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原始碼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4/c2e245439fbc4ba4bf4b7589bc84db22.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66916567_661771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近义词: 相辅相成、唇亡齿寒等 来源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原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原义是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焉:哪里。附:依附)?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该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也说"皮之不存,毛将安附"。<ref>[https://www.sohu.com/a/166916567_661771 为君当如魏文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搜狐</ref> == 成语出处 == 冬,秦饥,使乞乘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由句中的"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演变而来。 ==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晋国有一次发生内乱,公子夷吾逃到秦国。为了取得秦国的支持,回国夺取君位,夷吾允诺事成之后,献给秦国五座城池。后来,他果然在秦国的帮助下当上了国君,称[[晋惠公]],但并没有履行诺言,割地给秦国。 不久,晋国遭到灾害,粮食歉收,晋惠公向秦国商量求购粮食。秦国没有因他背约失信而拒绝,仍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料过了一年,秦国也闹饥荒,派人到晋国去求购[[粮食]]。晋惠公却幸灾乐祸,不想答应秦国的要求。大夫庆郑联系到以前的事,对晋惠公这种做法很是不满,气愤地说:"我们背弃秦国的恩惠,对秦国的饥荒[[幸灾乐祸]],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贪爱自己的东西,不肯救济别人,从而激怒邻国,这对晋国有什么好处呢?再这样下去,一旦我们需要援助,谁还会来帮我们呢?我们又怎么能保卫国家呢?" 晋惠公的舅父、大夫虢射却说:"早先我们晋国没有依照许诺割让五城给秦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只答应卖粮食给秦国,就好比皮都不存在了,毛又能依附在哪里呢?我们已背了约,再卖粮给秦,也不能平息秦国的不满,不如干脆连卖粮也不答应。" 庆郑反对虢射的看法,继续说:"我们要是抛弃诚信而背弃邻国,一旦发生祸患,还有谁来救助?失掉救助,就会灭亡。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 虢射也固执地说道:"现在就是给秦国粮食,也不可能减少他们对我们的怨恨,反而会加强他们的力量。我的意见还是不卖粮食!" 最后,晋惠公听从了虢射的意见,而没有采纳庆郑的建议,拒绝向秦国卖粮。庆郑叹气说:"国君这样做,将来要后悔的。"果然,第二年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兵败,成了秦军的俘虏。 == 成语寓意 == 世间事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联系密切的事物以及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自身存在的依据。个人脱离集体,就失去足以依靠的力量;集体脱离个人,也就成为缺乏实际内容的抽象概念,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相互依存的各方都应密切合作,协调发展,如果离心离德,各行其事,对各方都不利。 == 参考来源 ==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返回「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