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红陶 的原始碼
←
红陶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红陶.jpg|300px|缩略图|右|<big>红陶</big>[http://file16.zk71.com/File/CorpProductImages/2017/08/04/0_qingbaiyu_5382_0_20170804142631.jpg_w400.jpg 原图链接][http://www.zk71.com/qingbaiyu_5382/products/qingbaiyu_5382_119401921.html 来自 中科商务网 的图片]]] '''红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红陶是在氧化性气氛的窑中,以950℃烧制。 ==仙人洞遗址==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6875±240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500~前4900年)中的[[陶器]]则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各种水器、甑、灶等日用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特征<ref>[https://www.sohu.com/a/380609691_698208 文物鉴赏|仰韶文化漩涡纹彩陶罐 ],搜狐,2020-03-16</ref>,故也称为彩陶文化。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表面彩绘有条带纹、波纹和舞蹈纹等,制品有炊具、食具、盛储器皿等。 ==傣族红陶== 傣族红陶制作材料为当地一种红粘土,呈砖[[红色]],配以一定量的沙,拌透揉均,用木棒槌舂、打混合后,用自制的转盘手工拉坯。坯拉好后用有花纹的木拍拍上简单的花纹,放入棚下阴干,阴干后即行烧制。傣族红陶器具出品和用得最多的是罐,傣语称为“莫丁”,一般较大,造型十分别致,用于盛水装饭,在炎热条件下能免除腐坏之虞,为所有傣族人家必备之器。 ==制作方法== 最初,出现的是泥条盘筑法。把和好的泥搓成很长的泥条,经过层层盘叠后,将器里用泥抹平,制成陶器,放在露天堆烧<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24/14/36770503_593273022.shtml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烧成方法],360个人图书馆,2016-9-24</ref>,这是最早的烧陶方法,我们称它为露天堆烧法。在低温氧化中烧成的陶器,因受热不均,表面颜色不一,胎体呈现红褐色、灰褐色和黑褐色,从胎壁断面又可看出没烧透的夹心。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制陶技术的提高,先民们发明了较先进的慢轮修整法和快轮修整法。陶土的淘洗程度和陶土的本身质量,对烧制的陶器有着很大的影响。原材料的差别因素和烧制过程的因素,能使陶器在炉内产生各自的色调,如红陶、[[黑陶]]、[[白陶]]、[[灰陶]]等等。据有关文献记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900℃---1000℃之间,黄河流域烧成温度在900℃---1050℃之间,长江中下游一般为800℃---950℃之间。陶器在窑里,由于[[空气]]进入窑室,氧化程度强,大多数产品形成了红陶;采用窑顶渗水法,窑内陶器经还原,由红陶又变为灰陶;黑陶的烧制应归功于烟熏渗炭的功效;白陶是由[[白色]]的陶土或含铁低的陶土烧制而成的。 ==视频== ===<center> 红陶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空谷红陶石斧埙G调音色演奏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c0519h5evw5|560|390|qq}}</center> <center>邕州红陶(一)世界陶瓷的起源</center> <center>{{#iDisplay:c0367x432v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返回「
红陶
」頁面