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福州三坊七巷 的原始碼
←
福州三坊七巷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福州三坊七巷一.jpg |thumb|right| [https://i3.read01.com/SIG=1lim0rm/30483175506230737950.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aAzoOG6.html#.YJk6GrUzbg8「圖片來源 」] ]] '''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里坊街區,保護面積達40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區中心,是經過撫州老城區拆除建設後剩下的一部分,非常珍貴,是福州歷史的源泉、文化的根源。有「里坊制度活化石」之稱;良好地保存了眾多歷史建築,有「明清古建築博物館」;是福州傳統的社會高層人士聚居區。<ref>[http://www.fuzhou.gov.cn/zgfzzt/zjrc/mdfc/lswh/201311/t20131113_129386.htm 福州市人民政府 - 三坊七巷文化——中國明清古建築博物館_歷史文化_]</ref> 為[[沈葆楨]]、[[嚴復]]、[[林覺民]]等眾多名人故居所在地,有「一座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之說。<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FQ67FP1C0534C62W.html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ref><ref>[http://www.taihainet.com/news/fujian/szjj/2021-03-25/2491919.html 台海網 -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ref> 自21世紀初起,三坊七巷的文化遺產保護備受關注,並先後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ref>[https://read01.com/aAzoOG6.html#.YJk6GrUzbg8 壹讀 - 福建省福州市唯一一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坊七巷景區]</ref> 2009年,與[[北京國子監街]]、[[青州昭德古街]]、[[黃山屯溪老街]]一起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地理位置== 三坊七巷位於福建福州鼓樓區,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城中心歷史文化街區。 以南北走向的南后街為軸,西側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等「三坊」,東側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等「七巷」。 ==歷史== [[File:福州三坊七巷三.jpg |thumb|左| [http://www.taihainet.com/news/fujian/szjj/2021-03-25/2491919.html 原圖連結] [http://www.taihainet.com/news/fujian/szjj/2021-03-25/2491919.html「圖片來源 」] ]] 西晉末年,永嘉南渡,八姓入閩,大量中原人口進入晉安郡,成片居住在郡城子城南門外,即今三坊七巷一帶。 唐朝末年,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建築福州羅城,並按照長安城的里坊格局嚴格布局,今三坊七巷一帶遂納入城中。 南宋方志《三山志》中記載了城內各條坊巷的名稱和布局,其中就包括今三坊七巷中的九條坊巷,且已成為上層士大夫集中居住的街區。作為一個整體的「三坊七巷」的稱呼則始自清朝中期,初見於[[劉士棻]]的詩歌以及[[林楓]]的方志《榕城考古略》。 這裡自古是貴族和士大夫的居住地,清至民國輝煌,相當於我們現在常說的富人區,老胡同格局至今基本保持完整,是中國城市唯一剩下的“裡邦群島活化石”。 胡同內現存的古民居約270餘座, 160處被列為保護建築。 ==明清建築博物館== [[File:福州三坊七巷五.jpg |thumb|right| [https://i1.kknews.cc/SIG=3ni87t1/435p00039895rn52o3r2.jpg 原圖連結] [https://kknews.cc/travel/9xy6nvq.html「圖片來源 」] ]] 這個從唐末五代開始形成的古老街區,就嵌在福州市最繁華的市中心,一千多年過去了,這裡儼然成為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 它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事實上,三坊七巷除有名人故居、傳統民居、花廳園林、祠廟堂館等古建築群外,在坊巷之間更保留了不少古碑、古井、古橋以至古樹名木,值得細味和欣賞,穿梭其中,別有一番古意。<ref>[https://chiculture.org.hk/tc/china-five-thousand-years/3878 福州三坊七巷因何譽為「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 | 中國文化 ...]</ref> ==保存了唐宋里坊制的傳統格局== [[File:福州三坊七巷四.png |thumb|左| [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SSaf82WD7KPQtn?from=pc 原圖連結] [http://www.taihainet.com/news/fujian/szjj/2021-03-25/2491919.html「圖片來源 」] ]] 三坊七巷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唐宋里坊制的傳統格局。 居住區由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矩形,各個院落也多為矩形,整體方正有序。坊巷之中以民居為主,住宅與市場分割,商鋪集中於南后街上。 坊巷出入口處設立高牆和坊門。文儒坊口鑲嵌鄉約碑,約束坊內居民行為。 民國時期,最南側的光祿坊、吉庇巷和最北側的楊橋巷擴建為馬路,此後又鋪澆瀝青、水泥,因此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 ==三坊==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ref>[https://ppfocus.com/0/cuac0adf4.html 人人焦點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ref> ===衣錦坊=== 爲三坊中第一坊,原名叫通潮巷,據清代《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爲「衣錦」,就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了大官,後來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爲了「衣錦」。 古稱「通潮」,是因爲這個地方過去水網密布,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內。 南宋淳熙年間,曾任江東提刑的閩縣人[[王益祥]]辭官後衣錦還鄉,在此居住,故改名衣錦坊。 ===文儒坊=== 第二坊是文儒坊,從宋代就使用這個名字了,據《榕城考古略》記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台灣總兵甘國寶曾居住在這裡。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一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 [[陳承裘]]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清代著名詩人、《石遺室詩話》作者[[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陳寓隔壁是現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教授的住宅,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文儒坊內的閩山巷,俗稱「三官堂」,該巷古代建有三官堂而聞名,三官堂在宋朝至少已有七八百年的悠久歷史。 後稱儒林坊。北宋國子監祭酒[[鄭穆]]在此居住,改稱文儒坊。 明朝兵部尚書[[張經]]在此居住,因此一度改稱尚書里。 ===光祿坊=== 爲第三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歷史上,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遊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爲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光祿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萬曆間舉人、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學政許豸,其子許友、許賓,孫許遇,曾孫許鼎、許均,玄孫許良臣、許藎臣,都是詩人、書畫家。清康熙年間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學家。光祿坊名勝以光祿吟台最爲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七巷== [[File:福州三坊七巷二.jpg |thumb|right| [https://i2.read01.com/SIG=1lq8srh/304831755062306c7255.jpg 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aAzoOG6.html#.YJk6GrUzbg8「圖片來源 」] ]] 三坊七巷知多少? - 認識五千年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ref>[https://chiculture.org.hk/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30045 中國文化研究院- 福州三坊七巷]</ref> ===楊橋巷=== 舊名右通衢、春風樓、豐盈坊、登俊坊,因西側原為子城清泰門外的雅俗橋(俗稱楊橋),故俗稱楊橋巷。現擴為楊橋路。[7]:38,46 郎官巷,舊名延福里。北宋咸平年間[[劉若虛]]考中進士,故稱榮親里。之後因宋朝人[[劉濤]]居住於此,其子孫都擔任郎官,因此改稱郎官坊。明朝改郎官巷。 ===塔巷=== 舊名修文坊。北宋知縣陳肅因坊內科考成績不佳,改名興文坊,次年果然有人登科。之後又改名兩優釋褐坊、文興坊。 五代時,琅琊王[[王審知]]部下的安遠使在坊北修建育王塔院,北宋康定年間重建,因此俗稱塔巷。 ===黃巷=== 永嘉南渡、八姓入閩時,黃姓聚居於此,故得名。 據說唐末黃巢興兵入閩時,因大儒黃璞在此居住,而下令不得破壞該坊巷。宋朝崔大夫科考及第,因此一度改稱新美坊。 ===安民巷=== 民間傳說黃巢入閩時,在巷口宣布安民,因此得名。 北宋中奉大夫[[劉藻]]在此居住,以孝聞名,得到皇帝賞賜,故稱錫類坊(錫類指獎賞善行,出自《詩經·大雅·既醉》)。 宣和年間,余深官至太宰,因過去居住於此,故改稱元台育德坊(元台為宋朝對首相的別稱)。 元朝,福建行省都事賈訥居住於此,其母劉氏於大德年間因守節受旌表,故改稱貞節坊。明代改回今名。 ===宮巷=== 唐朝有奉祀玄元皇帝的紫極宮建於巷北。故稱仙居里,俗稱宮巷。 南宋鄭性之在狀元及第前在此居住,傳說其為官後對曾經欺侮過自己的屠夫加以報復,手段嚴酷,鄉人避之不及,故俗稱急避巷(一說是「及第巷」的訛傳)。後因名字不佳,改稱吉庇巷。 ==保護== [[File:福州三坊七巷.jpg |thumb|左| [https://pic.pimg.tw/as660707/1545455833-616373434_l.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A6%8F%E5%B7%9E%E4%B8%89%E5%9D%8A%E4%B8%83%E5%B7%B7+-+%E6%98%8E%E6%B8%85%E5%BB%BA%E7%AF%89%E5%8D%9A%E7%89%A9%E9%A4%A8&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20X_bHHCclD8i76PitQcUBSm1K3g:1620654254206&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BloDJn7_wAhXSyIsBHfrABCU4ChD8BSgBegQIARAD&biw=1216&bih=562#imgrc=_opwDEdaLqrmdM&imgdii=oiCXiFn9JL9J6M 「圖片來源 」] ]] 1986年,福州獲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90年,開始編制保護規劃,由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負責。 1992年,通過專家評審,但未能獲得地方政府批准。 1993年,福州市政府與[[李嘉誠]]旗下的閩長置業有限公司簽訂三坊七巷街區的房地產開發合同,計劃保護其中的42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餘建築和用地全部更新為高層住宅小區。 2003年,13層商用住宅樓「衣錦華庭」一期完工,導致三坊七巷西北角大片被拆毀。房地產商主導的建設開發受到大批學者、媒體的反對。 2000年,[[阮儀三]]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崔永元]]「實話實說」節目上表示三坊七巷很有可能保不住了。 2004年,62位福州專家、教授聯名致信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呼籲保護福州文物。 2005年,福州市政府與閩長置業在談判後中止了項目合同,將三坊七巷土地的使用權收回。 2006年,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修復工作於年末正式啟動。 2007年,阮儀三牽頭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獲福州市政府批覆,清華大學張杰教授牽頭的《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覆。 2009年,三坊七巷以最高票當選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2011年,嚴復故居、水榭戲台等10個景點正式售票開放。 2013年,三坊七巷入選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部分建築增補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2015年,評為5A級景區。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5VJ6QCpZw}} 福州的三坊七巷,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 ==參考資料==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922 中國建築]]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返回「
福州三坊七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