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的原始碼
←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1.jpg|缩略图|[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618500519,192767757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99%BE%E6%88%98%E7%96%B2%E5%8A%B3%E5%A3%AE%E5%A3%AB%E5%93%80%2C%E4%B8%AD%E5%8E%9F%E4%B8%80%E8%B4%A5%E5%8A%BF%E9%9A%BE%E5%9B%9E%E3%80%82 图片来源]]]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ref>{{ cite web | url=https://so.gushiwen.cn/mingju/juv_be940f9f7533.aspx | title=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 author=古诗文网 | date=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频繁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呢? 注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壮士:指项羽。 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File: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19%2F233%2Fw640h393%2F20180706%2F2742-hexfcvk7597032.jpg&refer=http%3A%2F%2Fn.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1452358&t=3f5f5229858c2080a4b6c3545a3843d6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7%99%BE%E6%88%98%E7%96%B2%E5%8A%B3%E5%A3%AE%E5%A3%AB%E5%93%80%2C%E4%B8%AD%E5%8E%9F%E4%B8%80%E8%B4%A5%E5%8A%BF%E9%9A%BE%E5%9B%9E%E3%80%82 图片来源]]]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ref>{{ cite web | url=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711c6d6a6780423784f34a2a4b7ffb14&from=kg0&highlight=%E7%99%BE%E6%88%98%E7%96%B2%E5%8A%B3%E5%A3%AE%E5%A3%AB%E5%93%80%EF%BC%8C%E4%B8%AD%E5%8E%9F%E4%B8%80%E8%B4%A5%E5%8A%BF%E9%9A%BE%E5%9B%9E | title=叠题乌江亭 | author=百度汉语网 | date= | language= | accessdate= }}</ref>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本诗开篇“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在“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句中王安石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也不会再替他卖命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诗,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满赴京途经乌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县),针对杜牧的议论,写了这首《乌江亭》。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10 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