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程天放 的原始碼
←
程天放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程天放</p>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1/Cheng_Tianfang.jpg/220px-Cheng_Tianfang.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8%8B%E5%A4%A9%E6%94%BE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中華民國政府官員</p> |-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個人資料</p> |- |<small> '''性别''' 男<br> '''出生''' 1899年 [[中國]][[浙江]][[杭州]]<br> '''逝世''' 1967年11月29日(1967歲-11-29)(68歲) [[美國]][[紐約]]<br> '''籍貫''' [[江西省]][[新建縣]]<br> '''國籍''' [[中華民國]]<br> '''政黨''' [[中國國民黨]]<br>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學 歷</p> |- |<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上海[[復旦公學]]畢業<br/>(1919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美國[[伊利諾大學]]政治學碩士<br/>(1922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br/>(1926年)</li> </ul>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經 歷</p> |- |<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江西省]]政府委員<b>(1927年-1928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江西省政府教育廳廳長<b>(1927年-1928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b>(1927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宣傳部部長<b>(1927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參事<b>(1928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考試院]]參事</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安徽省政府]]委員<b>(1929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安徽省政府教育廳廳長<b>(1929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安徽省政府民政廳(兼代)廳長<b>(1930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安徽省政府(代理)主席<b>(1930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副部長<b>(1931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江蘇省政府]]委員<b>(1933年-1934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江蘇省政府秘書長<b>(1933年-1934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立浙江大學]]校長<b>(1933年3月-1934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湖北省政府]]教育廳廳長<b>(1934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b>(1934年-1935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駐德國大使館全權大使<b>(1935年-1938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b>(1936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立四川大學]]校長<b>(1939年-1942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b>(1943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br/>(1943年-)</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員<b>(1947年-1967年11月29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b>(1949年-)</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行政院]]政務委員<b>(1950年3月12日-1954年5月26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教育部(第四任)部長<b>(1950年3月16日-1954年6月1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b>(1957年-1967年11月29日)</b></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考試院副院長<b>(1958年9月12日-1967年11月29日)</b></li> </ul> </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著 作</p> |- |<smal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蘇關係史》</li> </ul> </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程天放]](生1899年-1967年11月29日歿),原名學愉,字佳士,號少芝,[[江西省]][[新建縣]]人,生於浙江[[杭州]],[[程矞采]]曾孫,[[中華民國]]官員、教育家、外交官。</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19年,在上海復旦大學就讀的[[程天放]]為五四運動上海學生領導人之一。畢業後,赴[[多倫多]]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返回中國後,1929年擔任安徽省政府教育廳長及代理省主席,1931年升至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33年返回教職,1946年間歷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駐德國大使、國立四川大學校長、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江西地區立法委員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1949年赴臺灣,任教育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1967年因病逝世。</p> </div> ==生平== ===從五四運動到AB團===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2年([[民國]]元年)</b>,程天放入省城[[洪都中學]]學習。其後轉入私立[[心遠中學]]。</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7年</b>,入[[上海]][[復旦公學]]。</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9年(民國8年)</b>[[五四運動]]爆發,程天放出任上海學生聯合會副評議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9年秋</b>,當選為[[上海學生聯合會]]會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19年</b>,自[[復旦大學]]畢業,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哲學系,後來轉入[[伊利諾伊大學]]政治學系。</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2年</b>獲得學士學位後,赴[[加拿大]],入[[多倫多大學]]從事研究。</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3年</b>加入[[中國國民黨]],並任該黨機關報《[[醒獅日報]]》總編輯兼該黨加拿大東部支部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6年</b>,獲政治學博士,同年8月歸國。</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0px;"></b>歸國後,程天放在[[復旦大學]]及[[大夏大學]]擔任教授。</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7年(民國16年)1月</b>,任[[中國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部長。翌月,任江西省政府教育廳廳長。其間,程天放作為反共的「[[AB團]]」的領導人,同江西省內的[[中國共產黨]]勢力進行了激烈的權力鬥爭。4月,程天放被中國共產黨方面逮捕,即將被處決。同年,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開始接近[[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同年5月末程天放被釋放。</li> </ul> </div> ===教育行政部門的活動===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27年12月</b>,程天放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兼[[國民政府]]參事。1928年(民國17年),任中央軍校軍官團政治總教官兼政治部主任。同年末,任[[安徽省政府]]教育廳廳長。1929年(民國18年)1月,任[[省立安徽大學]]校長。3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三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1年(民國20年)6月</b>,程天放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副部長。同年12月,兼任[[江西省政府]]教育廳廳長。1932年秋,兼任陸海軍總司令部党政委員會委員。1932年12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四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33年(民國22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教育廳廳長。同年,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1934年(民國23年)9月,調任[[國立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11月,任[[江蘇省政府]]教育廳廳長。1935年(民國24年)6月,被任命為中國駐德國大使。同年11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0px;"></b>[[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9年(民國28年)3月,[[程天放]]任[[國立四川大學]]校長。同年9月,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監察會監察。1943年(民國32年),任[[國立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兼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1945年(民國34年)5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9月,任[[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憲章制定會議中國代表。其後,歷任中國國民黨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li> </ul> </div> ===臺灣的活動===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0px;"></b>[[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程天放隨國民政府撤往[[臺灣]]。</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50年(民國39年)3月</b>,升任[[教育部]]部長,任職至1954年(民國43年)5月,為整頓臺灣的教育環境作出貢獻。</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58年(民國47年)</b>,被任命為[[考試院]]副院長。此外,還兼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並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八、第九屆中央評議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67年11月29日</b>,程天放在[[紐約]]逝世。享年69歲(滿68歳)。</li> </ul> </div> ==著作==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中蘇關係史》</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改革中國學校教育芻議》</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程天放早年回憶錄-傳記文學-1968》</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使德回憶錄-正中書局》</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歐亞歸途-正中書局》</li> </ul> </div> ==駐德歷程== ===首任===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5年</b>春夏之交,中日關係已經相當緊張,國民政府正在廣泛籌建國際反日戰線,德國是中國國民政府向歐美國家尋求外援的重要國家之一。中德關係此時適由公使級升格為大使級。經由推薦,[[程天]]放被任命為首任中國駐德國大使。</li> </ul>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程天放]]還與駐德國的美、英、法、俄等國大使來往密切,獲取了對於中國國家安全十分重要的外交資訊和情報,並與國民政府駐歐洲各國使節建立定期會晤機制,這對於政府的外交決策起了一定的作用。</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程天放]]於次年1月抵達柏林。當時,中德經濟關係非常密切,德國政治軍事力量的崛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成為中國國民黨政府效法的榜樣,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和中德軍火貿易成為雙邊關係友好的象徵。程天放在柏林是最受歡迎和尊敬的駐德大使之一。他到任後,曾兩次參加德國國家社會黨的年度大會,實地領略了希特勒推行法西斯主義的概貌,對於該黨的“高度組織能力和整齊嚴肅的精神”稱讚不已,認為此種精神對於一盤散沙的中國是“非常有價值的”。</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程天放有豐富的國際政治修養、敏銳的外交觸覺和嫺熟的外語能力,在柏林的外交界長袖善舞,頻頻出入于德國總統府、國防部、外交部、經濟部、宣傳部等重要部門,解決了不少中德間的懸案和現實外交問題,如交涉解決長期困擾中德關係的浙江籍非法入境僑胞在德居留、營業權問題,熱情接待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代表團赴德參加比賽,爭取德國在與日本簽署防共協定後不改變援華政策,抗議德國政府與偽滿洲國簽署貿易協定,阻止德國烏髮電影公司拍攝放映有關義和團的反華影片等,取得一定的外交成就。</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程天放還與駐節德國的美、英、法、俄等國大使交往密切,獲取了對於中國國家安全十分重要的外交資訊和情報,並與國民政府駐歐洲各國使節建立定期會晤機制,這對於政府的外交決策起了一定的作用。</p> ===爭取德國中立===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7年</b>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爭取德國保持中立,成為中國國民政府的基本外交政策。而爭取德國軍事顧問留駐中國和中德軍火貿易繼續進行是當時的兩大要務。</li> <li><b style="margin-right:10px; margin-left:5px;">1937年8月</b>,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引起德國強烈不滿。[[程天放]]四處奔走解釋,強調“中國已與日本衝突,對蘇不能不取妥協態度,否則兩面受敵,更感困難”,“中國反共政策決不因條約的簽訂而受影響”,“如果日本放棄侵略政策,中國也願與日本訂互不侵犯條約”,希望德國瞭解真相,該條約“絲毫不影響中德友誼”等,緩解了德國要員的情緒,並未影響德國軍火繼續輸華。後來,程天放又在說服德國參加布魯塞爾九國公約會議和推動德國調停中日戰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雖未奏效,但對維繫戰時中德關係起了一定的作用。</li> </ul>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根據德方的資料,1937年德國運送中國的作戰物資總值8278.86萬馬克,其中包括卡賓槍、大炮、坦克、飛機、高射炮、戰車防禦炮等,比1936年增長了248.6%,成為蘇聯軍援到達前中國軍隊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軍火補充來源,德國軍事顧問也繼續活動在中國抗日戰場的各個崗位上,為此德國政府遭遇了其盟友日本政府的強烈抗議和交涉,甚至威脅說,假如德國繼續這種支援中國的方式,日本不惜退出德日防共協定。</p> </div> ===辭職歸國===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38年2月,[[希特勒]]對[[德國]]政府實行大換班、大清洗。 2月20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長篇演說,不僅宣佈承認“滿洲國”,而且將中日戰爭看成是共黨與反共力量的戰爭,明白表示希望日本勝利,對中國表達了極端不友好的態度。程天放為此立即報告國內高層,稱“過去國社黨袒日,德政府尚能保持中立”,“現在[[希特勒]]公然袒日,不顧中國友誼,將來勢必召回軍事顧問,停止軍火供應,中國對德已無所希冀”,“建議政府召回大使,並正式通知各國,以表示我對德承認偽滿的不滿意,”並提出辭職,表示“在此已無事可做,對不起國家,不願再留德國”。</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當日,程氏應召與新任德國外交部長談話,發生嚴重爭執,他抗議德國政府的行徑,嚴正表示“抗戰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我們已下了大決心”,“他人支持中國固然很好,但如果袖手旁觀,我們也一樣做到底”。後[[程天放]]又奉政府之命提出強烈抗議,但未作其他表示,政府對德要求仍“重在顧問不召回,供給不停止二項”。但德方並不理睬中國的抗議和努力,1938年3月3日,德國外交部宣佈停止戰時招收中國軍事留學生,本應隨德艦赴美實習的中國學生被中止,並要求已在德國軍校者悉行停止……4月27日,德方又不顧“中德易貨協定”的規定,禁止將武器運往中國。5月13日,更下令召回全體在華德籍軍事顧問等。[[程天放]]奉命對德進行嚴重交涉,此做法無濟於事,不能改變德國倒向日本的既定政策。</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從3月開始,[[程天放]]的辭職請求雖未得到批准,但他無法認同德國政府親日政策的反感,儘量辭謝德方的各種應酬活動,並一再催促政府批准辭職。直至5月30日,終獲政府批准,並決定由中國國民政府外交次長[[陳介繼]]任駐德大使,表明中國依然重視對德關係,但中德關係已處於時斷時續的狀態。1941年7月1日,因德國承認汪偽政府,國民政府正式與之斷交。</p>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程天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