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的原始碼
←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br><img src="https://image.16pic.com/00/29/50/16pic_2950372_s.jpg?imageView2/0/format/pn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16pic.com/sucai/tupian_%E8%A7%82%E9%9F%B3%E4%BD%9B%E5%83%8F_0-0-0-0-0-0-0-0-0_104.html 圖片來自六图网]</small> |}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凡夫自私故眼光窄小,于是路越走越窄,人生很容易就进入恶性循环;智者悲悯故眼界大,于是路越走越宽,一心内大天大地,身外路天高海阔。是大是小,只在一念善恶;何去何从,只看如何抉择。 == 原文 == 城隍庙有副对联,[[妙不可言]]: 上联: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下联: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横批:你可来了。 有没有惊出一身冷汗? 所以《太伤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说:“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 只因为,因果,乃是天地之律。 善恶有报? 一个千古谜题 因果之律不容怀疑,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此为常识。而我们却见惯了好人没好报、恶人荣华富贵的事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善恶真的有报,还是老天总是开小差? 不是的。你看到的善恶不报,不过只是表面。 不报,是因为你看得太近。一件事情从因到果,不一定是即时的,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而无论如何,最终总能呈现出来。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不报,是因为你看得太自我。人不是孤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而是与亲朋好友的联合体,在别人眼里亲朋好友与你也是一体的。你遭到别人的怨恨,他报复的可能是你的父母孩子;你施恩于人,别人照应的可能也是你的父母孩子。所以善恶有报,不一定报在自己。这就是《周易》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不报,是因为你看得太简单。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做着好事或坏事,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在不断地矫正与权衡,最终呈现出的结果自然就是另外的样子。多行善与多作恶,关系的则是天平向哪一边倾斜。 不报,是因为你看得太浅显。善心是开放、有爱、端正的,恶心则是封闭、冷漠、扭曲的。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个存善心的人,活得坦荡自在,人际温暖和谐;一个存恶心的人,则活得冰冷孤独,在猜忌中战战兢兢;两者的生存质量天上地下。所以不能只用寿数和物质回报,简单去衡量善恶之报。 一句话:做个善良的人本身,就是上天对你最大的厚报。 积德无需人见 行善自有天知 德,很多人以为是修养,其实是智慧。善,很多人认为是品格,其实是高明。积德无需人见,冥冥自有天定;行善自有天知,天地间因果循环不爽。 《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民谚也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行善合于大道,积德去祸得福,对此儒释道莫不认同之。 《老子》第七十九章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是因为天道无所不容,对万物一视同仁;常与善人,是因为只有“善”合于宽容世间、利益众生的天道。 既然天道对我们一视同仁,做不做得成一个大写的人,就全靠我们自己,你的选择决定着你内心质地的高下,你人生格局的宽窄。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善之一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累土,行不行善、积不积德,最终将造成人的天壤之别,有人众星捧月,有人万劫不复。 很多人都知道行善积德是人道、伦理、儒家,其实更是天道、规则、道家。 儒家:人有善行,众必敬之 《孟子·公孙丑下》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义。合道之人,内心大度,气质平和,举止得体。他的为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行事,让人信赖有加。这样的人不受欢迎什么人受欢迎?这样的人不能一呼百应什么样的人能一呼百应?这样的人不能成人成事,什么人还能成人成事? 春秋名相管仲也说:善人者,人亦善之。人心是一个感应器,你善待他人,别人自然会感受到。人也都有回报的本能,所以又怎会不同样善待于你?如此,则人人一心暖意,人间处处和谐。 《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明代大儒方孝孺也说: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行善事积德性,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家庭子孙,你的德性影响着家风和子孙,在别人眼里你与你的家人也一体不分,所以你行善,自然就是为家庭子孙积德。反之,你作恶,也是在为家庭子孙积累罪孽。 有修养的善人,人们称之为君子。对此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是君子。大道至简。 佛家:人怀善意,心必宽之 佛经中有句话: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凡夫之所以是凡夫,是因为只知道惧怕后果,于是只知道拜佛;菩萨之所以是菩萨,是因为知道一切的果必有其相应的因,消除恶因自然就消除了恶果,于是最终能够成佛。 除此之外,真正的智者,还能更进一步知道,如果积累的是善因,所得的还会是善果。所以行善,总是和积德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智慧的差别。正是因为智慧深远,所以佛家才讲慈悲。 凡夫自私故眼光窄小,于是路越走越窄,人生很容易就进入恶性循环;智者悲悯故眼界大,于是路越走越宽,一心内大天大地,身外路天高海阔。是大是小,只在一念善恶;何去何从,只看如何抉择。 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你行善、积德,就算福还不到,祸却已经远去了。而福气,早晚也会来的,来得越晚,福气就越大。<ref>[https://www.zhongfox.com/fo/detail_17498.html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