具有理气,通便,解毒的功效。主治大便不通,腹胀腹痛,腮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ref>[http://www.dayi.org.cn/cmedical/1115686 白沙蒿]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白沙蒿 汉语拼音:Baishahao 别名:扑勒蒙、籽蒿、白砂蒿(宁夏、甘肃)、油砂蒿(陕西)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具有理气,通便,解毒的功效。 主治:大便不通,腹胀腹痛,腮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ref>[http://www.dayi.org.cn/cmedical/1115686 白沙蒿]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ref> ==药理简介== 中文名:白沙蒿 拼音名:Bái Shā Hāo 英文名:Roundhead wormwood 别名:扑勒蒙、籽蒿、白砂蒿、油砂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a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A. salsolides Willd. Var .mongolica Pamp.; Oligosprus Sphaero-cephalus (Krasch.) Poljak.]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圆头蒿的种子 ===采收和储藏=== 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打下种子,除去杂物,晒干。 ===原形态=== [[圆状蒿]]: 小灌木,高,80-150cm。柱根粗长,木质;根茎粗大,木质,有营养枝。茎丛生,稀单一,灰黄色或灰白色,光滑,纵棱稍明显,上部多分枝,枝长15-30cm,工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或更长,光滑,灰黄色或淡紫红色,常有短枝。叶互生;叶柄长3-8mm,基部常有线形的假托叶;叶片半肉质;短枝上叶常密集着生成簇生状;茎下部、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8cm,宽1.5-4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伍裂,两侧中部裂片最长,常再3全裂,小裂片线形或稍弧曲,近镰形,先端有小硬尖头,基产下延,半抱茎,边缘明显反卷;上部叶羽状分裂或3全裂;苞片叶不分裂,线形,稀3全裂。头状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mm,具短梗,下垂,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苞片3-4层,外层苞片背面淡黄色,光滑,有绿色中肋,中、内层总苞片边缘宽膜质或全为半膜质;雌花4-12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2-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有2裂齿,花柱先端2叉;两性花6-20朵,不育,花冠管状,外面具腺点,花药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花柱短,先端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小,结实后头状花序及花易脱落。瘦果小,黑色,果背上具胶质物。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50m的荒漠地区或沙丘上以及干旱的荒坡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 从白沙蒿种子中分得一胶质,可能为一种具有交联结构的多糖,系由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nnose)、D-半乳糖(D-galact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及木糖(xylose)所组成,其中以D-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为D-甘露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木糖[1]。又含亚汕酸乙酯(ethyl linoleate),樱花素(sakuranetin),异彩樱花素(isosakuranetin),刺槐素(acacetin),木菠菜萝双氢黄酮(arocarpanone)[2]。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桉叶素(cineol)α及-β-派烯(pinene),α-及γ-松油烯(terpinene)等。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理气;通便;解毒。主大便不通;腥胀腹痛;肋腺炎;扁桃体炎;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消炎散瘀、理气杀虫的功能。用于腹胀(白酒冲服),外用可腮腺炎、扁桃体炎、疮疖红肿。<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b/baishahao.html 白沙蒿]中医世家 </ref>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沙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