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秣陵镇 的原始碼
←
秣陵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秣陵镇'''(原项城县旧治)位于河南省项城市市区南30公里处。 南宋时期,金国在此建殄寇镇。 明宣德三年(1428年),项城县城迁到此地,历经明、清、民国等时期,前后500多年。 1953年县政府迁到水寨,本镇俗称老城。 2005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原老城乡合并为秣陵镇。<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秣陵镇] </ref> ==基本介绍== 秣陵镇已形成制革、制鞋、纺织三大支柱行业,配套催生出无纺布、机械、印刷等20多个相关行业。全镇共同工业企业52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1000万元以上的6家,从业人员6千余人。 商贸活动跃。该坚持实施大商贸战略,龙潭商贸城交易活跃,已成为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商品的中转站,方圆百里的农贸市场和小品集散地。形成了“三带一中心”的商业格局,建有粮米、建材、服装、农贸、竹木、日杂、副食、水果八个专业市场,固定个体商点1862个,从业人员近万人,日客流量5万人次,年商品批发零售额2.5亿元。 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大型医院两所,长途客运站、货运站各一个。按三星级宾馆标准建设的宾馆一个。 ==历史沿革== 该乡历史悠久,具有500多年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北魏孝文帝曾在此设立为[[殄蔻镇]],南宋时期侨置为秣陵县,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等多处文化遗址。著名的莲溪书院、上蔡书院曾设于此。该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是项城市南半部的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 据史料记载:明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旧治从槐坊店(今沈丘县槐店)迁此,长达525年之久。民国时期为城关区,1942年称过一段秣陵镇。1950年,项城县人民政府驻地,亦称城关区。1953年冬,县政府迁水寨后,这里俗称老城。1982年改为县辖镇,定名秣陵镇。“秣陵镇”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在项城县立过“秣陵县”。 1989年,秣陵镇被河南省首批命名为“中州名镇”,1995年被河南省确定为“河南省改革发建设综合试点镇”,2003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处豫、鄂、皖三省物流之要冲,居三市八县之中心,106国道穿过镇境,217省道横亘东西,阿深高速公路面朝该镇开口,城区道路四通八达。 '''工业发展''' 该镇工业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现已形成制革、制鞋两大板块经济,配套催生出塑料泡沫、粘胶、无纺布、印刷、机械等20多个相关行业,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全镇拥有工业企业1586家,年产值5.6亿元,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家,5000万元以上的3家,1000万元以上的6家。该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享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有1家企业被农业部评定为“质量管理达标企业”,6家企业获得河南省“最佳效益企业奖”,38种产品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 市场功能完善,商贸活跃。该镇已成为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的商品中转站,方圆百里重要的集贸市场和小商品集散地,形成了“三带一中心”的商业格局,即以项新路为轴心的项新商业带,沿东西大街的东西商业带,沿长虹大道的长虹商业带和龙潭商贸中心。建有水果、日杂、百货、粮米、建材、农贸、服装八大专业市场,日客流量6万人次,年商品批发零售额6.5亿元。<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历史沿革] </ref> ==特色产业== 项城市秣陵镇的制鞋业具有20多年的发展史,是项城的重要板块经济之一,也是该镇的重要经济支撑和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该镇党委、镇政府采取抓大、扶小、激活的措施,使制鞋产业得到壮大,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抓大。该镇加快制鞋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搭建工业发展平台。该镇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丰富的技术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镇内外企业入驻工业集聚区,最终把集聚区打造成全国名牌鞋加工、生产基地,并以此为龙头,推动该镇制鞋产业升级换代,叫响秣陵鞋业品牌。一是投资800多万元,完善了集聚区的配套设施。二是多方争取资金700多万元,正在高标准建设两栋钢架结构的标准化厂房。上海奇安特鞋业有限公司和青岛双星鞋业集团已达成入驻协议。两企业将投入6000多万元作为配套资金,投产后可吸纳3000多人就业,年新增工业产值1亿元,新增税收500多万元,使其真正成为项城市板块经济的拳头企业。 扶小。该镇现有小型制鞋厂10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他们的兴衰直接牵涉到社会大局稳定,因此,该镇党委、镇政府对这些小企业加强管理、完善服务的同时,通过采取贷款扶持、提供信息、合作经营等措施,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群体规模。 激活。该镇针对部分企业产品单一、档次较低、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差这一现状,积极引导企业走“请进来、走出去”的路子,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鞋业产品的多样化、市场化。该镇通过合资、独资方式新上旅游鞋生产厂家4家、四季鞋生产厂家6家。 该镇拥有大小制鞋企业2000多家,制鞋专业村10多个,年产各类鞋6000多万双,销售收入近10亿元,实现了生产规模由手工作坊生产向现代化大规模生产转变,产品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特色产业] </ref> ==社会事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飞跃。九年义务教育验收达标,卫生、文化网络健全,现有大型综合医院2所,设有病床360张,永祥宾馆总投资1600余万元,按“三星级”标准设计建造。城区基础设施完善,给排水设施齐全,街道全部硬化,主要街道实现了绿、美、净、亮。有线电视入户率97%,自来水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83%,垃圾清运率100%。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全镇社会稳定,居民安居乐业。 优良的平台,强劲的发展后劲,使该镇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各项人均经济指标位居周口市乡镇级前列,社会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乡镇级第12位,周口市建制镇第1位。秣陵镇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豫东璀璨的明珠。 '''南京市秣陵镇''' 概述 全国文明集镇--秣陵镇,位于南京市东南方21公里处,总面积57.3平方公里,人口3.3万,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苏名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秣陵区,区城就在秣陵镇,秦汉以后秣陵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至三国初年孙权才把这个中心移向金陵(今南京市),素有“先有秣陵后有金陵”之称。《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身住秣陵时,留有佳句:“一带江南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秣陵镇属半山半圩地区。 物产丰富:山区有杉木、毛竹、茶叶、果类等应有尽有,蕴藏着铁矿、砂石、红土资源。秦淮河圩区,地势平坦,沃土万顷,旱涝保收,盛产稻迷鱼虾各类特产。近几年工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已拥有工业企业126家,其中有20家三资企业落户,已有15家企业开工投产。主要行业有开采、建材、铸造、机械、化工、电子、灯饰、服装、印染、制鞋、家具、汽车修理、食品加工等,研制生产出一些尖端产品和竞争力产品,去年全镇农副工三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亿元,利税7000多万元。全镇有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拥有耕地3.5万亩,水面养殖达5000多亩,林地面积2154亩且沟渠纵横,排灌设施贯通齐全,农业机械化水平在75%以上。这里气候怡人,年平均气温16-18℃,年日照时间为1800小时左右,土壤类型主要有马肝土、河淤土、粘土等,有机质量在2-3%左右,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各种农机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和结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特色农业 稻田养殖基地:秣陵镇地处秦淮河圩区,水网纵横交错,在产业结构全面调整的新形势下,全镇在1万多亩低洼田改养殖方面做文章,吸引各类资金投入农业,鼓励农户自行调整,现已流转出土地7000多亩,开发稻田养殖5000亩。生产出大量的优质鱼虾供应南京市场。 四大家鱼良种繁育基地:该基地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近40年的人繁鱼苗生产历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在周边其它同行纷纷停产的情况下,该企业独树一帜,产销两旺。特别是98年融入外资后,生产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年生产能力达5亿尾,被列为南京市良种繁育基地,年产四大家鱼苗2.5亿尾,其产、销量均位居全市同行这首,所生产的四大家鱼苗种不仅满足周边地区,而且通过空运销往东北三省,在东三省客户中有一定的优势,而该基地利用人繁鱼苗生产基地,活饵料充足的优势,大力开展特色水产平鳜鱼精养,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年产量近万斤,成为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 现代农业示范片:省级现代化农业秣陵示范片,位于宁铜路两侧,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其中:核心方投资700多万元,用于钢架大棚、道路、排灌设施、绿化建设,初步成立了1000亩,基础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科技含量较高的综合性生产科研基地,该基地直属秣陵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整个基地分为:大棚花卉种植区、无公害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特种水产养殖区。其中:大棚花卉种植区面积达300亩,建有钢架大棚200亩,年产各类草木花卉300万盆,是南京地区最大的草苗生产基地,且产品供不应求,无公害生态农业示范区,承担着国家农业部跨越计划研究项目和南京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试验,重点内容是以沼气为核心的种养生态链的生产试验,开发无公害的优质特色米和特色蔬菜,年产无公害优质米4万公斤,特色蔬菜20万公斤,特种水产养殖区开展无公害特色虾、蟹的养殖,同时,该示范片每年都要引进一批新品种特色瓜果进行示范种植,为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做好技术储备。秣陵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生态农业、高科技工业、三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秣陵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