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窄叶马铃苣苔 的原始碼
←
窄叶马铃苣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窄叶马铃苣苔</big> ''' |- | [[File:Timg6NR5L71Rdfdfghsv741.jpg|缩略图|窄叶马铃苣苔|居中|[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049711573,313303424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AA%84%E5%8F%B6%E9%A9%AC%E9%93%83%E8%8B%A3%E8%8B%94&step_word=&hs=0&pn=1&spn=0&di=1023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049711573%2C3133034240&os=373922339%2C4255120074&simid=50952791%2C805316271&adpicid=0&lpn=0&ln=116&fr=&fmq=160292390051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s1.sinaimg.cn%2Flarge%2F001HdLBqzy7j1qSv5Ka2a&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ftgw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fAzdH3Fks52_cvwv9uu9a8adxjp1_z%26e3Bip4s&gsm=2&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窄叶马铃苣苔 拉丁学名:Oreocharis argyreia va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苦苣苔科 属:马铃苣苔属 |} 窄叶马铃苣苔(学名:Oreocharis argyreia var. angustifolia K.Y.Pan)是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紫花马铃苣苔的变种。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叶全部基生,具柄;叶片叶狭窄,线状披针形,顶端锐尖,基部窄楔形,叶柄密被贴伏长柔毛。 聚伞花序,每花序具;花序梗被长柔毛;苞片长圆形,顶端渐尖,被长柔毛;花萼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线形,花冠钟状细筒形,[[蓝紫色]];雄蕊分生,无毛,花丝扁平,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盘环状,雌蕊无毛,子房被柔毛,花柱短,柱头盘状。蒴果长圆形,8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广西上思。生于岩石上,海拔约500米。 窄叶马铃苣苔盛放时一片璀璨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目录'''==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ref>[http://www.iplant.cn/info/Oreocharis%20argyreia%20var.%20angustifolia 窄叶马铃苣苔].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20-06-04]</ref> =='''形态特征'''== 多年生无茎草本。叶全部基生,具柄;叶狭窄,线状披针形,长为宽的3-5倍,长3.7-9.5厘米,宽0.8-2.4厘米,顶端锐尖,基部窄楔形,近全缘,两面均被贴伏长柔毛,侧脉每边5-7条,下面微凹陷;叶柄长2-7毫米,密被贴伏长柔毛。 聚伞花序2-3次分枝,2-6条,每花序具5-12花;花序梗长10-20厘米,被长柔毛;苞片2,[[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2毫米,顶端渐尖,全缘,被长柔毛;花梗长1.5-2厘米,被长柔毛。 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线形,长6-8毫米,外面被长柔毛,内面无毛,全缘。花冠钟状细筒形,长2-2.3厘米,直径约7毫米,外面被长柔毛至近无毛,蓝紫色;筒长1.5-2厘米;为檐部的5-7倍;檐部短,长约3毫米,稍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全部裂片近圆形,长2-3毫米。雄蕊分生,无毛,花丝扁平,长约1.1厘米,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退化雄蕊长1.2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毫米处。花盘环状,高1.2毫米,5浅裂。雌蕊无毛,长1.4厘米,子房被柔毛,花柱短,长约4毫米,柱头1,盘状。蒴果长圆形,长3-4.5厘米,无毛。花期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西上思。生于岩石上,海拔约500米。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新鲜种子的萌发率较高,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有下降趋势。因此,尽量使用新鲜种子播种。种子采收后,将其置于阴凉干燥无直射日光处,并尽快播种。播种前无须进行额外的种子处理即可获得很好的发芽率。播种时,将种子均匀地洒在栽培基质表面,无须覆土,然后采用浸盆法供水以避免由于种子太小而被流水冲走,最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10天后将薄膜掀开,保持足够的空气湿度和基质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并适度遮光。播种后7天内开始出现萌发,萌发可持续到播种之后1-2个月。温度在15-28℃时都能正常萌发,以25-30℃萌发势最好。 扦插繁殖:叶片横切或纵切后,将切口在100-200毫克/升IBA水溶液中速蘸2-3秒,把叶柄端或近叶柄端插入基质中,纵切叶片则将切口端插入基质中,深2-3厘米,插后浇透水。温度控制在18-30℃,基质含水量保持在20-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置于60-70%阴蔽环境中。扦插后10-20天即可生根,50-60天可产生新芽(即子株)。叶片生根后要减少喷水的次数,以免烂根。 =='''栽培技术'''== 基质:窄叶马铃苣苔的栽培基质为弱酸性,选择泥炭2份+珍珠岩1份+粗砂1份,调节基质pH值为6.5-7.0。 光照:窄叶马铃苣苔要求较强散射光。在栽培中常通过遮阳来达到所需的光照条件,栽培场所的遮荫率都控制在50-80%之间。 浇水:紫花马铃苣苔生于湿润、荫蔽的环境,但不同环境中的种类对土壤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的需求有一定差异,栽培环境应尽量模仿原生镜的水分和湿度条件。土壤水分的管理要做到基质表面见干即要浇水,浇水必浇透,对于叶面被毛较多的种类,浇水时切忌浇到叶面上。不同生长期的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应少量多次。营养生长期适当增加水量,浇水必浇透。花芽分化期,要适当控水。孕蕾期要多浇水,以利花蕾发育。开花期则要适当少浇水,防花早谢。[[休眠期]]也要少浇水。 施肥:施肥可采用基肥和根外追肥2种方式进行。基肥可在移栽定植时加入,将基质和少量经过腐熟发酵的鸡粪、花生麸等农家肥均匀混合,同时还可参入少量磷肥。或者在春天将有机肥埋在盆边的基质中,但肥料不可与根直接接触。在植株的生长旺盛期,可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1%复合肥溶液20-30天灌根1次,也可将沤制好的饼肥、油渣稀释成1000-1500倍液进行灌根。 =='''主要价值'''== 窄叶马铃苣苔盛放时一片璀璨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窄叶马铃苣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